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众创空间”环境下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8-11-07 09:16赵卫卫肖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高职院校

赵卫卫 肖为

【摘要】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作为大学生双创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力量仍薄弱。通过对高职院校众创空间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创业导师队伍存在問题,建立“1+X”建设模式、评价体系,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众创空间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体系构建与模型探索”(2018-JKGHYB-06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3-02

一、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基础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相比综合性高校来讲,高职院校“一线”和“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和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生产过程的对接[1]。更适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与素养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具有“双师型”创业导师队伍

在市场化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满足理论教学和技能实战的双重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保障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校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众创空间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2]。众创空间还建立专家委员会,来自各个行业和专业,为众创空间的创业团队提供指导和扶持。

二、建立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现实意义

(一)众创空间提供实践平台,创业导师助力人才多渠道发展

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础性条件[3]。众创空间打通“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创意创新-创业实战”的多渠道,创业团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导师的创业基础培训、专业技术辅导、投融资对接和享受政策支持,学生团队可以通过不断实现阶段性的目标。

(二)众创空间打造一站式平台,降低团队创业门槛

双师型教师给予专业技术辅导,工商注册、税务财务、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给予初创企业指导和培育,降低创业成本。双师型教师队伍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便于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以及跨专业创新人才队伍的组建。

(三)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鼓励师生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出台多个政策。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学科建设与技术研发”紧密结合的优势,以及完善先进的设备设施资源,更有效的推动了跨学科、跨专业多领域的协同创新。

三、基于众创空间建设的创新创业导师建设现状

(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和规模不合理

高职院校中,仅仅把“双师型”认定为创业导师是不准确的。因为长期在学校工作,很多老师没有在企业的实战经验,也就不具备双师型资格。在整个教学中侧重于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并且,创业导师一般为理论和技术指导老师,具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甚少。

(二)创新创业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

国内尚未形成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培养机制,对创新创业导师的教学考核、职务评定、能力标准、科研支持等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也难以充分调动创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院校中,双创教育没有脚踏实地的形成标准建设,不利于创新创业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1+X” 创业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建立

“1+X”是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模式转化为“一对X”的创业辅导模式,“1”代表创业导师,“X”代表若干个创业者[4]。在创业导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辅导多名创业者。这个选择是双向的,创业者根据自身创业阶段,选择合适的导师指导。导师根据自身研究领导和侧重方向,同意辅导被选择的创业者。这样的师资衔接更有可能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群,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理念

创业指导教师要做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带着创业者一起创业。从单纯的指导者转化为创业项目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秉承“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另种教学理念,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项目本身的行业领导的特点,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尤其鼓励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发展。

(三)自身培养和外来引进的创业导师队伍培养体系

校内外的创业导师形成合力,共同担起众创空间的发展和项目孵化成长。持续补充创业导师队伍,形成一个动态、开放、持续的培育体系和过程。对内持续培养双师型的创业教师人才,对外加强校外创业中介机构合作,请政府机构、高成长型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打造多元结构教师队伍。

(四)创业导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体系是有创业者创办企业的有效毕业数与针对创业导师、创业者的定量化指标联合构成。在项目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专利、技术攻关成果,各级别的比赛成绩是形成性的考核指标,发展成初创企业后的盈利能力、风投资金引入、吸纳的就业数量是阶段性的考核指标。建立起实践和评估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军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王志鹏,高晟,张启望.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63-65.

[3]祖晓冬,丁桂芝,吕英芳.基于众创空间建设的高职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探究——以某职业院校“乐创津成”众创空间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02):22-26.

[4]董弘毅.试论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团队的“1+X”建设模式[J].山西科技,2016(05):1-4,11.

作者简介:

赵卫卫(1986—),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肖为(1988—),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高职院校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