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辅助规范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2018-11-14 03:44王慧芳宋利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肺癌病灶化疗

王慧芳 宋利刚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5)

非小细胞肺癌是人类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上以化疗为主。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深入,人类认识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关键步骤,提出抑制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安维汀联合化疗能增加治疗效果,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亲和力结合,能阻止和减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1〕。本研究拟观察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安维汀)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7±3.8)岁;平均病程(3.6±1.2)个月;体重指数(22.6±2.7)kg/m2。观察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1±4.1)岁;平均病程(3.5±1.4)年;体重指数(22.8±2.9)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②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拒绝再次手术或姑息手术者;③3 w内未进行抗肿瘤治疗;④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以上,KPS评分在60分以上;⑤无化疗禁忌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排除标准:TNM分期和年龄不符者,拒绝化疗,肝肾功能障碍影响治疗者,精神病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GP方案化疗治疗。药物采用吉西他滨1.0 g/m2,每周1次;顺铂总量为80 mg/m2,静脉滴注,分3次给药。化疗开始给予护胃、止吐、保肝、水化等辅助治疗,输液后予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3 d。

1.3效果评定 参考癌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定〔3,4〕:完全缓解(CR)为所有病灶完全消失,维持时间在4 w以上;部分缓解(PR)为病灶存在且肿瘤病灶最大层面面积在50%以上,维持时间4 w以上;稳定(SD)为无新病灶出现,肿瘤病灶最大层面面积缩小在25%以下,或增大在25%以下;进展(PD)为有新病灶出现,或肿瘤病灶最大层面面积增大25%以上。观察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KPS评分作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提高10分为提高,10分以下为降低,提高或降低10分为稳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5.83%(11例)、29.17%(7例)、66.67%(16例)、37.50%(9例)、41.67%(10例);观察组分别为29.17%(7例)、16.67%(4例)、45.83%(11例)、20.83%(5例)、20.83%(6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提高3例(12.50%),稳定6例(25.00%),降低15例(62.50%),总有效率37.5%;观察组提高9例(37.50%),稳定7例(29.17%),降低8例(33.33%),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提高率、下降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对照组CR 3例(12.50%),PR 5例(20.83%),SD 6例(25.00%),PD 10例(41.67%),总有效率58.33%;观察组CR 6例(25.00%),PR 6例(25.00%),SD 7例(29.17%),PD 5例(20.83%),总有效率79.17%,两组间CR、PD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 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 讨 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引起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血行转移。因血管为癌细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使其迅速生长并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故清除癌组织血管系统、促使癌细胞缺乏营养而萎缩,可使病情得到控制〔5〕。

安维汀又称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是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定点清除癌组织内血管系统,抑制癌组织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能特异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从而清除癌组织在血管周围的定植,切断血行转移这一重要途径〔6〕。②持续抑制癌组织内血管生长速度。安维汀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抑制癌组织内血管生长,促使血管发生退变。通过对小鼠进行造模试验后发现,未使用该药物的癌组织血管迅速生长并持续性变化,而使用该药物后癌组织内的血管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新生血管得到明显抑制,癌组织也萎缩,从中可推断出安维汀能提高抗癌效果,延长生存时间〔7〕。③促使癌组织血管正常化,安维汀能促使癌组织血管内皮窗口和细胞间隙关闭,能很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缓解组织间压力,加快化疗药物通过血管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8〕。有报道称,未使用安维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9个月,而使用该药物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2.2个月,生活质量方面,躯体、角色、社会功能等指标明显升高,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9〕。

目前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最新观点是将直接靶向消灭癌细胞和控制肿瘤血管生成相结合对抗肿瘤,即将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肺癌〔10〕。本文结果说明安维汀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临床效果是满意的,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在运用该药物时,仍需注意其本身的并发症,严格控制速度,且要监测血压,因该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有影响,故会波及血压;另外,应预防出血、血栓形成、蛋白尿、胃肠道穿孔等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及时对症处理,确保安维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很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肺癌病灶化疗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