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限的资源为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服务

2018-11-05 09:56彭财贵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基础教育

彭财贵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依法治校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办学形式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师资补充不及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已经成为了制约学校再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将从学校资源形式和利用率的角度,解析学校发展过程中因资源利用不合理产生的问题,并探索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学校资源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6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ic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erms of school running system, funding investment,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er team building and school governanc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However, due to the single form of schooling, the narrow source of funds, the lack of timely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resource form and utilization rate, and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maximizing the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words basic education; schoo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學校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效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所谓学校资源,应该是一切利于学校发展和建设的资源,是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可资开发和利用的各种条件和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学校资源的外延也不断得到扩展。

从学校资源存在的形式上看,它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场地、教学设施、人员配备、财力物力等可以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的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制度、关系、氛围、经历、冲突、挫折等没有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发展有制约的因素。从学校资源的组织内容上看,学校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即学校教职员工;财力资源,即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资金;物力资源,即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置;信息资源,提供教育教学发展策略手段的信息;以及实施教育教学的时间资源和可供利用的社区资源。

2 当前学校资源配备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投入与教育付出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

自1986年4月12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以1991至1999年的教育事业费为例,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增加:1991年全国普通中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07.94亿元,小学的是123.28亿元;而1996年,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214.27亿元,小学的是340.11亿元;到了1999年,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已增加为337.95亿元,小学的是557.37亿元。可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1999年预算内义务教育事业经费已悄然增长了4倍多。但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儿童无法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分布不平均,教育制度效率不高,个别地区教育品质仍然低下,三类地区还存在没有师资,没有校舍(或严重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教育付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 师资需求量不断增大与素质提高之间存在的矛盾

教师,是学校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著名学者查有梁教授曾做过调查,学生、教师、家长从不同的视角和认识出发,对教师素质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并无大的差别异。他们普遍认为教师应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应当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有组织能力,知识面宽广,要培养学生能力,讲究教学方法,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义务教育人口激增,师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过程中,师资质量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师资水平低下,学历达标率低。《教师法》中对于教师资格的获取有相关的规定,首先是具备相应的学历,如获取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及其以上的学历,获取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及其以上的学历;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等的资格,也需要具备相应学历。为达到以上要求,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本在不断上涨。舒尔茨对人才资本的概念有这样的表述:“何谓人力资本其经济属性是什么?它为何对解释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我对这些问题曾作过如下回答:人们需要有益的技能和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们却不完全知道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实质是一种计划投资的产物;这种投资在西方社会按着一种比传统的(非人力)投资大得多的速率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恰好是该经济体系最为突出的特点。如果根据一种把人力资本、物力资本都包括进去的全面的资本概念去考虑问题,并认为所有资本都有是由投资方式产生的,那么这种想法既颇有裨益又妥帖正当。长期以来,人们就抱有一种顽固的偏见,认为资本只包括物质设施、建筑物、器材和物资库存等等。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贬低人力资本投资、抬高物力资本投资的固执态度的原因”。个别地方政府把关不严或没有人才可选,造成了地方教师的素质普遍低下。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要人没有、要钱没钱的困境,严重影响了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2.3 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资源配备滞后之间的矛盾

知识社会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新的视野和空间。知识作为人类全部劳动、全部生活的凝结物、承载物、创造物,将以新的发展速率激发产生新的社会、新的文明。教育作为构建知识社会的核心因素,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承担着新的任务和使命,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贡献。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正逐渐出现“都市化教育问题”,城市的学校往往被大量的移民子女占用。在解决教育经费的途径中,建立地方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分级分担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有效的方法。但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从而限制了当地教育的发展,而大量的外来工子女涌向城市学校,也给新兴城市的教育投入增加了不少的压力,国家投入的公民学校不足以满足需求,民办学校无论在资金投入和师资的配置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资源配备滞后的矛盾,制约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寻求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策略探讨

3.1 用科学的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形成教育合力

(1)科学配置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作用。学校可根据可用资金,最大可能的用在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设备采购上。为教师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从办公室的布置到办公设备的配置,处处为教师着想,让教师们安心工作。每学期组织一批教师骨干进行培训,要求用培训学到的知识带动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并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参赛、培训、晋升,以激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学校的硬件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课室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可参考的多种教学软件,是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好帮手,学校应该不遗余力。学校的游乐场(低年级)、运动场、器械场等等是学生上体育课和学习之余的放松场所,学校在此方面也应优先考虑。

