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

2018-11-05 09:56张惠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张惠

摘 要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被高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开设观念、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改革,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促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82

Abstract Since Premier Li Keqiang proposed "mass entrepreneurship, popular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taken as an important task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should also receive more atten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cept, cours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roposes reform proposal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and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course reform

0 引言

當今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创业已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命题之后,“双创”作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热点,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并且依托高校这一重要的学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成为“双创”的重要力量。众多高校在政策的导向和驱动下,日益意识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社会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与使命。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应得到更多关注。

1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现状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也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开辟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业指导课程也逐渐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凸显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工作思路。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课程内容具有较大普适性的基础类就业指导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少数高校开设了更加强调专业知识的专业类就业指导课程和重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类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不同高校间的办学水平、师资配备等存在较大差异,各高校之间无论是就业课程的数量还是课程的内容都存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教学效果也有较大差别。①

2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2.1 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笔者发现,大到学校与学院层面,小到教师与学生层面,普遍存着在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就学校与学院层面而言,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直接影响本学校的生源、院校排名、学术成果等当前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主流指标,所以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列为必修课程,但是相比英语等公共必修课,就业指导课程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都相对较少。

就教师层面而言,目前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学院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他们在该课程之外还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对于教材和课程的钻研程度不一,且开课之前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开课质量良莠不齐;同时,不少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学校在当前政策形势下设置的应景课程,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而且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并不直接影响他们的考核、绩效与晋升,并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自学生层面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把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只是修满学分必需的公共课,成绩好坏对自己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够,更鲜有学生将之提升到助力自己创新创业、谋划职业生涯、合理规划人生的高度。

2.2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现状来看,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实现助力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课程内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课程内容多依据统编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多样性。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如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介绍得比较多,对就业中的个性问题如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就业心理、个性特质、潜能开发、创业创新能力与职业体验等讲授得比较少,更缺乏面向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二是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技能性和实践性内容。大多高校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与市场的联系较少,没有体现社会各界与不同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没有为学生提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的机会,表现出“纸上谈兵”的特点。三是课程内容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聚焦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两个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注偏少。

2.3课程实施过程实践性程度低

就业指导课程本应是一门凸显技能性、实践性的综合型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习得就业创业的技能技巧,增加他们成功就业创业的几率。然而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都直接采用讲座式教学,大班授课,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偏重于理論传授,不仅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性知识,课程实施中也缺少实践性环节,学生鲜有外出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整体实施过程表现出实践性程度低的特点。

3 高校就业课程的改革路径

3.1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现代化建设发展体系中,提升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高度。②高校应立足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高度重视,加强对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及评价体系等具体问题的研究,自上而下推行课程改革。

若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领导们需从对宏观教育规律的把握入手,深入思考“双创”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以深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为契机,加大课程经费投入,深化课程改革,兼顾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注重师资培训,不断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2强调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时代性

课程内容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应体现针对性与时代性,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课程内容应面向市场,聚焦热点,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课程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调动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整合优秀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体现时代性的课程内容;二是课程内容要针对具体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专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很多精力都用于专业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思考与学科的连接点,有机结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力求使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三是课程内容应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自身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等多个方面,面向这些学生,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凸显个性化,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3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是纸上谈兵的教育,而应该是重视实践与体验的教育,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托,应该体现出高度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一方面,课程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体验机会,创新课程形式,突出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原则,重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如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调研,以了解目标领域的技能、素质要求;开展面试模拟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举办经验交流会,给学生机会与其面对面交流,学习创新创业的技能。另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不能采取单纯的讲授法,而应注重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讨论辩论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教育效果的显现并非立竿见影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高校坚定改革的决心,坚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态势为目标,在改革的实践中持续探索,不断改进。

注释

① 祝军,陈慧洁,王乐.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优化设置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11):70-73.

② 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56-63.

参考文献

[1] 杨红光.大众创业服务体系视域下“就业指导课程”创新的路径选择[J].河南农业,2016(6):6-7.

[2] 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