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和实践研究

2018-11-13 11:01崔慧通陈菊黄德胜
科教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高职

崔慧通 陈菊 黄德胜

摘 要 文章梳理“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现状,针对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欠缺、教学方法有限等问题,构建以政策改革、资源推动、兴趣引导三模块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 创新创业

1 “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力,相较于本科院校,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深度培养,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为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探索和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互联网+”影响着创业课程、创业载体、商业模式和创业思维,可以通过明晰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师资力量,强化学生的创业理念;规范课程体系、提供通畅的创业服务、设计教学环节,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整合线上优质资源平台和线下参与实践平台,提供综合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多方评价体系和成果奖励机制,重视创业过程和创业成果,构建以多元创新思维培养、多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元创新创业成果呈现为主线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2]“互联网+”创业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学者、企业家、创业专家等校内外多领域师资队伍参与,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学制年限教育中,在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成长阶段和提升阶段,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相整合的全领域创业教育。[3]目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主要有“专业+创业”融入式、“导师+项目+团队”式和“分级递进式”三种,分别采用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由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培养专业素质强、创业能力硬、管理水平佳的复合型创新人才。[4]根据所梳理的教学模式现状,发现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仍存在体系有待完善、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方法和模式亟需改进、创业成果有限等方面的问题。

2 “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现构建“互联网+” 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如图1。

2.1 政策改革

课程内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通过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

2.2 资源推动

师资水平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优化本校创业师资,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加强师资建设。线下课程教学辅以微课、慕课等优质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泛在学习方式。依托高职院校的企业资源,将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具有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

2.3 兴趣引导

利用网络新媒体,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讲座活动,分享创新创业课题研究成果,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竞赛选拔、基地孵化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实践

G学院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性要求,结合本学院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采用“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从政策改革、资源推动、兴趣引导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课:

3.1 落实政策改革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及学生管理规定,根据各专业办学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允许休学创业学生实行间修制,可中断学业,保留学籍,在本专业休学年限的基础上最多延长四年。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需取得不低于4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方准予毕业。学生参与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教育、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经认定均可获得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累计超过4学分的,学生可以向教务部门申请兑换公共任意选修课程学分。学院设立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创新创业教研室,各系、部成立創新创业活动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并负责接受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申请、资料审核及学分统计等工作,拟开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体系。

3.2 加大资源推动

倡导联动校企优质师资,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课,以弥补校内教师创业经验不足之处,学院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将企业名师引进来。药学专业邀请广东南方洁灵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汇康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佰葵科技有限公司、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进校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邀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康集团专家现场教学;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与深圳亚华智库共建双创示范基地;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参观学习广东谷丰颐景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泰康之家·粤园创业模式;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不定期组织企业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兄弟院校创业导师、商学院导师等来校参加创业分享会和举办创业实践讲座,助力、丰富创新创业指导课。

学院创新创业指导课依托新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可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互联网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发布教学公告、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前查看教案讲义、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并提交作业,教师可通过平台分析课程学习数据,从而实现网络教学管理。教师还可制作或使用网络微课资源,结合新锦程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我院共同设立王老吉校园创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撰写市场营销方案,创业项目依托我院药学系校园药店,由白云校区的学生团队引领从化、越秀校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培育项目,依托康复美容实训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美容美体对外服务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真实岗位技能。

3.3 注重兴趣引导

结合广东省教育厅开展的“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学院先行先试,在多校区学生中采取多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创业政策进课堂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已组织300余名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实训)班,学员通过考试,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可作为学生创业贷款的有力保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王老吉杯创业大赛选拔优秀创业团队,推荐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从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并多次斩获奖项。康复系“易元堂创新创业项目”获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并运营良好,助产、老年服务管理专业等学生创业团队也在教师带领下,成功申报多项上级创新创业教育课题和学院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学院积极帮扶孵化、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创新创业成果显著。

4 结语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给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锐意创新,根据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通讯作者:黄德胜

参考文献

[1] 黎永键,李法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2(1):8-12.

[2] 陳楚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6(4):38-44.

[3] 陈雪钧.“互联网+”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2):178-180.

[4] 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34-37.

[5] 李沁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辽宁:锦州医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