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018-11-13 19:48金炜航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0025
新生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利益美的道德

金炜航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50025

“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暴露出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反思、回答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道德存在的必要性。依据刘时工先生对道德的认知我们可以道德为一种有利他主义倾向,能内化为人的行动信念的指导人与人交际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利益关系需要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上层建筑的一切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任何上层建筑的的现象都可以在经济基础中找到根源,得到说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必定是为了调剂现实的利益关系而存在的。

道德存在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人是利己的,这是人类的先天本性;追逐利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同时,正是因为人类追逐利益,追求利己的先天本性,每一个个体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诉求,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产生混乱和冲突,个体利益得不到满足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为此,为了满足个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保障,满足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利共赢,保障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人类就不得不制定一种通行的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这就是道德产生的原因。在这种现实的经济关系来看,道德仅仅是作为满足人类利益的一种工具,是带有一定消极性的,当然,仅仅是因为维护现存的利益关系,道德也不会成为道德。但是,道德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利满足个体的利益诉求作用是道德发展和衍生其他一切作用的基础,是道德存在最基础的原因。

正是从这种满足自身利益的诉求出发,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德有了发展和衍生。在当代社会,或许当人们提及道德,更多的是意识到一种舍己为人,克己利他一种价值取向。这就是从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发展为一种对社会的关怀,同时也不能否认这种舍己为人,克己利他的行为不是一种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毕竟,当今社会,从物质基础看来,确实存在一些道德榜样因为这种道德的荣誉和信誉收获到许多经济补偿,甚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付出。当然,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是真诚还是伪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对人际之间经济关系的调剂作用是一定的。为什么有道德,它是为了调解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行为,维护利益关系而存在的。

二、社会治理发展的需要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这就指明了道德存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即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治理和发展。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我国的经济实力无法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法制体系建设还不够完整,就更加需要以不成文的道德社会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使其遵循一定的价值规范,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良性发展。同时,用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定位倡导社会成员之间的奉献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道德诉求来倡导社会成员自觉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助力国家发展。同时,当代中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内部各方利益矛盾复杂多变, 法制体系的建设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一些社会成员为了追求利益,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就需要用道德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使其能够用崇高的道德理念来克制自身,奉公守法。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国家治理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效结合。法律是国家的明文规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极强的约束作用和教化引领作用。但是,源于我国的长期以来的价值信念传统和人类社会理智情感的冲突,有相当一部分问题不能简单的归为法律解决或者说用法律手段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例如子女的孝道问题,必须用道德来弥补法律的空缺和不足,协助法律来共同治理好国家社会。用社会的舆论和社会成员的观点评论来促使当事人觉醒道德上的自觉,使其维护社会风气的良性健康状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追求

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价值目标又是人类社会进步永不停歇的历史进程。全人类都自觉追求和实现真、善、美高度统一的时代就是“大同”的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真,是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客体必然性的状态;善是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事的规范,是以主体为尺度的主客体统一状态;美,是真和善的高度统一,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充分肯定。

道德是真、善、美的内在价值追求。道德的向善首先是“善”的根本要求,是真、善、美的内在尺度。我们追求的真、善、美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统一,不仅需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前提,同时需要较高的精神境界。道德作为衡量人的精神层次和境界的重要指标,本身就是我们的一种内在价值追求。其次,道德是实现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追求的必经阶段。人类要做到真、实现善,创造美,最终进入自由王国,必然要完成思想道德上的觉悟。这种道德上的觉悟不是建立在维护社会利益关系上的道德规范,而是建立在物质极大丰富基础上的思想的深层觉醒,这种道德是不以追求任何结果为目的的,就是一种源自于心灵深处的善,源自于人类的先天恻隐之心。这种道德上的觉醒是人类真正进入真、善、美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无法逾越的。

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自身发展要依赖于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促进着人的发展。社会进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其中,人性的向善论的预设是其第二层次的含义,即相信社会主体即人类的德性能够提高和完善,人的性格将不断得到改善,趋向理想性格。这种人性的向善,也即道德上展现的人性和人格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无论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还是其依托的承载方式,都要求我们必须有道德上的自觉,即向人的本性力量的回归。这就是在思想境界上和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上的对道德存在的回答。

结语

人类对道德存在的追问一直是伦理学界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阶段,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与道德冷漠更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当代价值,来帮助国家和社会进行自我完善,进而良性发展。本研究立足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中国当代实际问题,结合自身观点对道德的存在问题做出了回答,但是受思维视野和理论水平所限,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在经济关系和人类发展的方向找寻问题的答案,方向应该是正确的,有待学界学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利益美的道德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打破平衡
I Love You, Dear China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