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12 10:59陈臻智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中学美术教育

陈臻智

[摘 要] 具身认知理论是新兴的认知理论,因其重视身体的参与性,在教育中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特别是对中学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具身认知理论融入美术教育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 “解放”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符合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规律,更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思潮。

[关键词] 具身认知;具身式;中学美术;教育

近年来,具身认知作为新兴的认知理论,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展现勃勃生机的“具身式”教育更是逐渐得以重视和推广。可想而知,新的教学模式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如存在艺术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偏弱等现象。因此,如何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加强中学美术教育,“激活”和“解放”学生的大脑、身体和心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具身认知理论,追寻与美术教育的融通之处,努力探索中学美术教育的“具身”教学范式,以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

具身认知的兴起源于对身心二元论和离身论的反抗,最早是由法国身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提出。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一书中,他主张知觉的主体是身体,而身体嵌入世界之中,就像心脏嵌入身体之中,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身体这一中介实现的,身体不再是传统认识论中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认识的主体。在这些论述中,身体的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身体不只是认知过程中的硬件,而是参与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我国教育学家叶浩生所说, “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认知视角,使我们认识到心智不仅仅局限于大脑,而是更注重与身体融为一体。[1] 或者说,更重视认知、身体、环境的一体性,重视身体、体验、情绪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最近几年,具身认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领域中。而美术教育作为特殊的学科,因其本身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模仿性和情景性的具身特点,更具备具身教育的优势。下面主要从具身认知理论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两方面来详细阐述。

二、具身认知理论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融入具身认知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美术教育与具身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教学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看”,更要求学生融合听、说、做、思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所以其本身即是鲜活的具身教育。

(一)具身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具身认知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有研究认为,“从发生学角度看,婴幼儿的心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具身心智,或者说,婴幼心智天然地具有具身性”。[2] 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有具身认知的能力,我们刚出生到幼儿时期,其实身体和心灵都处在完全解放的状态。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的认知方式已经逐渐从专注的具身认知转移为抽象逻辑性思维模式,新的思维方式虽然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但对美术教育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在缺乏更感性的身体参与式的学习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理性思维的束缚和绑架,艺术创造性也将受到严重的限制和阻碍,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所以,在所有课程中,特别是美术课中实现 “具身式”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美术学习与创作的具身性要求

美术学习与创作的过程离不开 “具身”学习。我们都知道,画家总是喜欢把知觉经验看作一种身体性行为,从他们的作品中也总是能找到身心投入的痕迹。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正是通过把他的身体借给世界,画家才把世界变成了画”。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是我与世界的中介,世界经由身体变成画作,作品又将身体与世界相连。我们通过绘画将身体的知觉扩展至世界,身体与世界在根本上也是相互知觉的。[3] 这些经典论述,无疑把绘画、身体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美术创作的形式不再单一枯燥,绘画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和多样性。画家可以通过身体与工具的熟练运用,给作品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想象,如许多画家为了更突出作品的表现力,直接用身体来进行创作,如手指画、肌理画、行为艺术创作等形式。

其中行为艺术是直接地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作品的一部分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是通过自身身体来引发大众的关注,以最直接的方式对大众进行呼吁。其作品因其身体的参与而感受到的震撼力,不是其他普通作品可以比拟的。如1969年吉尔伯特和乔治创作的《會唱歌的雕塑》,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雕塑作品,希望利用“活体表演雕塑”与观众在思想上产生交流与对话,真正地实现了身体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

[吉尔伯特和乔治《会唱歌的雕塑》1969年 行为表演]

总而言之,美术创作离不开身体的缺席,而美术教育更需要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最近几年,“具身式”教育模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逐渐被重视。这在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科书中有明显的体现。中学美术的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努力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使学生能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这说明中学美术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具身式”学习,开始注重学生身体的参与度、实践性和体验性。在教科书的编排中也明显增加了大量具身教育的内容,如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校园设计、壁画设计、书籍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或者引导学生学习篆刻、蜡染、陶艺、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其教学目的无不是鼓励学生从身体入手,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构建创新思维模式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创新思维的重视,创新意识开始逐渐渗透到各领域中,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变革。而具身教育模式因其强调身体的直接参与,在身心专注的条件下,最容易激发人的创新思维。新的中学美术教育目标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并且要求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而实践也证明了,在美术课中融入 “具身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感知中学习,从做中思考,从模仿中创新。

三、具身认知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虽然中学美术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具身教育,但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主要以技能训练或者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对具身教学的运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能结合课程内容研究出更多的“具身”教学对策,在课堂中彻底地“解放”和“激活”学生的身体,使他们身心专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具身式”教学在中学美术课中的实践运用。

(一)具身体验式教学

众所周知,体验是由身体的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主要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身体的感觉器官,来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我国著名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到“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也就是说,没有五官的参与,学习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这正是肯定了身体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对手机游戏方面的喜好,大部分原因是基于他们的身体能参与其中。又如,在4D影像中,用逼真的椅子振动、喷水、香味对身体的刺激,使我们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从而带来特殊的体验。同样,在美术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加强身体与感觉器官的融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美术的创作过程与身体参与学习的乐趣。

