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和普世文化合拍片的国际化

2018-11-15 04:08张慧芳
电影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拍片普世功夫

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在跨境的多元文化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中外合拍影片迅速崛起,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对近期上映的该类影片展开详尽的分析与探索,发现只有排除创作团队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将人类共同的普世文化观作为电影的主旨,才能打破隔阂,达到思想与文化的高度统一,实现真正意义的“合拍”。

一、合拍的文化积累

以导演为主的创作团队是现代电影产业结构链中建构和实现影片文化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中外合拍片主要是由外方为主导进行拍摄制作的,中方所占的元素多是中国取景或者我国的演员参演,这些作品有时以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消费或曲解,有时又自以为是中国的救世主,处处流露出西方文化价值的优越感,而我国观众对这些作品中表达出的不合拍、不平等的文化也是十分不买账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最近的中外合拍片选择了拥有跨境文化背景的华人导演代替外籍导演,如电影《雪花秘扇》的导演王颖,她出生于中国香港,但在好莱坞工作了很多年,拍摄的作品多围绕华人生活展开,比如《喜福会》;被誉为“澳大利亚新兴首要电影制作人”的陈宝玲作为《幸福卡片》的代表,其跨文化履历也十分丰富,她先后涉及编剧、导演和制片等领域,服务过的地方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还有《巴黎宝贝》的导演王著和《爱封了》的导演唐丹都是欧洲最新兴起的电影人。因为有中外文化语境的熏陶,这些拥有跨文化背景的导演,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外籍导演和对中国文化过于推崇的中国导演相比,优势更大,在拍摄中外合拍片时对作品的把控更为严谨,对作品艺术性的追求更高,能将中西方的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国内地电影由于受到结构失衡和跨国电影人才缺失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发展不是很好。所以,培养人才是内地电影界的当务之急,只有我们电影人自己的素质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海外电影人合作,这样中外合拍片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唐丹和王著在跨境传播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她们的作品打破了中外合拍片的传统叙事模式(西方故事加中国背景的组合),电影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异国他乡,这样不仅能让我国观众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还能够在叙事中融入故事的结构因素。

跨国导演拍摄的影片在文化上并不一定就是合拍的。就像《幸福卡片》讲述的就是一个澳大利亚资助人给一个中国孤儿命名的故事,这样的情节透露出了西方文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及对中华文明的压制。中外合拍片一般都是根据国家的强弱对电影情节和人物角色进行塑造,就像电影《雪花秘扇》,它的文化气质较混杂,贯穿古今中外;另外,演员的气质并不适合扮演中国古典女子,全篇的英语对白更是让观众无所适从。而且电影对东方文化的解读仅停留在表面,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事实也证明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并不高。所以,要想拍摄出一部让人满意的中外合拍片,就必须转换我们的文化思维模式,使电影表达的文化达到真正的“合拍”。

二、多文化交流的体现

中外合拍片在全球电影产业链和全球资本运作中不仅要解决资本整合的问题,还要解决中外文化融合和冲突的问题。主创团队的合作和电影文本的呈现都将是中外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方式。就像《功夫梦》《木乃伊3》和《功夫之王》等中美合拍片都只是将长城、火罐、功夫等中国元素进行了简单的叠加,并没有真正融入电影叙事之中。《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是《功夫之王》的创作蓝本,而《木乃伊3》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中国的秦始皇展开的,《功夫梦》讲的是一个外国小男孩跟一个隐于闹市长得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的中国男人学功夫的故事。这些电影作品中情节的设置对中华文化的解读存在一些逻辑问题,直接导致电影情节的不伦不类,影片口碑的褒贬不一。

文化误读是跨文化传播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能仅从文化霸权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应用文化间性理论的思维对这一问题进行思索。文化间性这一哲学术语是由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术语一出现,在很多领域就迅速地流行起来。文化间性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新的跨文化交流的思维方法。文化间性的本质是指不同文化在内部互相影响的过程,所谓的间性特质是指一种文化引发多方关注的特质,当原文化的间性特质经过变异或升级后,对方将对这种新的文化意义进行收集和利用。

《功夫梦》中的外国小男孩凯瑞在和中国师傅学习中国功夫的过程中领会到了“功夫”二字的真正含义,并在比赛中用中国功夫击败了中国少年,这样的故事情节是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下的结果,正是对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的最好诠释。上述影片虽然不够完美,在文化和叙事上都存在不足,但这些影片在跨文化方面所做的尝试使中外合拍片的话语生产方式丰富了许多。

