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对中远期血压的影响

2018-11-05 08:07戴正泽黎宏斐沈福玉吴丽玲田鸿福
关键词:收缩压颈动脉阻力

戴正泽,黎宏斐,沈福玉,吴丽玲,田鸿福,黄 伟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用原因[1]。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2]。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性相关临床资料,探讨CAS术对患者中远期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CAS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2017版)。其中,有4例未能完成随访,余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60~81岁,平均(73.3±7.6)岁。2例行双侧颈内动脉支架,共置入颈内动脉支架13枚。

1.2 血压监测方法

术前3天及术后1~6个月来院复查或随访,每天监测2~4次血压,以平均值作为术前和术后1~6个月血压。

1.3 CAS术过程

所有患者术前服用氯吡格雷(0.075 g/d)和阿司匹林(0.10 g/d)至少3天。术后双抗治疗6个月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 g/d)。将8F鞘插入股动脉获得血管通路,随后给予按体重调整剂量的肝素(70 IU/kg)。保护伞放置狭窄病变远端。次全闭塞的狭窄通常进行预扩张。病变处放置并展开合适尺寸的自膨式支架如Wallstent或Precise。≥50%的残余狭窄通常进行后扩张。最终血管造影以观察残余狭窄的程度,并取出保护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1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收缩压比较

2 结 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未出现新的脑梗死。术后1~6个月11例患者收缩压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降压药种类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到,患者CAS术后1~6个月出现收缩压下降,这与Chung等报道CAS术后1个月及一年时,患者收缩压下降结果一致[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压下降可以解释如下:首先是置入的支架径向力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慢性机械性扩张和牵拉作用。窦内的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到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等中枢,通过相关神经通路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引起心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最终引起血压下降[4]。如果颈动脉窦收到长期稳定的压力扩张,颈动脉窦可以长时间持续发放神经冲动而不出现疲劳现象。其次,脑血管自动调节被认为是引起CAS术后血压下降另一原因。脑血流量取决于颈动、静脉压力差和脑血管血流阻力。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变化不大。血流阻力与动脉直径成反比,颈内动脉狭窄导致颈动脉血管阻力升高,机体可通过自动调节机制升高血压以保持脑血流量的稳定。CAS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后,血管阻力下降,机体可再次通过自动调节机制下降血压以维持正常脑组织灌注。

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收缩压升高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CAS手术不仅能够解除颈动脉狭窄,同时也能降低全身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良和介入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CAS在有效预防颈动脉狭窄相关脑卒中发生的优势在未来会进一步凸显。

猜你喜欢
收缩压颈动脉阻力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零阻力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猪猴跳伞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