1.具身认知的视觉艺术教育

我们都知道,绘画艺术首先是建立在视觉活动的基础上,而视觉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感知方式。柏拉图在《菲德罗篇》中认为,“视觉器官是肉体中最敏锐的感官”,“通过眼睛这条天然渠道,情波流入他的灵魂,给它的灵魂带来新鲜的活力”。也就是说,视觉在各种感觉器官中具有最强的认识功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视觉的感知优势,并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如一些实践性、理解性要求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动画或者艺术考察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知,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2.具身认知与触觉艺术教育

在具身教育中,触觉作为人类的“第一感觉”,更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体验。触觉是皮肤在外界的的刺激下,引起的各种感觉体验。有人认为,皮肤作为身体与外在世界交接的界面所产生的感觉,是“最古老的感觉”,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如果没有触觉,其他感觉就不可能存在”。所以,美术创作与学习中更是需要触觉的融入。如在装饰画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运用蛋壳、颜料、纸张、生活用品等各种材料,通过作品的凹凸和肌理来丰富触觉效果,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具身认知与听觉、味觉、嗅觉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不只是与视觉、触觉有关联,与听觉、味觉和嗅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美术的术语中我们更能理解他们之间是互相融通的,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听觉、味觉、嗅觉等身体感知与艺术融通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设计邀请函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把嗅觉感知带到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的邀请函中加入一种特殊的香味,如利用干花、檀香等香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设想课堂中飘逸的香味一定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留下美好的记忆。

4.具身认知与身体艺术教育

我们已经熟悉,梅洛-庞蒂特别重视身体在环境中的作用,认为身体也应该参与到美术创作中,认为身体的参与,不仅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独特的身体语言也能给大家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乐趣。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将他们的身体投身于美术创作中。如我们在平面设计联想创意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以“手”为主题来创作各种图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直接沾颜料进行创作,再附加一些创意线条,使之变成各种活生生的形象,如图所示。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将全身心参与创作,虽然他们满手、满脸的颜料经常惹得哄堂大笑,但就是在这种身体完全释放的环境下,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作品才被记录下来,他们也从创作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

[手指印创意作品]

在有关“手”的课题训练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行为艺术的理念,鼓励学生的身体参与创作。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手设计出各种造型并与绘图结合,如手可以與恐龙的形象结合。也可以利用手结合颜色和材料设计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可想而知,课堂上将出现丰富多彩的手的造型,学生们享受着创作的每个过程,他们也由此对美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手的创意]

5.具身认知与联想艺术教育

因为具身认知是在身体和心智统一的基础下来认识世界。所以,在美术学习中除了运用身体来创作,更离不开大脑的参与。如何能同时调动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心智的快速运转,是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而“头脑风暴”无疑是美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联想训练方式。所谓“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自由无限制地思考、联想和讨论,汇聚集体智慧,激发创造性思维、产生新观点的过程。[4] 简而言之,头脑风暴是全身心投入,凝聚集体的力量,进行思维创新的一种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头脑风暴练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结合头脑风暴进行练习。

如在“平面设计的盛宴”(美术七年级下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大脑,教师以“苹果”的联想为主题,首先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有关苹果的脑地图,即要求学生身心专一,通过脑旅行的形式将有关苹果的创意念头记录下来,并认真梳理,与大家分享。最后,要求学生运用脑地图中的某个念头对苹果进行联想创作。在有趣的联想作品中,苹果带着独特的创意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觉体验。[“苹果”脑地图 苹果的联想创意]

(二)具身模仿式教学

具身认知强调全身心参与学习,而模仿是具身学习的重要形式。具身模仿认为,在观察一个动作时观察者会自动无意识地在心理上模仿该动作,从而产生这个动作的内部运动表象,然后通过运动表象再从自身的运动记忆库中抽提出与该运动相关的其他表象(如情感、意图、信念)。[5] 因此,在具身模仿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了解关于这个动作的所有信息,所以具身模仿无疑是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美术课的教科书中还编排了大量油画、国画、雕塑等名作,这些都是学生最不愿意去了解的,或者只知其作品名而不知作品背后的内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名作背后的创作意图,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我们试着把这部分内容与具身模仿教育相结合,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八年级下册)的油画作品时,课堂上可以选五人模仿五壮士。首先要求学生在模仿前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每个英雄的性格特征。最后用自己的身体模仿每个英雄的姿态,在课堂上再现当时的英雄壮举。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美术创作的目的和意义。这时,美术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表演舞台,大家都可以释放自己的身体,带着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对名作进行再创作,而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将会得到快速提升。

(三)具身情景化教学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离不开环境,或者说身体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需要在教学中设立一个比较轻松的情景化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传统的书桌排列方式,很容易拘束学生的身体行为,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我们可以把书桌排列成几组圆形,使他们的身心能更自由地活动和舒展,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创作中能充分发挥其合作性。实践证明,新的排列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对教科书中美化环境这一单元进行学习时,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对教室进行重新美化,可想而知,当我们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上课,我们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或者把教室搬到校园的某个角落,使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的创作。甚至在古城古镇考察和民俗文化这个环节的教学时,应该让所有的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所有教学方式都不可以替代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具身教育模式是生动的、活泼的、全身心参与、丰富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融入“具身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星.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6,5(4).

[2]杨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身体问题——五论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4(1).

[3]仲霞.梅洛-庞蒂的绘画空间观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2015,52(2).

[4]陈璐.“头脑风暴法”在《广告创意》教学中的应用[J].传媒,2017.(13).

[5]金伟民.具身认知视野下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5(2).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中学美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美术研究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具身认知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