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良的快乐(外一篇)

2018-11-13 08:25秦德龙天津
娘子关 2018年4期
关键词:笔名括号渔夫

● 秦德龙(天津)

导读:

小小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亦真亦幻的世界。它有别于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小小说世界是鲜亮的、虚幻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世界。文学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想象力。想象,是作家翱翔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思想的羽翼飞遍了天涯海角,所到之处皆划出漂亮的彩虹。因而,作家的创作,是高于客观世界,是形而上的。任何艺术,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临摹,而是艺术家对社会原生态的加工与重塑。如本期的《喜良的快乐》和《虚构自己的人》。

生活中的某些素材,是不宜直接拿来写小小说的。特别是我们听到的某个荒诞离奇的、有头有尾的故事。它太完整了,完整得几乎可以牵着我们的鼻子跑了。就算你拿过来把它写了,也不过是临摹、照相而已。你只是在做一种客观的描述,很难从主观上提炼出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要敢于虚构,敢于荒诞,敢于离奇,敢于反常规。换言之,出奇制胜,是小小说不败的法则。

为什么要荒诞?因为荒诞拉大了现实与非现实的距离,改变了现实与非现实的物象,读者不由得生出好奇心和赏析的欲望。而好奇心和欲望,决定着读者对小小说的取舍。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大量人物和事件,其荒诞程度,往往超出了作家的想象。倡导作家调动想象力,尽可能地写得荒诞一些,才不至于成为读者的尾巴。

为什么要幽默?小小说首先要有趣味,要好看,要有可读性。当然,离不开有趣的语言,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情节。幽默风趣,充满弹性和张力,才能抓牢读者的眼球。读者进入小小说的陷阱,首先是被作家的花言巧语引诱的。“幽默是哲学的一张笑脸”(贺绍俊语)。读者的基本需求是开心解颐,排遣烦恼。如果不幽默,是会造成消化不良的。

为什么要夸张?进行小小说的创作,我们应向哈哈镜学习,利用它的夸张功能,将人性推向极致。小小说并不是大小说,读者需要在零敲碎打中赏析,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读者在瞬间照一照哈哈镜。当然,并非所有的素材,都可以用哈哈镜来照射,哲学里没有绝对,只有相对。读者最喜欢看那些没有看过的、让人心灵震撼的东西。

为什么要变形?经过变形的东西,便产生了夸张的艺术功效。如黄山的迎客松,因独特的山貌气候制约,形成了一种很夸张的“独臂”景观,半边树冠向一侧伸展,热情欢迎游客,游客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与之合影。我们可以有多种结构,多种结尾的式样。关键是要顺乎自然,超越自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情动人,走向经典。

想象力被激活了,作者便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读者也因此而受益,放缓了阅读速度,且自觉地重复阅读。或作为枕边书,或作为旅行的携带品,让灵魂得到安宁,让身心得到护佑。只有充满想象力,才能让作品飞腾起来。

喜良的快乐

喜良的媳妇是个很爱唠叨的人,总是埋怨喜良做的事没用,也总是批评喜良买的东西没用。这一点,与喜良的母亲相同。30年前,喜良花200块钱买了条进口的牛仔裤。母亲一听,差点晕了过去。母亲指着喜良的鼻子说:“200块钱啊,买一条劳动布做的裤子!有什么用啊?让我到市场上买,10块钱一条!”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喜良娶了个媳妇,也是整天骂喜良没用。为了让喜良做一个有用的人,媳妇命他每天洗碗。这样的话,就算将来什么都干不成,也可以去饭店打工,总不至于饿死!

喜良呢,也不在意媳妇的态度,洗碗就洗碗,大不了算一项体力劳动。自古以来,成大器者,“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嘛。喜良把自己当作一个必成大器的人,不和媳妇计较。不然,会听她没完没了地唠叨?

