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下肢动脉性溃疡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3 11:01刘芯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湿性性溃疡植皮

刘芯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下肢动脉性溃疡是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表现之一,是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从而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其患肢缺血从而导致出现静息痛、溃疡或者坏死等症状的出现[1]。目前介入治疗正在快速地替代外科手术治疗,成为ASO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对有下肢动脉性溃疡的术后护理,也成为护理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近年来我科针对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下肢动脉性溃疡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获良好疗效,现将护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 月-2016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ASO患者66例,均经过血管彩超、CTA、MRA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肢踝肱指数(ABI)0.05-0.5之间,且伴有下肢动脉性溃疡的出现。66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随机分为3组即治实验组、湿性敷料对照组、植皮对照组,实验组男14人,女8人,年龄41-71岁,平均病程7.2个月;湿性敷料组男16人,女6人,年龄39-70岁,平均病程6.9个月;植皮组男13人,女9人,年龄在40-69岁之间,平均病程7.1个月。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结果

66例病人术后患肢血流均通畅或改善,ABI>0.5,且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缺血疼痛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而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基本消失,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肢端坏疽合并感染行截肢术1例,除此之外,假性动脉瘤1例。

1.3 术后护理

1.3.1 湿性辅料组

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需对溃疡表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之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配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在常规清创溃疡面及其周围皮肤用碘伏彻底消毒后,根据其溃疡面的大小来裁减湿性敷料,将裁减后的敷料覆盖至整个伤口创面上,在上述湿性辅料的填充过程时要让敷料与伤口的创面进行充分地接触;并将连接引流管的深入至伤口周围,目的是启到引流的作用,同时用透明膜敷料对伤口与引流管进行封闭,再将湿性敷料粘贴至患者皮肤上,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同时再将梯形的连接引流管的近侧端连接至一个状如Y型的接头,该接头的一头连接到中心负压装置。另一头则连接到密封的引流瓶上面。一般情况,调节负压装置的负压在0.01~0.02MPa,持续一天进行吸引。根据患者伤口处分泌物多少以及患者疼痛的情况,一般3~5d更换1次。患者在下床活动期间应继续使用负压进行吸引,连续负压吸引3周后停止负压吸引。

1.3.2 植皮组

植皮组是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再配合植皮。VSD流程与湿性敷料组相同,在第7~10d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更换贴膜,行二期游离植皮。取皮部位多采用远离创面的腹部等部位给予整张以及多张皮片植皮,并将皮片用锐器戳成散在的筛孔状,然后将部分的泡沫材料按患者的创面的边缘形状进行相应的剪裁,再将其边缘和周围的正常皮肤进行缝合,将半透膜以“叠瓦法”逐片粘贴密闭创面或创腔,覆盖范围应包括创面周围2~3cm健康皮肤,以确保密闭效果。植皮后再将引流管连接至负压吸引,到3周后便可停止负压吸引。

1.3.3 脱细胞真皮组

脱细胞真皮组同样是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先采用VSD,配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采用江苏启东牌DC-ADM-a型产品。VSD流程与两对照组相同,在7~10d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使用ADM。ADM予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遍 ,覆盖于患者创面,其周边范围可以超过创面1cm左右,外敷纱布包扎固定。之后再使用ADM后再将引流管连接至负压吸引,进行5-7天后停止负压吸引,到3周停止负压吸引。拆除ADM敷料时用生理盐水进行浸泡片刻,可与患肢皮肤自行分离。切勿强行拆除,引起皮肤出血。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在术后7天、14天、21天的患者伤口的疼痛情况、伤口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以及患者对自身情况的满意程度。疼痛评分可以依据视觉模拟评定,10分为无法忍受剧痛,0分为无痛,然后根据程度进行打分,观察术后7、14、21d疼痛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术后三组VAS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VAS结果

3 讨 论

动脉硬化闭塞症其特点是具有下肢缺血性疾病变具有典型的“5P”征,即疼痛(pain)、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患者会出现下肢动脉性溃疡等症状,临床上主要采用介入治疗,扩通血管。而介入之后如何对患者溃疡伤口进行相应的处理,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术后三组在第14d天进行愈合率比较;在第21d进行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愈合率计算方法可以用刻度标尺标定创面,照相后用通过Image Pro plus6.0计算患者的创面面积,进一步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创面面积-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创面面积×100%。在21d时采用自制的满意程度量表进行满意程度调查,总分100分。三组各指标如下表2:

表2 两组指标结果 (n, )

湿性敷料来自湿性愈合理论[2],其可以加快皮肤表皮细胞的生长速度。然而湿性敷料也有诸多的缺点,最为显著的就是气体的通透性方面。而理想的外用敷料应该有良好的水蒸气透过率,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3],而ADM恰恰符合上述特性,是较为理想的适合伤口生长的敷料。ADM具有可以促进患者溃疡创面愈合等功能;其次,ADM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营养,还可加快溃疡面坏死组织的溶解与吸收,从而有利于伤口愈合。而负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治疗伤口的新技术,负压技术可以让医护人员直观的观察到患者创面以及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还给创面提供一个湿润、微酸和低氧的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4]。

从本研究的结果分析,ADM组在VAS、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湿性敷料组,可以ADM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同时提高愈合率;而与植皮组相比较,虽然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患者满意程度来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DM避免了植皮所带来二次痛苦。同时,从人文护理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ADM也是我们的首选。值得临床进一步实验和推广。

猜你喜欢
湿性性溃疡植皮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二期植皮联合VSD与传统打包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疗效比较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