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链接数学思维

2018-11-13 12:02张锋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张锋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比较难,所以教师往往会实行灌输式教育,只注重让学生学知识,而没有关注实际的学情。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该关注学情,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立足学情;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系统性和逻辑性更强,上课时需要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考虑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和易混点,把各个阶段、课本各章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数学迁移能力,会灵活思考,举一反三。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立足学情,链接数学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基于旧知迁移,在生长点回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每一阶段的教材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层层递进。每一本数学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就像小学生会先学整数的加减,然后才学分数、小数的加减运算。课本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而合理編排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理解好编者的意图,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把握好知识的整体构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要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复习旧知,学好新知。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回顾,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分配律这一节内容时,虽然它看起来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仔细回忆,发现学生以前在没学过这一节知识的时候其实就用过乘法分配律,只是当时没有进行具体的深入讲解。现在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哪些地方曾经用过乘法分配律,让大家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配律。此时有学生说,以前在学习整数的乘法时,为了方便计算,就曾经用过乘法分配律。像计算25×5时,在学生的口算能力还不够好,不能马上算出结果时,就有人想到把25拆成20+5,然后算20×5+5×5这样算起来就快多了,其实这里就是用的乘法的分配律。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学生再学习现在的乘法分配律,就会觉得简单多了,以前自己就用过的方法,理解起来不会很困难,这样的对旧知的迁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在学习分配律的过程中,教师就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借助旧知识,让学生复习以前是怎么更简便地计算整数的乘法的,从而在学习分配律之前就让学生对分配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学习时也会变得更容易。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重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二、基于新知整合,在延伸点眺望

数学的很多知识点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略这些联系,只关注一节知识,而是应该整体把握,在学习新知识时,也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更深远的知识打好基础。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实行合理的拓展延伸,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更好地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适度眺望。

例如,在学习了“一位数的小数”后,大部分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会写出一些小数,同时对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度。此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让学生学习小数和分数不同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知识迁移。例如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道题:小明的身高是1米30厘米,小李的身高是1.2米,那么小明和小李谁高一些?学生说可以把1米30厘米转化为1米3分米,1.2米可以转化为1米2分米,此时就可以比较出来了。我继续追问:1米15厘米,1米25厘米,如果都用米做单位,可以怎么转化?学生说此时是要用小数来表示,但此时就不是一位数的小数了,而是需要用两位数的小数了。此时学生就对新的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这为学生之后学习两位数的小数打下了基础。

在学习“一位数的小数”后,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给学生抛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既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分数,同时也引出了两位数的小数,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已有的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还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核心错误,在易混点质疑

小学数学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像公式、定理、一些运算法则,同时这些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为知识的运用打好基础胡。对于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一笔带过或者忽略,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错因,并多练习几遍,以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学生认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很容易辨认。但我给学生出示了下列图片后,学生很容易就认出了图①是直角三角形,图②是钝角三角形,但看到图③时学生却犹豫了,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其实,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三种三角形中间的联系与区别。钝角三角形中也有两个锐角,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锐角的三角形却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在上面这个认识三角形的案例中,教师基于学生对几种三角形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通过学生的质疑,让大家讨论,在学生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基于旧知进行迁移,在生长点回顾旧知,在新知识处整合,在延伸点眺望,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在易混点质疑。通过对知识进行新旧融合,去伪存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容翠.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J].科学导报,2015(34).

[2]魏爱卿.立足从学情出发 回归到理性思维[J].教学研究,2011(21).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