这么说,喜良真是个想干大事的人了。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他只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罢了。关键是,他做梦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做了梦,吃顿早饭,喝杯牛奶,啃块面包,把梦境全都忘了。喜良呢,却不。他不吃早饭,爬起来就写梦,把做过的梦写下来,整理后,拿出去卖钱。对,他是个出售梦境的人。奇怪的是,他写的梦,真的能卖钱。媳妇怎么都不明白,喜良做的梦,怎么可以变成字,又怎么可以换成钱?当然,每有稿费寄来,媳妇总是乐开怀的。她甚至把喜良当成了一只下蛋的公鸡,每天给他吃面包、喝牛奶,希望他多多写梦,多多挣钱。喜良说,我又不是摇钱树,摇一摇就来钱了?再说了,要那么多钱干吗?

媳妇不明白喜良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多挣钱不好吗?钱多了,什么好生活买不来呢?

喜良就给媳妇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个德国作家写的。大意是:一名游客在海边兴奋地拍照,看见一名渔夫在沙滩上晒太阳。游客问渔夫为什么不出海?渔夫说已经打到两条鱼了。游客说,为什么不多打一些呢?赚了钱可以买一条游艇啊,躺在上面晒太阳有多好!渔夫说,我难道不是正在享受阳光吗?

喜良讲完故事,对媳妇说,你就是那个游客,我就是那个渔夫!

媳妇卡咕卡咕眼球,脸一抹说,对,我就是那个无聊的游客,你就是那个不爱打鱼的渔夫!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了。媳妇永远也理解不了那个享受阳光的渔夫,不理解做梦就能换钱的丈夫。

喜良有了钱,总是要消费的。这让媳妇很生气。比如,小铺里有1块钱1瓶的矿泉水,喜良不买,非要去商厦买2块钱1瓶的矿泉水。媳妇为这个没少和喜良吵架。喜良呢,瞪着眼睛说,知道吗?同样的矿泉水,在五星级宾馆,要30块钱1瓶!五星级的感觉,能一样吗?

这话,媳妇听懂了。喜良要的是感觉。媳妇想了想,算啦,不说了,与要感觉的人说什么,都等于瞎说!

媳妇这边偃旗息鼓了,喜良就高歌猛进了。很快,他就换了房子。新房子,不但大,而且屋顶还高。媳妇也很高兴,可还是忍不住想问问,要这么高的房顶有什么用呢?这不是奢侈吗?但她没敢吭气。她知道,只要一吭气,喜良就有话回敬她。没用?我要的就是“没用”,“没用”的价值就是体现在“没用”上!

渐渐地,媳妇似乎也明白什么是“没用”的价值了。比如,喜良就能在高屋顶的房子里做出更多更美的的梦来,换回更多的稿费来。

是的,喜良已经是个名人了,经常有人请他去讲学、做报告。喜良在各种讲坛上淋漓尽致地阐述快乐法则,分析快乐指数。遗憾的是,他的这些话,只在外面讲,回家不讲,从来不对媳妇讲。媳妇也不知他在外面忙些什么。反正,他只要能挣钱回来就行。媳妇也学会了让自己快乐起来,这就是拿钱出去炒股,让鸡生蛋,让蛋生鸡。她期望自己的钱越赚越多,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喜良不知道媳妇炒股,等他知道,已经晚了,媳妇的钱,已经被看不见的手掏光了,鸡飞蛋打了。

媳妇哭成了泪人。媳妇哭着说,喜良,你能挣钱!等咱们钱多了,天天喝糖水,喝一碗,泼一碗……

喜良知道,媳妇病了,病得不轻。喜良扎上围裙,下了厨房,把饭做了。吃过饭,又把碗洗了,洗了一遍又一遍。他想,万一,做不出来梦了,没有做梦的激情了,就老老实实地洗碗吧。真的,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洗碗了。

媳妇看见他洗碗,病竟一天天好了。

虚构自己的人

苗晓萌是个写诗的人。写了多年没写成景。也是,写诗的比读诗的都多,哪那么容易出人头地呢?苗晓萌就时常望着天空发呆,希望老天爷能睁开一只眼睛,哪怕眨眨眼皮也行啊,让他看见一道天缝。有一天,苗晓萌开了天目,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大家了,诗人的笔名叫苗晓萌,苗晓萌是诗人的笔名。

