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的“语文对话教学”

2018-11-09 07:10
教育家 2018年39期
关键词:斑羚预设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对于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对话存在的误区

对话教学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的同时,也存在着对这一理念的片面解读甚至是误读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这一误区,以求能真正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对话过程形式化。对话的过程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但部分教师机械地套用对话教学的程式,对话成了走过场。我们经常发现,教师让学生读书还没有几分钟,就急于让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就某个问题展开对话时,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急于让学生汇报对话结果。根本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碰撞思想的时间,这样的对话教学是空有对话的“形”,而无对话的“神”。

浅层的问答式“对话”。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教师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徒具对话的形式,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有效激活,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斑羚飞渡》一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与学生共同品读“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至“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这一部分,老师连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斑羚是怎样跳跃的?是谁想出这个主意的?它是通过什么方式传达指令的?斑羚飞渡是杂乱无章的吗?课文中彩虹共出现了几次?什么时候出现的?在描写斑羚的时候,作者是怎样称呼它们的?该案例中,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既浅显,缺乏探索性,又缺乏逻辑性,学生被动应付老师提问,思维是僵化的,根本谈不上学会对话。

小组讨论进行时

以预设性对话代替创造性对话。这种现象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围绕预设的结论来设置问题,拟定对话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预设性对话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作答,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被局限在了某一固定层次,这不符合对话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初衷。应该说,对话不是通过预先设定而生成的,它是自发生成的,是在课堂中基于问题解决的期望下产生对话的意识,问题才是对话生成和对话教学运作的灵魂所在。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行为的要件

对话教学中的话题是对文本理解和教学过程都具有内在牵引力的问题,它能引出问题群的立体整合效果,伴随知识获得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一个好的话题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能够引出所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能够联系现实,与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生活相呼应;能鼓励学生做出可检验的预测,并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有效地进行评价;能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知识,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语文课堂对话行为的产生途径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对话话题有以下三种生成的途径:一是教师确定,二是由学生自发生成,三是师生共同产生。这三种话题的产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交替发生,但是为了把握教师预设话题和学生生成话题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在不同情况下,有侧重地采取对应的措施以适应动态的对话过程。首先,教师确定话题时,要注重话题的牵动性,能够将教学目标和内容都糅合于话题之中。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状态和个别差异,话题贴近学生现有的语文素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体悟。其次,学生生成的话题,教师要引导挖掘。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以从风靡全球的哈里· 波特谈起,也可以一起探讨网络世界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说明问题等。教师要引导挖掘,帮助学生通过对话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最后,对师生共同产生的话题,要合理统整。这种途径主要通过“先行预习一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展示问题”的过程来实现。教师与学生各自通过阅读资料,与文本进行对话,罗列筛选出共同的话题,并进行统整,及时确定并公布本课时的话题。

语文课堂有效对话行为的实施策略

话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在课堂对话中,教师提问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四种:一是限答式提问,即通常就事实提问,用于回忆、复述或下定义;二是非限答式提问,即允许提问对象不受问题性质的限制,不求固定模式的确定答案;三是诱导性提问,即用于引导提问对象沿着提问者所涉及的思路来发展思维;四是反思性提问,即激发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来解释或总结自己的感觉、态度、立场和观点,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上述的提问方式中,问题要有适当的频率,并且清晰明了。同时,学生在对话中做出的反应教师要予以关注,并给予回应,可以直接表达观点或提出问题,也可以用点头、微笑、凝视甚至沉默作为回应。

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横向交叉的“汇聚点”,哪里有语言文字的参与,哪里就有语文的实践与应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对话教学正是在这么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展开,它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学生聆听着过去、现代的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与对真理的表达,感受着生命意义的不同诠释,不断扩展着自我世界。这就是我关于对话教学实施后所期待的美好情境,亦是在今后的研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斑羚预设语文课堂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斑羚飞渡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