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原理”课程中思政教育实施方式研究

2018-11-05 09:56李凤艳王建坤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李凤艳 王建坤

摘 要 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离不开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以“纺纱原理”课程为例,凝练了该课程课堂讲授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和课后作业平台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案例资源,并从教师主体角度出发,客观分析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度,总结了教学团队关于青年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途径,为各类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专业课程 纺纱原理 课程思政 案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41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ajor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pinning Principle as an example, some cases about the integration into classroom platform, laboratory platform and homework platform were condensed.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obj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way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young teachers by our teaching team were conclude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various major courses in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 spinning princi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se and resources

0 引言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今后高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和使命明确了发展方向。在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协同耦合的过程中,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基本依托和必要基础。[2]

“纺纱原理”课程是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与平台课,于2015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授课学生数量多,网络教学受众面广,具有优越的基础和背景为纺织工程各专业课程梳理思政教育元素提供引领,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本文凝练了“纺纱原理”教学过程中各平台建设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案例资源分析促进思政教育在工科类课程中的建设;同时从教师主体出发,阐述了提高思政教育实施方式的措施。

1 “纺纱原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融入思政教育

“纺纱原理”课程结合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教研现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其教学模块分为“纺纱原理I”(60学时,授课对象为纺织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学生)、“纺纱原理II”(60学时,授课对象为纺织品设计专业方向学生)和“纺纱原理III”(45学时,授课对象为纺织工程专业其他专业方向学生)。其中:“纺纱原理I”独立配套一门“纺纱实验”课程;“纺纱原理II”中包含10学时的实验实践教学;“纺纱原理III”不包含实验,但是在纺纱系列课程中有先期的“纺纱认识实习”课程作为补充;因此,在“纺纱原理”课程的系列教学模块中,均有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课后作业3个教学平台。

1.1 课堂讲授平台的思政教育融入

课堂讲授平台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掌握纺织工程领域纺纱专业知识,基本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在该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商务贸易与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有关纱线的知识背景。在“纺纱原理”课堂讲授平台上以傳授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以增强民族和专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事实体经济建设的优越感等思政教育为辅。例如:在纺纱工艺流程和原料选配中,侧重于介绍由我校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全流程小样纺纱机、由其他兄弟院校自主研发的如意纺以及多品种多色纤维数码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如大豆蛋白纤维等;在牵伸和加捻等的原理分析中,渗透纺织科学家们集思广益,将如此短的纤维通过物理摩擦力作用形成细长且具有一定强力的柔性纱线等思想。

1.2 实验教学平台的思政教育融入

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开松与除杂、均匀混合作用、纤维变速点分布测定、纤维伸直度、粗纱工艺上机、细纱工艺上机”等系列实验来实现。[3]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纺纱实验教学中,首要的环节是现场强调安全问题,尤其在实验室小样机和生产用机器在尺寸上有显著差异时,教师将利用专业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梳棉机的上机工艺实验时,从专业知识的传授角度来讲,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小样机的锡林直径和常用的转速;而实际生产中锡林直径一般为1 290 mm,目前最高设计转速可达800 r/min。因此经过计算,学生得到了二者线速度差异的客观数据,然后由教师强调实际生产中因各部件高速运转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学生在低速运行的实验室小样机上仍时刻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而科学实验活动又是实践的生产力观的基本形式之一。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和授课对象,“纺纱原理”课程构建了科学的实验环节来渗透科学实践观:针对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本科生,实验课的设计以原理和验证性为主;针对其他方向的本科生,实验课的设计以各机台纺纱工艺上机为主。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消化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1.3 课后作业平台的思政教育融入

课后作业平台包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等,以课程难点、重点以及学科领域热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應用为主,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为主,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融入该平台:一方面,要求学生每周都需要在网站[4]上签到,并在讨论专区以各种形式(如上传学习资料、提出专业问题等)参与互动;另一方面,在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上交一份签到文件,由教师确认其是否达到自主学习次数要求。通过点评和考核,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诚信的敬畏意识。

2 教师团队建设融入思政教育

2.1 明确教师主体思政教育态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和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对教书育人的实质性开展发挥重要的作用,[5]有必要对教师主体思政教育态度和贡献进行明确,深挖专业课教学中可实现立德树人的案例资源,并落实在教学大纲等相关培养方案中。[6]

2.2 提升教师主体思政教育素质

专业课教师的道德、文化以及能力素养水平制约着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发挥的时效性,为此“纺纱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长期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1)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党员教师6人,占比为86%。所有党员教师借助每周多元形式的党课学习交流思想,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健全的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2)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交流与学习。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负责人指导下,多人参加了既评价专业水平又考核思想政治水平的校级、省部级等各种比赛,并分别获得 “天津市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三等奖”等荣誉,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等方面的相关讲座,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高校教师精神品质的养成”等,从思想政治角度高度提升专业教师素养,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育人”教育储备理论知识。

3 结语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目标。“纺纱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长期以来坚持思政教育元素在专业教学中地不断渗透,立足于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必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仍有很多教学案例资源有待于开发和凝练、多种提升和评价教师思政素养的方式有待于探索,以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更有效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 王建坤,李凤艳.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系列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纺织服装教育,2013.28(6):474-476.

[4] 李凤艳,王建坤,刘建中,周宝明,赵立环.纺纱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329-331.

[5] 柳逸青,王鑫,刘晓,郑芬.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高教学刊,2018(6):141-143,146.

[6] 杨晶晶.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视听,2018(3):234-23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