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2018-11-05 09:56刘鑫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机械工程课程体系

刘鑫

摘 要 文章针对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成功校企合作的经验,通过课程的模块化和课程的整合,制订凸显应用性特质的课程体系,为丰富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机械工程 专业学位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modular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hich is based 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broad.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enrich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gree postgraduat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o consolid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s.

Key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从2009年起决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科学定位,即“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然而,与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培养模式还不太成熟,特别是省属高校,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外在因素的限制,有些不足之处还显得较为突出,一直制约和影响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改革与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类专业教育已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形成社会需求和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机械类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机械类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国内外培养经验表明,[2-5]校企联合项目驱动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美国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项目驱动培训体系,许多研究生都要求进入一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项目研发,协助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日本,许多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也都设有专门的机械类研究机构,如日本小松、日本日立等都非常重视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并为在校研究生设立了符合专业需求的项目驱动创新课题。但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传统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重视系统性教学,重学科教学、轻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其应用实践技能培养的方法途径也只是模拟的多、项目驱动的少。

鉴于此,本项目针对目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成功校企合作的经验,提出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模块化和课程的整合、重组与优化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突出工程实践的特色;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改变原有的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对推动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是,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观念上与方法上的差距,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数大量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然而社会上却呈现出:一方面机械类人才短缺现象继续加剧,机械类人才需求单位感到“一才难求”;另一方面机械类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反映了我国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社会需求产生脱节,不论在服务人才的种类和层次,还是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主体,自然也是校企合作的主导方。但实践中由于一部分校内导师在长年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固有的理念和培养模式,形成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方法,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习惯于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而且,大多数校内导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是在校外导师的单位进行短期实习,甚至部分校外导师形同虚设。[6-7]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没有突出其工程特色和实践环节,更没有形成与企业需求同步的课程体系,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重复较多,针对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甚至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只是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上稍作修改,增加或删减部分现有课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没有太大的区别。校企双方因无项目联动,致使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时,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趋同于学术化,致使校企合作脱离其本质。

上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根据社会对机械类人才能力的要求,探索成功和有效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这对目前高等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2 改革方案

目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分析,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根据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的具体要求,结合校企项目和培养目标,确定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增设专业和工程实践课程,并提高其所占比重,鼓励采用案例及讨论式教学方法。

(2)鼓励企业导师和高效导师共同开设相关领域国际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的课程,也可由多名导师开设综合性课程,使最新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

(3)实践课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周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单独开设专业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老师讲授实践性环节课程。实践课程主要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内容包括室内外科研创新实验、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及实体建模等。

(4)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一定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以企业项目驱动为依托,依据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让研究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环保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

(5)确立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深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之间的不同侧重之处,把实践教学理念融入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安排和实习计划等方方面面来,做到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为目的,以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为手段,形成“实践—理论—实践”螺旋式推进的培养模式。

3 改革效果

(1)坚持“实践-理论-实践”这一导向,实现“高校追求培养质量”和“企业关注生产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动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

(2)突破传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局限,以校企联合驱动项目为纽带,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養质量。

4 总结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行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与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校企联合研发项目为依托,注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面向企业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2)设计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本论文将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推动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北京:教育部,2009.

[2] 廖湘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78-79.

[3] 赵岩.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6.

[4] 曹思婷.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5:105-108.

[5] 徐萧宇.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启示.科协论坛,2013.2:166-167.

[6] 王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9-13.

[7] 张有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4-17.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机械工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以工程案例为引导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相关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探析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