一个男人取了个女性化十足的笔名,当然是为了打动编辑。有才气的女孩子,总是惹人喜爱的,一首诗不给发,说不过去。况且,苗晓萌最擅长的是写情诗,他持之以恒地瞄准一个男编辑投稿,投了好长时间。有一天,这位男编辑动了恻隐之心,挑了几首苗晓萌写的诗歌,刊发了出来。

苗晓萌的诗歌,居然很抓人眼球。许多读者纷纷给编辑部来信,盛赞苗晓萌的诗是好诗!这些年,难得见到这样的好诗了!读者来信刺激了编辑部,于是,苗晓萌的诗,接二连三地发了出来。

苗晓萌一夜之间成了著名诗人。

那位男编辑经常给苗晓萌写信,同他探讨诗歌创作,并欢迎他到编辑部作客,大家沟通沟通,联谊联谊。苗晓萌知道,写作的最佳状态是见稿不见人。但他还是忍不住激动,欣然接受了邀请。激动激动,一激就动。苗晓萌买了车票,去了邀他见面的城市,到了编辑部,见到了那位对他心仪已久的男编辑。

男编辑惊讶地说:“怎么,你是个男同志?”

苗晓萌矜持地说:“笔名,苗晓萌是我的笔名。”

男编辑哈哈大笑,请苗晓萌共进晚餐。席间,他们喝了许多酒,喝得豪气冲天。酒后吐真言。男编辑说:“苗晓萌啊苗晓萌,你把我涮了,我真的以为你是个文学女青年呢!哈哈,原来你是个大男人,而且,面相太老,老得就像个老村长!”

苗晓萌笑道:“我本来就是个男人,但我并不老!”

男编辑打着酒嗝说:“为了不让你再欺骗男同胞,以后,再给你发诗,就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个括号男!”

苗晓萌从容地说:“随便!”

男编辑说话算数,很快就给苗晓萌发了一组诗,并真的在作者的名字后面,注了个括号,括号里是个醒目的“男”字。苗晓萌见到了,无所谓地一笑。

可是,谁都没想到,“括号男”一问世,雪片般的读者来信,就飞也似的落到了他面前。而且,大都是文学女青年,是女性诗歌爱好者。他们给苗晓萌写信,有的是探讨诗歌,有的是表达爱慕,有人干脆寄来了彩色玉照。熟人见了,都笑:“过去,你给男同胞写信(投稿),现在,是女同胞给你写信!”

苗晓萌成了个有福气的人。真的,被女青年所崇拜,这是天大的福气啊。

苗晓萌就一封一封地写回信了,鼓励女青年要自学成才,不要盲目崇拜。但他决不回寄照片。他知道,自己面相苍老,与英俊无关。何况,自己早过了热血沸腾的年纪。

也许是人老心不老,苗晓萌索性以“括号男”为网名,开了博客,专门发布自己的诗歌和人生小感悟。当然,也回应博友的纸条,一时,竟成为网络红人。为了隐去自己的性别,他把一张画片挂到了博客里。

博友们总是耐不住寂寞,要求与“括号男”见面。网上总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博友们也一样,坚信“括号男”是个铁杆的文学女青年。这样,就有大胆者坐上火车,跑来见面了。来者直奔“括号男”的单位,试图一睹丽容。见了面,不等对方惊呆,苗晓萌就把人家拉到了酒馆,灌个一醉方休。喝酒的时候,他不谈诗歌,不谈创作,豪爽得像个老村长。

博友们只能在心里叹息了,悄悄地感叹人生的又一次挫折。

苗晓萌总要意味深长地开导对方:“人生啊,就得善于虚构!人活着,不虚构,有什么意思呢?更没有意义啊。人啊,就是要活在虚构的世界里,甚至连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名字,都可以虚构!”

他这番话,让许多人猛醒。

猜你喜欢
笔名括号渔夫
How to Make Emoticons
冰雪凝月
“笔名”发表在班级作文报中的实施和“玩”法
“入”与“人”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巴金笔名由来
天皇版“渔夫”
主谓一致对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