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成才的,不是“寒门”而是父母对生活的态度

2018-11-09 10:19海旭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8期
关键词:贵子寒门心仪

海旭

最近有一则消息很让人感叹:“寒门女孩考上北大,感恩贫穷”。其实一直以来,我就不太认同用“寒门”或“贵门”来给孩子贴标签。什么“寒门出贵子”或“寒门难再出贵子”一类的话题,事实上是在默认孩子的成功取决于金钱、门第。

比如,“寒门出贵子”观点认为,出身贫穷的孩子,对于成功和财富的渴望要比“贵门”孩子强烈,更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走出“农门”跃入“龙门”。确实,对于成功的欲望能激励起一个人全部的斗志,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凭着苦学专研,想要取得好成绩考进大学,并非难事。但是之后呢?

还记得那篇《我花了18年的时间才能与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吗?当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步入社会后,发现终其一生的努力,也赶不上富二代的时候,心里失衡了,迷茫了。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对于成功的理解仅仅定焦在“物质财富”上,成功就是要赚更多的钱,没有什么个人的理想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

而“寒门难再出贵子”的论调则认为,如今的寒门学子在教育资源上大大缺失,跟富家子弟比不再有优势,甚至劣势更多。比如,城里的孩子都要上一节课好几百元的一对一补习班;学英语更是要找外教学正宗的“伦敦腔”;光成绩好还不行,还得要出国游学长见识增强阅历,才能更自信……而这一切,都需要钱,成功,难道不是用“钱”堆砌出来的吗?

不可否认,如果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到孩子,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前提是,孩子自己知道学习的意义,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将来想成为哪方面的人才。否则,如果孩子心不在学习上,只是被动接受,那父母花一座金山也学不出好成绩,更别提那些为了虚荣心送孩子出国游学,孩子也没有目标,只是拍拍照购购物,回国后吹吹牛说“我去过美利坚”,仅此而已。

再说回今年高考707分考上北大的河北农村女孩王心仪,是的,我不愿称她为“寒门女孩”。接到通知书时,她正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尽管从小家庭贫困,可班主任眼中的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

因为贫困,她从小就跟在妈妈身后犁地、放羊;初一时,一个男生笑话她的鞋子磨坏了,衣服很土气,妈妈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那件衣服她穿了3年,妈妈的话也记到现在。而即便再难也一直微笑的妈妈,面对爱心人士的捐助,说:“只要自己能负担的,就不会向别人请求资助,钱还是留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吧!”而妈妈对心仪唯一的期望,就是长大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王心仪说她感恩贫穷,让她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其实更应感恩父母,赋予她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可见,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心灵的贫乏。而那些仅仅期望用物质财富填补儿女精神世界的父母,无论是有錢还是没钱,都无法培养出真正成功的孩子。

无论家境如何,只要感恩、懂爱、自强自立、心怀梦想,孩子才能成就自己的成功人生!

猜你喜欢
贵子寒门心仪
荐书词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寒门亦能出贵子
寒门如何出“贵子”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高举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为心仪的你 扎个蝴蝶结
“导游”手帕
劝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