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2018-11-14 20:21张秀秀
长江丛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寄宿生课余寄宿制

张秀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变革。镇上的寄宿小学取代了乡村小学,习惯田间生活的“野孩子”该如何让“围墙”内的生活丰富多彩?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课余生活对寄宿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对兴趣开发的忽略,突出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活教育”思想,认为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让儿童直接去学习,着重于生活的体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寄宿制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实行的是“以课代管”的管理方式,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周一到周五都是生活在学校内,活动范围狭窄。对于他们来说,课余生活就是“活教育”的理想场所,他们在这里有机会亲身经历各种事情并从中获得知识,爱动爱玩的天性也能得到充分释放,正体现了一个“活”字。同时,由于经济状况以及家长素养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更好的激发与指导。因此,如果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并有教师进行引导与鼓励,学生可以学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得到个性的发展。

(二)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扮演好社会各种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集体中进行情感与思维的交流,体会到爱、获得归属感和被尊重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度过,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三)突破校园围墙,扩大知识来源

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课余生活是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的时候,他们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通过听、看、想、做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获得更多的收获,把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连。如果说课堂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的话,那么生活更多的是知识的运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课外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各种形式的课余活动无形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与课余活动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和分析

样本学校为2008年新建的此镇第一所寄宿制小学,包括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共有三个年级,寄宿生主要来自离镇上较远的乡下。为了更详细的了解住宿生的课余生活状况,笔者随机对四五年级的21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有效率为96.2%,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一) 课余时间分布以及活动内容

1、时间分布

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指课间及放学后至回寝室睡觉的这段时间内的安排,包括学生自己的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住宿生学生6:00起床 19:40睡觉,中间要上7节课,平均一节课休息10分钟,课余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分散。

2、活动内容

调查显示,学生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基本在两个小时以内。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课余活动形式的因素,笔者根据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别进行了性别与年级和学生课余活动类型选择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均小于0.05,说明性别和年级与学生的课余活动选择的相关性较大。男生在课间比女生更活跃,而女生则倾向于利用课间时间学习读书。相比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在课间更倾向于室内活动。

总体而言,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是写作业、看书、聊天、自由活动。学校对学生的课余活动有一定的安排,尤其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比较好,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作业占据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相对于走读的学生来说,寄宿生作息时间固定,能自主安排的课下时间较少。课余活动项目也比较单一。

(二)课余活动的开展与组织情况

1、课余活动开展情况

课余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多而其他活动少。从笔者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学校会在上级检查时组织课余活动,学校的课余活动的组织变成了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没有真正安排到位。从学生对以上的课余活动的喜爱程度调查的得知,体育活动和兴趣班最受小学生欢迎。

2、课余活动组织情况

调查发现,学生大课间时间使用的工具有跳绳,键子等。但乒乓球、篮球等活动很少进行。据老师介绍,学生大课间所用的活动器材由学校提供一部分,班级自己出钱买一部分。据笔者观察,学生在小课间多是自己玩游戏或者聊天,活动器材利用率不是很高。而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里学校一般会有各种兴趣班,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学习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并且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因此,相比之下没有家长的看护与指导的寄宿生的兴趣爱好在学校里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同时,课余活动开展的贫乏,也让寄宿生失去了兴趣爱好的培养的更多的机会。

(三)师生对课余活动的认识及评价

1、学生对课余活动的认识及评价

学生基本上都对自己的课余生活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同学也意识到课余活动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问道“你对课余生活的建议”时,多数的学生都没有提意见。

2、教师对课余活动的认识及评价

教师对访谈问题的回答整理分析如下:

第一,笔者所访谈的四位班主任,表示工作很轻松。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访谈以及笔者的观察发现,教师只组织大课间,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学生自由活动。校方基本上只在上级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时会组织一些活动。

第二,在谈“您是怎样看待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的?”时,两位老师认为课余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表明学校专业老师寥寥无几,如果能引进更多的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会有更好的帮助。另外两位老师之前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认为就算对社会抱怨什么也无济于事。

第三,在问道“现在寄宿生课余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哪些?”与“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善寄宿生的课余活动状况?”时,教师都认为是社会与校方的关注度不够并希望校方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多一点关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从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有还存在作业占据大部分课余时间、学校提供的器材以及活动的组织的不丰富、师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一)客观原因

