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EXCEL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1-10 07:02范颖
科技视界 2018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范颖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已经发生内涵变化,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反思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下,以问题学习方式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教学中常见问题提出了新的对策及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20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105

【Abstract】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changed,the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reflective ability,inquiry ability,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have further training goals.Through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new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designs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in EXCEL teaching by wa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Key words】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Problem-solving skills;Instructional design

0 前言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学生需要适应未来工作中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技术变革,对学生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培养更深入化。本文从核心素养角度,以问题学习方式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教学中常见问题提出了新的对策及教学设计,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反思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1 EXCEL教学中常见的学生问题及错误

学生面对题目时感觉无从下手,对主要的操作步骤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考查公式的题目中,学生总是漏写等号。学生在解决具体题目过程中,经常以具体数据而不是用单元格地址来参与运算。在考查函数的题目中,学生会在函数中加入运算符,而且函数中符号的格式出现错误较多。学生输入函数时经常出现括号不配对的情况。函数嵌套时,学生不会对参数进行正确设置,参数个数与函数要求不符。

2 学生出现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学生对EXCEL软件的强大功能以及其应用领域缺少认识,对EXCEL软件可以固化计算过程、便捷性及高效性没有体会。学生欠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生对本部分的操作对象没有很好地把握,因此在操作的第一步便出现差错。学生不理解EXCEL软件中用到的公式与以前数学中学过的公式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用单元格地址代替具体数据来参与运算。学生不理解函数的功能、输入参数以及函数的返回值。学生不能将函数的输出结果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参数,欠缺问题分析能力。

3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策及设计

3.1 在基本界面介绍过程中渗透本部分操作对象类型

操作对象的正确选择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主线,这是实现相应功能的第一步。在讲述软件基本界面时介绍单击列标即选中这一列,单击行号即选中这一行,在任务例子中或者题目中出现了对区域的操作,将长方形区域一条对象线上两个单元格地址用冒号进行连接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区域,由此总结在本部分常见的操作对象有四种:单元格、行、列以及区域。解决学生进行操作时第一步选择操作对象时出现的错误。

3.2 以公式的教学效果作为开展函数教学的铺垫

1.为了让同学们对本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增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请同学们回顾高中时期学过哪些公式,有的学生举例?驻=b2-4ac,要求学生把相应的运算符写全,即为?驻=b×b-4×a×c。

2.请同学们总结公式的特点,公式一般由哪些项组成?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三项:运算数,运算符和等号。

3.请同学们尝试用公式进行计算,同学们一开始都是用具体数据来进行运算,如选中F3單元格,输入128.8+58.1+102.1+112.3,但是按回车后没有出现我们想要的数据结果,此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现有的操作中缺少了公式的哪一个组成项?于是同学们得出结论:等号在公式中很重要,如果遗漏则得不出正确结果。

4.讲述为什么在公式中要用数据所在单元格的地址来代替具体数据来参与运算,当对上述题目的操作变成输入=B3+C3+D3+E3,得到的答案与用使用具体操作数来参与运算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利用单元格地址参与运算?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我们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上来进行阐述。对于此工作表在行方向上,如果在输入原始数据时出现任何错误,当修正一个原始数据后,与之相关的所有其他数据都可以得到自动修正。由于此表是各业主每个月的物业收费表,各业主每个月的费用依据具体实际情况数据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其数据项之间计算关系是不变的,而采用公式就可以达到固定计算过程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减少了重复工作量。

在列的方向上,如果用单元格地址代替具体数据参与运算,我们可以实现快速填充,其本质是公式复制,这样可以保证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相关计算。

通过以上的讲授过程,学生充分理解在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代替具体数据参与运算的好处,因此在以后的操作和考试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大大减小,而且如果出错也知道如何去改正。

5.学生在掌握了公式应用的基础上,对于函数中遗漏等号的情况大大减少,但是对于函数名、参数设置的错误仍很常见,比如学生经常写出如下格式的函数=SUM(A5+B5-C5+D5),=SUM(A2*B2),究其原因,学生并不理解函数的功能。我们利用自动烹饪锅的工作原理来形象地讲述函数的功能。对于一个不会做饭的人来说,自动烹饪锅完全可以实现烹饪的功能,但是前提是要提供相应的原材料,如我们需要自动烹饪锅制作宫保鸡丁这道菜,要先提供黄瓜丁、胡萝卜丁、鸡块以及各种佐料,然后我们按下相应的功能键,就可以等待成品出锅了。

