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现象

2018-11-15 04:08谢丽娟
电影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拍片好莱坞建构

谢丽娟

(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中国特供版”的含义

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是指2012—2014年,好莱坞电影为了迎合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而投放的中国版本。具体而言,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包括七部影片:《环形使者》《钢铁侠3》《蓝精灵2》《僵尸世界大战》《超验骇客》《机械战警》《超体》。这些影片的“中国特供版”,以临时增加中国元素的办法来吸引中国观众的注意,刺激了票房激增。这些影片的国际版则删去了中国元素。

“中国特供版”作为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一个失败的案例,可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借鉴,因而值得深入研究。

二、“中国特供版”出现的原因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中国特供版”出现的根本原因。2002年,中国电影开启了产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格外重视中国电影市场,制作“中国特供版”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电影市场而采取的利令智昏的措施。

电影局对合拍片的精准定义是“中国特供版”出现的直接原因。好莱坞非常希望与中国合拍电影。因为,只要是合拍片,美方便可得到43%的票房提成。于是,中美合拍片数量迅速增多。但是,中美合拍片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一是中国的投资比例较低。例如,影片《云图》的中国投资仅占10%,投资比例低,分成的比例必定低,结果变成中方为美方打工。投资比例低,中方对影片制作的控制力也低,美国的价值观念掌控了影片,中国文化仅仅成为点缀。二是合拍片变成了协拍片。一些中美合拍片,很少出现中国景观、中国演员,更谈不上讲述中国故事,仅仅是中国协助美国拍电影。但是,美方依然拿走了43%的票房分成。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中美双方必须完全平等,中方必须在合拍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遏制这种恶劣倾向,2012年8月底,电影局对合拍片进行了精准定义,规定合拍片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必须由中国演员扮演主要角色;必须在中国取景。这些规定有利于加强中国在合拍片中的分量,有利于打击伪合拍片风潮。按照这个定义,《云图》《敢死队2》等影片从合拍片中被清理出来,票房分成时只能被当作分账大片对待。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被定义为非合拍片,美方只能拿走票房的25%。其分成比例远远低于作为合拍片的初始设想。因此,好莱坞制片商便想出了“中国特供版”这个办法,以便增加票房收入。

素来奉行明星制的好莱坞电影,高度关注“粉丝经济”,利用中国明星来撬动中国市场以刺激票房增长。《环形使者》邀请许晴出演,《钢铁侠3》邀请范冰冰、王学圻出演。这些明星拥有超多粉丝,能够把票房收入增加到极致。即使影片没有为许晴、范冰冰、王学圻等中国明星编织美丽动人的故事,但只要他们在影片中露面就是高票房的制胜法宝。针对中国市场,这些影片为中国明星拼凑了一些镜头。于是,“中国特供版”应运而生。

三、“中国特供版”迅速终结的原因

“中国特供版”成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圈钱的工具。然而,从《变形金刚4》开始,好莱坞电影迅速放弃了“中国特供版”。“中国特供版”迅速终结,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中国特供版”中,中国演员只充当了“打酱油”的作用。中国观众心中的偶像被贬低了,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环形使者》中的许晴,只在闪回镜头中出现,许晴的表演并未融进主干情节之中。《钢铁侠3》中,王学圻、范冰冰的表演历时三分钟,成为匆匆过客。二人表演的小故事插入影片之中实在很生硬。这些演员在中国内地拥有超高人气,在中国电影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好莱坞影片中却极端被轻视。因此,中国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不愿接受这种处置方式。

第二,在“中国特供版”中,加上中国元素,在国际版中却撤掉中国元素,这种做法遭到了中国观众本能的抵制。“中国特供版”只不过是为了取悦中国观众,以便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获得高额票房。影片的中国元素,只有中国观众能够看到。中国元素只是被暂时利用却并未受到高度重视,这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三,3D“中国特供版”的欺骗性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吐槽。影片转制成3D,利润成倍增加,所以制片方乐于制作3D影片。付出了高昂票价,观众理所当然地要享受3D带来的视觉盛宴。可是,一些影片没有营造真实的3D效果出来,致使观众大失所望。影片《机械战警》只有开头的几分钟具有3D效果,此后大约有100分钟没有3D效果,几乎不用戴上3D眼镜。

第四,大国崛起之后,民族自尊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好莱坞电影挑战中国观众民族自尊心的种种处置方式,必然遭到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观众的强烈反抗。中国人民自觉维护本民族的声誉、利益,反对外来歧视、欺侮;自觉学习本民族文化,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反对轻蔑、玷污民族文化的行为。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促使中华儿女为捍卫民族利益而奋斗。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迅速终结,是中国观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然。

总之,“中国特供版”损害了中国的文化尊严,中国观众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情感,“中国特供版”昙花一现,具有必然性。

