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展专业学生“非智力素质”调研与提升对策

2018-11-05 09:56彭顺生李悦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情商

彭顺生 李悦

摘 要 会展专业需要包括“非智力素质”在内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遗憾的是,据调查,会展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不尽人意。本文以广州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对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素质”进行了实证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渠道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实操技能、全方位提升会展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心理素质等对策。

关键词 会展专业 非智力素质 实操技能 情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15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professional needs high-quality talents including "non-intellectual qualities". However, unfortunately,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non-intellectual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of the exhibi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Taking the exhibi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majo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non-intellectual quality" of college exhibi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multi-channel promotion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conference students. The orientation enhances the professional thinking, team spirit, cooperation awareness, service awarenes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Keywords exhibition major; non-intellectual qualities; practical skil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0 引言

“非智力素质”是指除知识、能力之外的素质,如情商等。在促成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要素中,“非智力素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据调查,会展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不尽如人意,服务社会的能力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遠,这不仅表现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够强,还表现在专业实操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可从会展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叫好却不叫座”得到证实。换言之,一方面会展人才成了目前市场上最抢手的“香饽饽”,另一方面令人尴尬的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被会展企业录用的比例比较少,改行的则比较多。据调查,全国各高校会展专业毕业生,只有1/3在会展或与会展相关的企业工作。于是,会展行业便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真正从事会展活动的公司不少,但是在从业人员中,管理层领导多为半路出家;会展设计人员也是从其他专业如平面、广告等专业“转道”而来;展会项目的招展营销人员中有会展专业背景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基于此,有必要对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素质”进行实证调研,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会展专业学生“非智力素质”调查

会展专业学生“非智力素质”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实操技能、专业思想、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心理素质。下面拟以广州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非智力素质”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 “非智力素质”的对策。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又名中法旅游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增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6年,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共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500人。本次调查时间为2016年11月25日至29日,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占被调查人数93.6%。

表1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实操技能”不尽如人意。 “实操技能” 强或较强的学生人数各占9%和19.1%,两项相加为28.1%,不到总人数比例三成;“实操技能”差的学生人数则占30.9%,占总比数比例三分之一。

表2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专业思想”不太强。“专业思想” 强或较强的学生人数各占20.2%和25.5%,两项相加为45.7%,不到学生总人数比例的一半;“专业思想”差的学生人数则占21.7%。

表3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团队精神”较差。“团队精神” 强或较强的学生人数各占17.1%和25.1%,两项相加为42.2%,不到总人数比例一半;“团队精神”差的学生人数则占19.8%。

表4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合作意识”尚可。“合作意识” 强或较强的学生人数各占23.2%和27.4%,两项相加为50.5%,占总人数比例一半多点;“合作意识”差的学生人数只占14.1%。

表5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服务意识”比较好。“服务意识” 强或较强的学生人数各占25.5%和30.5%,两项相加为55.5%,占总人数比例一半以上;“服务意识”差的学生人数只占12.5%。

表6显示: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 “心理素质”不太好。“心理素质” 好或较好的学生人数各占16.7%和27%,两项相加为43.7%,不到总人数比例一半;“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人数占16%。

2 提升会展专业学生 “非智力素质”的对策

会展学历教育是我国会展业高速发展与会展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急增的产物。它以培养面向会展市场与会展企业所需的各级项目管理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行业性、应用性和社会性特征,应具有较高的“非智力素质”,才能适应行业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会展专业毕业生。针对广州大学会展专业学生“非智力素质”较弱这一现现状,特提出如下对策:

2.1 多渠道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实操技能

会展专业学生实操技能较弱,既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也影响到会展专业学生能否成才,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以提升。具体可从如下七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采用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法”、“师生互动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内容要尽量克服空洞的理论说教,老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讲一些典型案例,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即在4年的学习中,以“学——工——学——工”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2)强化会展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如组织学生举办真实会展活动,使学生全程参与策划、招展、宣传、现场管理等环节,融理论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

(3)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会展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设立会展策划宣传专栏、开办会展会展策划小报、会展策划设计竞赛、自办展等,激发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夯实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建立和完善校外会展实践基地,加强和发挥会展专业实践基地的作用;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会展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只有建立一套校内外相结合的便于会展专业学生从事会展实践活动的过硬设施,才能培養和提高会展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

(5)成立学生会展服务组织,使学生与会展活动、会展企业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使学生参与会展活动常态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6)狠抓会展专业实习,加强对会展专业环节的指导,避免会展专业实习流于形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7)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学生与会展企业的联谊活动,在合作与联谊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会展企业有了解,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2.2 全方位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其它“非智力素质”

要想提升包括“专业思想、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心理素质”在内的“非智力素质”,必须采取全方位应对策略,才能达到目的。

2.2.1 加强引导,提升会展专业学生专业思想

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由中学进入大学之后,不少学生由于不了解会展专业的特点、性质和社会的需求,错误认为会展专业内涵不丰富,只不过是学学开开会、看看展览,学习此专业没有多大出息,因而会展专业思想不牢固,有的入学后甚至想转专业。对此,除了加强入学前专业思想教育外,还应要求老师把强化专业思想引入到课题教学中,同时,还不定期召开专业思想教育与讨论会、会展专业就业前景讲座,引导学生热爱会展专业,强化专业思想。

2.2.2 开展多种活动,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已不能做成大事。只有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才能办成大事!就会展而言,无论是策划或成功召开一次会议,还是策划或成功举办一次展览,都离不开合作意识与团队作战。针对会展专业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不强,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展策划竞赛”、“挑战杯”、“体育竞赛”、“文艺竞赛”等团体活动,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2.3 根据会展业特点,提升会展专业学生服务意识

会展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会展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然而,我们的调查表明,尽管会展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尚可,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1)服务社会促进新办专业发展,专业与产业发展同步。针对新兴会展行业资料、理论研究不足和新办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时期的困难,将会展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结合起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在会展专业本科办学层次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双向驱动。

(2)多层次把握人才培养要求,完善并实施与社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行业咨询、规划、标准等多种形式服务社会,同时建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自办展结合,培养从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

(3)关注地方高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功能诉求,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广州大学“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定位,结合会展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为业界提供科研服务、决策咨询的同时,促进教学的改革,形成教学、科研、学校、社会互促互动发展。

(4)自办展览。会展三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筹办一个实物展,全面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

2.2.4 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

竞赛既是对手间专业知识、综合知识、智慧、技巧的较量,也是对心理素质考验。就竞赛的功能和作用而言,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特殊的功效。基于此,学院应以每年都举行的“大学生全国跳战杯赛”、“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商务会奖精英大赛”等综合或相关专业大赛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大赛前的预演或选拔赛。同时开展“演讲”、“辩论”、“模拟谈判”、“论坛”、“沙龙”等涉及心理因素培养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

[2] 苏彦朝,石宏伟.我国会展教育不能满足会展企业需求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4).

[3] 张敏.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 黄彬,方玲玲.中国会展教育十年[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情商
拼命讨好他人不是情商高
画与话
真正的高情商是你自己觉得舒服
情商到底是什么
情商到底是什么
看得见,摁得住,拿得起
二则
提高泰国股市投资者的情商指数
金庸的情商还差一点点
“情商”的表象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