(2)协调内外部关系,增强学校凝聚力。协调是在沟通的基础上,经过调整,达到组织与公众互惠互利的和谐发展。对内来说,其作用在于保持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平衡,使各个局部步调一致,以利于发挥总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对外来说,其作用在于为组织疏通渠道,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调解冲突,化“敌”为友,使之成为学校运转的润滑剂、缓冲器,成为学校与各类公众交往的桥梁,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创设一种“人和”环境。

3.2 用科学的管理提高资源效能,实现潜能激发

再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有优良的运作,也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效应。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上下功夫,从管理提升办学的质量。而优质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至关重要。这是学校发展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曾对管理制度建设有这样的说法:“你可以不学其他任何法律,但只要你是海尔的员工,你就不可以违反海尔的管理办法。”由此可见,比任何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符合学校良性运作的管理制度,它能更加高能地促发教育资源的科学利用。同时,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具体事务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贯彻力,是促使各项工作高效完成的基础。

第一,应该以校为本,科学务实建章立制。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每一所学校的客观实际,要充分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不切实际的贪大求全,或者目标虚渺,或者生搬硬套的管理制度,会逐渐让教师、家长和社会对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产生质疑,从而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因校制宜的建立符合本校发展的管理制度,以科学管理促发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原则,制订切中学校利害发展的规章制度,同时,又能注重实操性、针对性,尽可能有量化管理的逐步完善,才可能使管理制度建设成为学校资源高效运用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应该以人为本,群策群力完善制度。任何学校办学质量的真正提升,都要以教师的全面提升为基石,只有在充分尊重、理解、融合了每位教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个人目标不断趋向集体目标,才可能使各项具体的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制度管理效益。牢固树立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将教书育人作为自身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依恋学校,使全社会都能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将“要我遵守”变成“我要执行”,才可能逐步形成敬业爱岗、自觉服从、主动遵守的制度文化,从而提高每项制度的执行力。

第三,应该职责明确,一丝不苟遵守制度。明确教育教学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让学校所有教师明确职责、清晰流程,形成学校每个层面的责任机制,才可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责任不明、流程不清时,学校就会逐步形成制度的“漏洞”和“短板”,就会出现管理的“盲点”和“真空”,甚至造成教风慵懒、校风不振,这是管理制度执行的大忌。

第四,应该一视同仁,规范严谨执行制度。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贯彻落实任何一项制度的根本。有法必依,就要坚决做到制度落实不偏不倚;法出必行,就不能走走过场,或搞搞下不为例;行必有果,就一定要令行禁止,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第五,应该强化督察,全面全程保障制度。任何制度的真正发挥效益,都必须建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强化考核奖惩和全面督查监督,是保障制度执行到位的关键,否则,再好的制度都将变为一纸空谈。

“制度管人,表格管事”,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可能促发学校的所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3 用灵活的手段整合社会力量,达到资源再开发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如何运转社会资源,关系到学校发展规模和速度。

(1)从自身做起,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学校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团结协作、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优良和谐、善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先进高效、利于运作的设施设备,优美朴实、利于成长的育人环境,德才兼备、利于社会的学生团队,是学校形象真正得以形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只有不断优化这些要素、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学校形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2)选择适当的公关方式。学校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或同一阶段中针对不同的公众对象及公关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公关方式。我们提倡社会共同办学,但社会上的资源需要我们去发现,如利用侨胞们的爱国热情,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鼓励他们投资学校建设,完善学校教学设备;利用公安部门的力量,加强学校消防、治安管理,教会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让家长们放心;取得个别经济条件好的家长的信任,成立一些奖励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3)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辅助学校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由于学校教师的编制有限,人员的配置也不能完全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这时,校外的教育机构人才可以满足学校的部分需求。如专业的乐器、体育项目、舞蹈、军训、书画等课程以外的知识,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更能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现代学校的资源可来自多方面,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本文只是管中窥豹地禅述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因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将会是摆在所有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1] 宋永刚.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M].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南照.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3(9):3-12.

[3] 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玉崑.教育經济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 黄政杰,沈珊珊.国际比较教育[M].台北市:正中书局,2003.

[6] 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基础教育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