1、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城市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首先,硬件设备施有差别。就在很多城市里的小学已经开设平板电脑课程时,很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课堂还是主要靠教师的说写,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据笔者观察得知,样本学校的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也基本上没有配备电脑。其次,师资力量不等。在城市里的学校不乏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时,农村学校的美术、音乐、科学等专业教师却相对贫乏。这些课程多由学校的主科教师兼任,学生得不到相对专业的老师的指导。在此情况下,学校开展丰富的兴趣活动的条件就相对不足。

2、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对寄宿制学生课余生活评价制度不健全以及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的放松也是导致寄宿生课余生活单调的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因为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管理就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首先,学校对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没有相关的评价政策,学生及教师对课余生活的重视程度自然就有些下降。其次,寄宿小学的老师多是老教师,很少参加培训。因此,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传播,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方式依然落后。

(二)主观原因

1、教师忽略自身对课余生活指导的重要性

由于偏差的观念意识的误导、不良习俗惯例的消极影响等因素,条件较好的教师都会选择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学校。因此,乡村学校教师的队伍相对来说力量比较薄弱。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使教师的自身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习惯与班级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创新性不高。其次思想意识不够先进,当被访谈的教师被问及如何改善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时,教师谈及的多是学校与社会该怎么做,没有看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家长重成绩意识对学生的无形影响

相比较城市的家长而言,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本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关注的更多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则不是很重视。家长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关心程度不高,他们对学生的成绩的期望,也会使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课堂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忽略课堂之外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课余生活不够丰富

就课余活动资源来说,寄宿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足但作业占据了大量时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依然存在。由于学校的管理更多重视了学生的安全问题,管理比较封闭导致寄宿生在校与外界的接触较少,接受的信息较少。活动场地及器材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器材种类单一。

2、课余生活评价制度不完善

从组织管理情况来看,学校老师对学生活动虽有指导的,但更多的是看管。而且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够丰富,受益范围也比较窄。由此可见学校对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相关评价制度。

3、师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程度不深

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课余活动状况都比较满意,满足于现状。整体来说,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课余生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性别与年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较大,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学生对课余活动形式选择的倾向型比较明显,学校应根据他们的情况开展相应的课余活动。

(二)建议

1、挖掘教学资源,丰富课余生活

根据寄宿学校的情况以及其周边的环境,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寄宿生的课余活动。

第一,学校可以组织义卖、义务劳动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等,让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

第二,因地适宜,开展相应的校本活动,如“田园课程”。农村有着天然独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耕种,正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教育”那样。农村的自然环境很好,在教师的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劳作中培养自己对自然与科学的浓厚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更懂得劳动的艰辛。湖南卫视推出的《变形记》节目也说明了如果能有效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学生的成长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鼓励学生自己组成兴趣班小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书法社、科学研发组、舞蹈社等不同的社团,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技术指导孩子有无限的创造力,给他们空间去发展他们就会给出惊喜。

总而言之,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挖掘自己周围的资源,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年级、群体、时令的变化开展相应的课余活动,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余活动体系,做到生活与学习有机融合,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2、争取教学资源,加强管理

据笔者观察得知,样本学校已经开始安装多媒体设备,学校可合理利用,开阔学生眼界。积极与当地的教育部门沟通,尽力解决师资问题。诸如田园课程,学校也可请有经验的农民伯伯作为辅导教师。同时也应积极和其他寄宿制学校交流经验。最后,教师的职责也要落实到位。

3、明确教育职责,各尽其力

首先,不管新老教师都应积极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有从小处去帮助学生,感染学生的意识,校方领导应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

其次,学生应有主人翁意识,明白课余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安排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最后,学校应和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

课余生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联合家长共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行动。

[1]李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忧”与“思”[J].教育与管理,2014(05).

[2]董世华.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4(01).

[3]谢世定.探析寄宿制农村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4]刘宏伟,朱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3).

[5]张兵.寄宿制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思考[J].教育革新,2011(10).

[6]武海英,马国义,金盛华.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7).

猜你喜欢
寄宿生课余寄宿制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浅谈农村中学寄宿生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