“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立足点”是中外合拍片创作的关键,找准这一切入点,中外文化的关联部分就容易掌握多了,当找到文化结合的契合点时,就能够尽量避免文化矛盾和误读,创作出的作品也就能够满足不同文化语境下观众的需求,这样中外合拍片的合作不再只是流于表面,而是真正的由内到外的融合。以影片《巴黎宝贝》为例,这部电影将中法两国的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出的作品完美地呈现了中法文化的温馨浪漫。

文化间性思维给中外合拍片带来的不仅是创新的方法论启示,还在美学形态、类型创新、空间生产和明星选择等方面完成了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文化间性理论表示:当一种“前判断”的文化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和他者文化碰撞时,整体的他者文化并不是关注的重点,他者文化中能激发讨论的那部分才是核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功夫会成为中外合拍片描写热点的原因。国际上比较著名的中国影星,不管是李小龙,还是成龙、李连杰、杨紫琼和章子怡等,无一例外都以功夫巨星闻名国际。国际上对中国的印象大多就是熊猫、胡同、长城、功夫等标志性元素,所以中外合拍片中才会反复使用这些元素作为电影的道具或背景,因为在外国人眼中,这些元素代表的就是中国。

所以,近年来的中外合作片已经从“借船出海”过渡到了“造船出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中国待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以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探索与合作国之间的文化交叠区域,将天下故事或者中国故事用国际化的叙事策略表达出来;其二是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深入,人们对于文化视野的变化也有了特定的期待和倾向,越来越多的中外交汇文化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在功夫片之外,中国又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美学形态和文化类型,不再是重复单一的模式类型。

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碰撞后产生的间性特质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特质。能够解决中外合拍片文化不“合拍”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文化间性思维,以文化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对对方的文化保持尊重的态度,通过交流、理解、沟通的方式,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相通点,满足两种文化发展的需求。假如创作者能够自发地探索文化的间性特质,那么他在创作电影脚本的时候就会自觉地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融合,保证故事文本的完整性。纵观中外合拍片的发展历史,中外合拍片已经从对肤浅文化表征的追求过渡到了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发展,中外合拍片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步入了融合与对话的正轨。

三、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是解决中外合拍片中文化“合拍”问题的前提。我国在电影消费上是一个强国,但在电影文化上却处于弱势的地位。我国的电影作品和中外合拍片在国际上均缺乏号召力,究其原因是因为电影价值观的模糊。价值观是一个文化系统的中心,要想让人尊重一个文化系统,那么它展示出来的价值观一定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以此为出发点,软实力和硬价值是对等的,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就是价值观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美国电影绝对是国际电影市场上的王者,单2010年一年,好莱坞就获得了127亿多美金的海外票房,号召力无与伦比。好莱坞有一套成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促进海外市场的拓展,它通常会用西方的方式对别国的民族文化进行改造和整合,利用文化转换的方式将异质文化间的差异消除掉,尽量避免文化冲突,满足他国观众的文化需求,获得文化认可。随着好莱坞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普及。

中国想要将哪种文化价值观通过合拍影片的方式输出?中外合拍片是否因为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可融合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人种和民族之间的多元冲突是相当频繁的,世界普遍伦理构想的建立因此应运而生,在世界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学术界针对普世价值的存在与否和普世价值的可行性争论颇深,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但以人们的日常道德事实和生活实践为前提,以道德经验推理为依据,普世价值是有存在的可能的。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在不断接近,这也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交流的前提。不过,文化间性的思维并不是在不同文化间简单地寻找不同和相同点,而是找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可通约性和关联部分。而这种文化通约性就是拍摄中外合拍片的前提,普世价值是这种通约性存在的基础,这些取自于全球观众共同的价值观基础,比如热爱和平、信奉自由、向往爱情等,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和价值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几回梦回与君同”多次出现在中外合拍片中时,人类的共同价值观选择就是唯一的答案。普世价值无疑就是中外合拍片的核心。

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特性、标准取向、形成途径、利益维护和价值主体等方面尽管存在差异,但在通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方面较为接近。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外合拍片在弘扬普世价值时,也是在变相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文化观的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界存在的认识误区有矫正的作用。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开始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并将“中外合拍”作为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合拍”电影需要根据中国观众的需求,融入更丰富的中国元素,并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合拍”电影必然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在磨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并有所收获,最终做到思想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而以导演为首的创作团队是中外合拍影片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具备跨境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导演,才能对双方的文化有更好的领悟,并将其反映到作品中;在进行电影创作时,更要懂得借助文化间性的思维方式考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寻得两者间的通约性与融合性,使电影脚本更加完整;最后就是将对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的弘扬作为不变的追求,完美地展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旦掌握这三个元素,所有不“合拍”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中外合拍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电影市场的“绿色通道”,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猜你喜欢
合拍片普世功夫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功夫猪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