四、“中国特供版”的教训及思考

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特供版”,作为跨文化传播失败的个案,对它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其教训,以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借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时至今日,国际文化关系的权力不平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萨义德说:“帝国主义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帝国的过程或策略。在我们的时代,直接的殖民主义已在很大程度上完结。然而,我们将看到,帝国主义仍以其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实际中的特有形式,在普通文化领域中徘徊。”因此,文化抗争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中国观众对于“中国特供版”的抵抗,对于文化帝国主义是有效打击,维护了中国的文化尊严。这样的一个胜利,能够鼓舞中国文化斗士的信心与勇气,其功劳不亚于硝烟战场上的克敌制胜。

中国观众反对“中国特供版”具有反对美国文化霸权的积极意义,体现了中国观众高度的爱国热情。莫伊尼汉高度评价了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大国崛起以后,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致力于建构中国发展、进步的文化形象。可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牢牢把持了文化话语权,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形象肆意进行歪曲、贬低。好莱坞电影就是典型代表。第一,好莱坞电影塑造了负面的中国人形象。20世纪上半叶,好莱坞电影塑造了傅满洲、陈查理的形象。傅满洲被塑造为反面形象,成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黄色文明”被塑造为“孽根”,推动傅满洲变成唐人街上的魔鬼撒旦。陈查理是一个大侦探,是沉着冷静的“智多星”,是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的模范人士。好莱坞电影对华裔一方面进行“妖魔化”,另一方面进行文化招安。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以美国文化价值观为指导塑造出来的“他者”形象,是对中国人的畸形想象。第二,好莱坞电影塑造了负面的中国工业形象。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不遗余力地贬低中国工业的形象。“作为美国政治‘晴雨表’的好莱坞电影充斥着对中国产品与制造业本身的不安与忌惮,刻薄的讽刺和恶劣的想象不一而足,极尽丑化中国制造业之能事。出于对中国制造业异军突起和竞争优势的忌惮,美国人,特别是一些政治人物,从‘政治正确’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动辄将‘中国制造’作为‘靶标’和‘出气筒’,凸显出强烈的本土保护主义色彩。蓄意将‘中国制造’与战争、屠杀联系起来,堪称是好莱坞的一种不乏恶意的想象。”《蝙蝠侠:侠影之谜》把高谭市经济低迷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制造”的“入侵”。《127小时》极力诋毁中国产品。阿伦断臂求生之后说:“千万不要买中国制造的多刃刀具,我本来想带瑞士刀具来的。这副刀具是买手电筒时白白送的,那手电筒也是垃圾产品。”好莱坞电影折射出美国诋毁、遏制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是“中国威胁论”的生动图像。依据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属于低语境文化传播。由于交流双方的文化同质性较弱,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差异很大,因而经常会出现文化误读。因此,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电影贬低中国形象,必须进行理性的批判,必须展开持久的文化抗争。

文化身份是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焦点。身份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的反映,源于我们的家庭、性别、文化、种族和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身份特性是指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关于自我形象的其他认知”。文化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是一个人对文化传统、历史遗产、语言文字、种族群体的情感归属。马丁和中山建构了民族认同形成的四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未经审视的认同。第二阶段是对强势文化的顺从。第三阶段是对强势文化的抵制与分离。第四阶段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大国崛起之后,中国公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其民族认同已经跨越了马丁所说的第一、二阶段,正处于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公民对美国的强势文化将进行抵制,认同本民族文化,并包容其他文化。

为了凸显文化身份的重要价值,中国人民要牢牢把握中国形象建构的主导权。首先,要抨击西方主导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西方主导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体现的是西方强国“有目的的侵犯”,导致形象建构的变形、扭曲,塑造的是“他者”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在每一个时代的特殊的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既定的原型。这个原型就是关于他者的、东方主义式的想象。这个原型在西方文化历史中积淀而成,为每一时代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生成、传播提供期待视野、结构符码与解读的语境。”西方戴着“有色眼镜”塑造的“古老中国”的形象,不为中国人所认同。其次,要建构开放、发展、进步的现代中国形象。现代中国的形象建构,必须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状,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受国际社会和国内人民的检验。大众文化是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重要领域。大众文化的受众面很广,影响力很强,可以扩大传播现代中国形象。电影就是如此。因此,要高度重视运用电影这种大众文化形式来建构和传播现代中国形象。中国观众抵制好莱坞电影“中国特供版”,批判了丧失中国文化身份的危险倾向,揭露了隐藏在重商主义外衣下的美国意识形态的险恶用心,为坚持中国文化身份鼓与呼。这是爱国热情的良好表现。

总之,中国观众抵制“中国特供版”事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告诉人们:任何时候,中国公民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身份,都要为建构、传播开放、发展、进步的现代中国形象而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反抗文化霸权、捍卫中国的文化权益开展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取得胜利而奋斗。

猜你喜欢
合拍片好莱坞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