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2018-11-14 03:45李晶晶邓中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多烯黄连素胆碱

李晶晶 邓中民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临床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1,2〕。因此,临床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采用西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良好疗效,安全性良好〔4,5〕。本研究探讨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炎症介质、肝纤维化、心脏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6例,参照《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6〕,年龄68~79〔平均(74.32±4.81)〕岁;女41例,男65例;病程1~12〔平均(7.84±1.63)〕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③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获得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酒精性脂肪肝;②合并肺、肾、心功能严重异常者;③肝硬化及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异常者;④精神疾病者;⑤过敏体质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0)2粒/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黄连素片(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178)4片/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 w。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炎症介质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白细胞介素(IL)-8,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20℃下保存待测。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钠(HA)和层黏连蛋白(LN),取上述血清标本测定PCⅢ、Ⅳ-C、HA和LN含量。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发生情况。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取上述血清标本测定HDL-C、TC、LDL-C和TG含量。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取上述血清标本AST和ALT含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细胞炎症介质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TNF-α、TGF-β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TGF-β和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TGF-β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PCⅢ、Ⅳ-C、HA和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CⅢ、Ⅳ-C、HA和L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CⅢ、Ⅳ-C、HA和L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炎症介质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发生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HDL-C、TC、L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TC、LDL-C和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C、LDL-C和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n(%),n=53〕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和AL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和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可由糖尿病、肥胖等多种因素造成肝脏脂肪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所致〔7〕。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体内自由基增多,导致脂质过氧化,从而形成Malllory小体,激活贮脂细胞,进一步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可形成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8〕。中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痰浊”、“积聚”、“痞满”及“肋痛”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情志不舒,或起居失常,或饮食失节,或年老肝肾不足,造成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痰湿交阻,造成血行不畅,血脉瘀阻,最终致使气滞湿阻血瘀互结于肝,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9,10〕。复方黄连素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其功效主要为行气止痛、清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复方黄连素片具有良好的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肝内脂质代谢作用,从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多烯磷脂酰胆碱主要是一种由大豆中提取而成的磷脂精制而成,能够深入细胞膜和亚细胞膜内,能够提高肝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11〕。此外,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够使受损的酶活力和肝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调节肝脏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12〕。本研究表明,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

细胞炎症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4〕。TNF-α作为具有肝毒性的一种炎症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异常上升,是诱发脂肪性肝炎的一种重要因子。TGF-β主要由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等分泌,可促进胶原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抑制其胶原酶的降解,且其在肝纤维化始动激活中具有一定作用。IL-8是一种免疫调节抑制和炎症介质,能够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于组织细胞,从而刺激细胞生长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增生,参与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通过降低TNF-α、TGF-β和IL-8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近年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紧密,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通过多种途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14〕。在心血管疾病中,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调查结果表明30%~50%为单纯性心脏功能不全造成,并且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是收缩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15〕。因此,早期发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减少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发生。人体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外周脂肪组织及所进的食物,而当进食后,则会使食物中脂肪被水解酶消化形成乳糜颗粒,从而被小肠上皮吸收,再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及其他部位。在肝脏中,乳糜颗粒会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进一步释放能力,重新酯化合成TG、TC等,造成肝脏运输功能紊乱,而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患者血脂紊乱。

综上所述,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减轻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心脏舒张功能和血脂紊乱。

猜你喜欢
多烯黄连素胆碱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拉萨裸裂尻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黄连素非中药 儿童应慎用
不同还原态叶酸和胆碱组合对人结肠腺癌细胞hMLH1和hMSH2转录水平的影响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与丹参注射液、氨甲环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复方氨基酸配伍的稳定性
一药多用黄连素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
电刺激大鼠皮层桶状区对胆碱乙酰移位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