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民俗特色的园所文化

2018-11-14 11:01李飞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民俗

李飞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内容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是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民族情结扎根于儿童的心田,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幼儿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努力构建具有民俗特色的园所文化。

园所环境凸现民俗美

在环境创设中,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凸现中国元素。在内容选择上以能体现中国形象、民族工艺、岁时文化、乡土习俗的材料美化环境;在颜色选择上,以中国红作为主色调,营造喜庆、吉祥、乐观、和谐、热烈、向上的氛围;在表现方式上,以民间传统艺术——剪、沾、刮、吹、画、描、拼接为主要手法。让幼儿随时能够与这些民俗文化互动。

外部环境再现民俗文化的整体美。一楼走廊的吊饰、墙体装饰在颜色上凸显中国红。吊饰是由中国国粹脸谱与中国结组合而成;廊道墙面布局以纸盘为材料,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创意下,通过撕、剪、画、涂、手指描、拼贴、粘连、吹等方法制作而成:有体现中华图腾的双龙戏珠图;也有体现民族工艺的手描盘青花瓷;有象征坚强高雅的幼儿吹画梅花韵;也有幼儿布贴纸盘十二生肖。红色剪纸将这些墙面装饰连成一体,传达了清秀、优雅、热烈、吉祥的民族文化风韵。二楼是老师与幼儿齐心协力构建的田园式童话世界。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老师们采用了大量的自然材料和生活类材料,以传统剪纸系列、树叶粘贴画系列、手刮画系列、种子纽扣拼贴系列为主打,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生活化的空间。楼梯扶手也被精心装饰,孩子们的刮画作品、瓶盖作品、剪纸作品镶嵌于五色麻绳上;藤蔓缠绕的粗麻绳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室内环境突出民俗个性美。根据主题文化的特点,将班牌更换成富有民俗气息的楼花悬吊式,然后针对幼儿的年龄个性差异,分年龄段构建不同的班级文化。利用民间的剪纸、刺绣、青花瓷、布艺等不同元素,师幼镌刻、拼贴、裁剪、涂画、缠绕,体现丰收、劳作、饮食、礼仪、娱乐不同场面的民俗文化。每个班级通过主题式的中国元素布置及区角构建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孩子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参与、欣赏、体验,进一步感受民俗文化。

融入民俗文化的多样化园本课程

我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如何甄选既让幼儿感兴趣、适于幼儿发展又能彰显园所文化的民俗内容,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地搜集资料和教师们的研讨,最终,从传统技艺、经典文化、民间游戏、民俗活动等入手,设计出了园本特色课程。

在教学活动中,将甄选出来的民俗内容与主题相结合,每个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全园开展手工剪纸课。通过剪纸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还丰富了他们的认知、提高了审美能力、锻炼了孩子们的小肌肉。每一天的餐后时间段安排了诵读活动。孩子们通过诵读《弟子规》《国学》《三字经》等经典,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增长见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更重要的是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减少了浮躁,传承了经典文化。另外,还开展过新年、欢乐民俗村、包粽子、吃月饼、吃元宵等集体教育活动。孩子们参与热情高、体验兴致浓,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与感受。

开设民俗区角活动,体验民俗快乐。为了让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同伴产生有效互动,提高其动手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每个班开放了2个民俗区角。如:民间小吃、自制京剧脸谱、灯笼、篆刻青花瓷、玩泥、医药堂等,尤其是大班组开设的美工区,更是激发了孩子对我国国粹——京剧的了解热情。孩子们观摩、讨论、自行上网查阅京剧脸谱,自己拿起画笔画、描、涂,张贴,悬挂,做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幼儿园一楼的脸谱吊饰就是孩子们的辛苦结晶。每逢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仰起头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成功的笑容。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游戏活动,增强个性发展。我们为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采取废旧材料利用、家长和师幼共同搜集、就地取材、购买等方式,在室外游戏中大量引进、创新民间游戏。如:炒黄豆、拉大锯、吹泡泡、踩高跷、捕鱼、木头人、扔沙包、钻山洞、蹬脚、手环操、盲人捕鱼、跳绳、玩轮胎、捉龙尾、丢手绢、吹羽毛、抢凳子、鸡毛飞镖、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呼啦圈健身操、武术操、玩龙灯、扭秧歌、弹珠子、翻绳、踢毽子、跳房子、玩龙船、跳竹竿、舞绸带、梅花桩等。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就是龍灯。不管是大班还是中班的孩子,只要他们到室外场地去,就会自觉地分组去玩龙灯。他们模仿着大人,有的舞龙珠、有的舞龙头、有的舞龙身、有的舞龙尾、还有的小朋友在旁边踩拍子喝彩。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还会自编自导,口中不约而同地发出很有节奏的“哐哐”声,让舞龙灯的活动精彩至极。

户外拓展活动,体验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在清明节前后,带领孩子去野外踏青、到木梓社区广场放风筝,观看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团体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视频。在端午节,邀请家长进园举行包粽子比赛。在中秋节开展赏月活动。在重阳节,带领孩子们到木梓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礼物、包饺子、表演节目等。带孩子们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领略传统节日文化的多姿多彩。

我们通过不同方式、有机渗透,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使幼儿的学习和民俗文化熏陶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安陆市木梓乡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剪纸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剪纸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