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1-05 09:56李芸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芸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也逐渐完善。贫困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医德精神,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医学院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试图为医学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3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idea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state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subsidy system for them gradually. Impoverished medical students, as the future doctors, how to carry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m, 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medical ethics spirit,?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poor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在其后的多次重大会议及调研活动中,他又就“精准扶贫”进行了系列论述,使“精准扶贫”思想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也逐渐变得更为完善和全面。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各部门密集地出台了众多相关资助政策,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贫困医学生作为医学院校一个特别存在的群体,作为未来人们生命的守护者和保护者,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摆在所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医学院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1.1 学业和经济双重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频发

医学专业由于其学科专业性强、上课时间长、课程数目多、实验和仪器多、耗材较贵,培养周期长,导致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本比其他普通专业高出3到5倍。因此医学专业学费也相对偏贵,以广东某医学院校为例,医学专业学生的学费比其他文科专业学费高出将近2000元。此外,医学生由于课程数量较多,学业压力也比较重,以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其所需要修读的课程数目为59门功课,总学时数达3527个学时,比非医学专业学生(某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多出将近1300多个学时。此外贫困医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兼职,进行勤工俭学。既要赚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又要争分夺秒地学习专业知识,在这种双重压力下, 他们容易产生忧虑和烦躁的情绪,从而导致焦躁,敏感多疑,自我防御性强等。在学习上,贫困医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向,常常有比较高的目标和期望,而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获得奖学金,常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也比较高。根据动机理论,过高的目标和期望会使贫困学生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从而不能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力所不及导致失败时,贫困医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击,很容易转变为全盘否定自己,产生抑郁心理。

1.2 精神贫穷导致的诚信意识缺失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都非常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保证贫困大学生不至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使他们可以在国家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学业。然而这些措施也让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国家和学校提供的各种补助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些学生甚至为了贫困等级认定中获得“特别贫困”的认定,不惜作假贫困证明,夸大家庭贫困状况;还有些学生为了自己可以兼得各种补助和减免,绞尽脑汁巴结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如愿便恼羞成怒。物质上的贫穷并没有使得这些学生变得更加自立自强,反而让他们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诚信意识,导致精神贫穷。

1.3 自媒体时代下“分享型社交”导致价值观失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医学生们身边充满着各种“发声平台”,微博、朋友圈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以及价值取向。这种“分享型社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医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尤其对于贫困医学生,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比如一些比较富有的同学可能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化妆品、电子产品以及奢侈品牌等,这种无形之间存在的社會比较可能让贫困医学生产生攀比和嫉妒心理,并对这些同学心生不满。长期持有这种偏见情绪,既会使贫困生性情孤僻,又会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贫困医学生为了掩饰这种差距,不顾自身的现实条件,盲目攀比,甚至通过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 目前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不足

众多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较多,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因此,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也应该具有针对性。目前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大一阶段的心理测评和心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大学期间心理咨询的开展。这些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医学生,而贫困医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习压力导致的自卑心理、退缩心理以及抑郁焦虑心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忽视贫困生的个体差异及现实差异,采用大而全的、简单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难以有所成效的。此外,医学院校常采用理论教育以及个别咨询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两种方法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仅仅单纯依赖于这两种方法来解决所有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则更不可能。因此,作为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主动在实际工作中探寻针对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2 医学院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随着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并增设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医学生的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对他们进行资助的同时,对于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却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缺乏力度。造假贫困证明以及恶意不归还助学贷款等的表现就是缺乏深入和针对性诚信教育的恶果。一些医学院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者其他学生活动,这类学生活动虽然参与度高,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却缺乏力度,难以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诚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

2.3 医学院校贫困生的理念和信念教育工作薄弱

良好的医德素养是所有医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贫困医学生作为未来人们生命的守护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只有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医德素质,才能懂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要内涵,才有可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贫穷,忽视了培育他们形成合理的金钱观,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化。在教育方式上,形式单一,忽略了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对于贫困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一些贫困学生由于在读书阶段穷怕了,受到太多经济窘迫的痛苦,不能正确地看待贫困,从而形成“金钱是万能的”“一切向钱看”等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贫困医学生职业情感淡漠、奉献精神不强、人文素养薄弱、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淡漠等问题。

3 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3.1 分析贫困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适当进行针对性教育

首先,处在窘迫境遇中的贫困医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缺乏自信、情绪低落、过分自卑、精神紧张是他们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认真调查、仔细观察,才能找到真正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之外,在咨询室之外,老师们应该积极主动关注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动态,察觉不良情绪,教会贫困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最后,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效利用学校建立的贫困生数据库,定期跟进贫困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全面掌握他们的发展动态。

3.2 杜绝贫困医学生的精神贫穷,培养诚信意识

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医院学校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少举办一些高大空、流于形式的讲座或活动,多采用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来宣讲诚信教育,如通过列举真实案例强调不诚信可能带来的恶果,帮助贫困学生意识到不诚信在任何时候都难以立足于社会等。此外,医学院校应该在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物质贫穷而失学退学的同时,也应该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精神上的贫穷,使他们能理智地看待物质贫穷,认识到最可怕的不是金钱的匮乏,而是不诚实、不守信、不懂得感恩的精神贫穷。在任何时候,贫困学生都应该自立自强、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突破贫穷。

3.3 注重贫困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高医德人才

作为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医学院校不仅肩负着向各级医院输送高层次医疗人才、提高医务工作者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责任,更肩负着使所有医学生具备医德精神的教育重任。医学院校应该注重对贫困医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强其医德修养。除了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外,医学院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采用生动活泼的图文进行自由便利的交流与反馈,引导贫困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灌输医德思想和医德知识,使他们领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素养。在具体的资助工作中,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们要重视培养和加强贫困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如鼓励贫困医学生参加勤工俭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有显著的效果,它能引导贫困生树立劳动光荣、依靠自己解决困难的观念。此外,在实际资助工作中要注意观察(下转第174页)(上接第88页)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给予一些学生过多的金钱资助,使他们养成不劳而获、惯于依赖外界资助的懒惰心理,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强精神,使他们学会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

[2] 吕世军,冯丽华,谷朝霞,等.医德精神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14(2):13-15.

[3] 刘珊红,杨庆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118-119.

[4] 安超.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中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

[5] 张韬.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J].才智,2017(23):107.

[6] 张秋生,吕庆建,朱民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医德教育作用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216-218.

[7] 王宇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及微信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8):81-82.

[8] 王爽,王莹.“微时代”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8):47-4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