在这里,黄瓜丁、胡萝卜丁、鸡块以及各种佐料相当于是输入参数,按下对应的功能键相当于是调用了相应功能的函数,因为自动烹饪锅就是为不会烹饪的人準备的,调用函数就是希望通过利用函数的功能达到运算的目的,所以一定不能在函数中再加入运算符,而且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操作是没有办法用比较简单的运算符来实现的。成品菜就是我们想要的,也就是调用函数后的返回值或者是函数的输出结果。

学生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理解对于函数我们并不关心其具体执行过程,只要设置好相应的函数名和输入参数,不必加入任何运算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

总结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公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运算符可知的数据运算,而对于较复杂的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借助函数,公式与函数的最大区别在于调用函数时要有正确的函数名,并且不含任何运算符。在这里需要强调,函数的功能以及参数是已经预设置好的,我们要想通过调用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就要严格根据函数的定义去设置参数。

6.函数的格式问题:函数这部分内容难度比较大,一是正确的函数参数设置,二是输入的格式问题,大部分学生喜欢在搜狗输入法上切换至英文状态,再输入参数,但是这样很容易忽略全角与半角的状态,造成函数内的符号呈全角的状态,这样EXCEL软件会提示语法格式错误。

7.函数中需要括号时才加括号,而且左括号和右括号一定要配对。因此为了防止类似错误的出现,可以先写出函数的大体框架,也就是正确的格式,包括函数名和配对的括号,再向里面填具体参数。

8.学生在应用函数嵌套时出现的问题中最普遍的是对于函数输出结果与输入参数不能联系起来,对于函数的参数个数缺少或遗漏。在有了前面授课做铺垫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教学设计与策略:

例题:利用IF函数,根据销售总额来判定销售业绩,当销售总额<=8000时,销售业绩为中;8000<销售总额<10000时,销售业绩为良;销售总额>10000时,销售业绩为优。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嵌套的内涵和设置方法,先对题目进行简化,让同学们先完成以下简化题目:当销售总额<=8000时,销售业绩为中;销售总额>8000时,销售业绩为高。

这就将函数嵌套问题先转化成为简单的函数应用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数学中的数轴,将各个数据区域在数轴上展示出来,并且说明函数的输入参数一定要包含所有数据区域的情况。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来完成,

(1)在哪个单元格输入相应的函数?因为要判断销售业绩的等级,所以选择销售业绩列下对应的单元格G4,也就是在单元格G4中我们要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输出对应的结果。

(2)判断条件的建立,销售业绩取决于什么?也就是IF函数中的参数应该是什么?销售业绩可能的取值有哪些?因为销售业绩是根据销售总额来判定的,所以应该是同一行中销售总额对应的单元格地址F4,第一个参数是条件表达式,即F4<=8000,这个条件可能是成立的也可能是不成立的,第二个参数是此条件成立时函数返回的值,这里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调用函数是要利用它完成相应的功能,调用函数后返回的值应该是中或者高,所以第二个参数是”中”,第三个参数是”高”。在这里对于第一个参数有的同学写成F4:F8<=8000,这是不对的,我们操作的第一步是判断F4单元格中销售总额对应的销售业绩,后面的操作可以通过快速填充来实现。

将函数的正确形式输入到G4单元格后,再进行公式复制,发现销售业绩这一列的值是中或高。这时可以为下面的嵌套做铺垫,提出问题:既然输入函数后得到的结果是中或高,那么函数的形式与中或者高的结果是不是等价的?

下面就可以解决多个判断条件的情况了,因为我们通过调用函数来完成此项,所以注意要将销售总额所有的情况罗列出来,与简化题目相同,第一个参数也就是条件为F4<=8000,第二个参数是此条件成立时函数返回的值即”中”,对于第三个参数,提问学生要包含几种情况?答案应该是两种,销售业绩分别为良和优,而根据IF函数的定义,这里只能写一个参数,根据简化题总结的结果,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结果包括良和优的IF函数来替代,于是形成了=IF(F4<=8000,”中”,IF(F4<10000,”良”,”优”))。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函数输出结果即函数返回值与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参数相同,那么就可以将一个函数的输出结果做为另一个函数的参数,以此为基础进行函数嵌套。

4 小结

高职公共基础课EXCEL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断拓展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才能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工作的技术环境。为此,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军梅.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6):105-107.

[2]朱炜.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2017,(12):121-123.

[3]姜宝华.新形势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120-121.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