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贵州肇兴侗族拦路歌的艺术特征与传承思考

2018-11-15 12:27
名家名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歌侗族声部

陈 希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特别是贵州黔东南地区,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能歌善舞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故学者称黔东南为“一部活的民族艺术大辞典”。黔东南高山林立、江水蜿蜒,居住着全国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和近一半的侗族人口,苗寨和侗寨遍布。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文化闭塞,当地的少数民族自娱自乐,保留了很多具有原生态性质的歌舞艺术,侗族拦路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一、贵州肇兴拦路歌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一)拦路歌的历史起源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劳作之余和盛大的节日,人们都以歌舞表达自己的心声,其中又以侗族大歌最具有代表性。侗族大歌中,领唱与合唱相辅相成,高低音声部此起彼伏、各具特色,多声部结构是其重要特色,歌声嘹亮、清丽,被学者称为“天籁之音”。

贵州肇兴侗寨的拦路歌据考证已达上千年,早在宋朝就有记录,诗人陆游曾著有《老学庵笔记》,就有关于侗族人做客唱歌的详细记录,这是侗族人民多声组合的第一手资料。如今的侗族拦路歌,其组合形式与唱法和古代差异不大,保留着原生态的气质。

据宋代、明代史料及《三江县志》的记载,侗族的歌唱形式与多声组合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见,侗族拦路歌由来已久,这些史料是侗族拦路歌历史起源的有力佐证,证明了多声部民歌在侗族音乐中的位置。

(二)拦路歌的定义

拦路歌是一种礼俗歌曲,侗语称为“噶撒困”(galsagpkuenq),常用于迎亲和节日时演唱。如用于迎亲时,一般是女方村寨的村民用桌椅板凳堵在新郎的来路上,或者新娘的姐妹们手拉手横在路上,一旦接新娘的客人到来,拦路一方就以歌声提出问题,男方宾客则要以歌声回答相和,以歌开路,才能进寨。

在节日庆典时,东道主会拦在寨子的主要路口,迎接前来唱大歌的歌班。以歌发问是他们的迎宾习俗,客人则用歌对答,拦路对歌的过程,也是斗智斗勇的过程,衬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拦路歌用于迎接客人,也用于挽留客人,客人出寨时,东道主也会在路上摆放桌椅和酒水,趁机对歌,以示惜别之情。

侗族拦路歌以其诙谐幽默、朗朗上口成为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

(三)拦路歌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音乐工作者深入侗寨,对侗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抢救、搜集、整理,出版了一系列专辑,有效地促进了侗歌的交流和发展传承。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侗族大歌旧貌换新颜,不仅有了专门的侗歌音乐工作者,更是成立了一系列合唱队与艺术团。1986年,在法国巴黎举世闻名的金秋艺术节上,肇兴侗族大歌代表我国走上国际舞台,随后,在日本、奥地利等国家的演出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由于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风格与形式,2005年就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申遗成功,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侗族大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声音,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这些荣誉带给侗族大歌崭新的活力,对它的保护与传承产生重大的意义。

二、肇兴侗族拦路歌的艺术特征

(一)旋律的艺术特征

侗族大歌流传很广,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贵州肇兴拦路歌之所以独占鳌头,有赖于其多声部、无伴奏的本色表演。肇兴拦路歌曲调高亢辽阔,音域较宽广,旋律性强,音程跳动的幅度比较大,以四度跳进为典型,其次是三度和五度,在跳进前均以级进倚音为辅助装饰。

肇兴拦路歌的旋律分为高、低音两个声部,其中低音声部由群众演唱完成;高音声部由一个歌手以低声部旋律为基础,即兴进行演唱。一般低声部为主旋律,也有例外,有时高声部领唱者即兴发挥,跨越到了低声部的范围变为主旋律。

由于拦路歌需要装饰音,其领唱的即兴发挥可以随心所欲,模仿自然界中一切声音,如鸟语、流水声、动物的叫声都能成为领唱即兴演唱的灵感来源。拦路歌旋律还以同音反复和尾音延长为主要特色,使简单的旋律充满了生机和层次感。

(二)节奏的艺术特征

肇兴拦路歌的节奏简单、自由,节拍多样化,混合拍子是基础,三连音、切分音、弱起节拍也比较常见。拦路歌以2/4拍和3/4拍最为多见,节奏型也相对简单,以二八节奏型为主,合唱部分会带附点,十六分音符很少出现。在歌曲每段开始的地方,一般会有引子,由领唱担任,长短不一,节奏相对自由,合唱时节奏则变得规律,但3/4、4/4、5/4拍的节奏穿插和转换也较为常见。

(三)调式调性的艺术特征

侗族歌曲以五声调式为主,其他调式为辅。在贵州侗族聚居地的拦路歌中又有南侗和北侗的区别,南侗拦路歌以羽调式为主,芦笙乐曲中多为宫调式,而北侗一带,多采用商调式和徵调式。

(四)演唱形式的艺术特征

传统的拦路歌合唱一般由男性完成,当有女性参加时,合唱方式改为对唱,但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合唱团勇于创新,男女合在一起唱同一首歌,将同声合唱发展为男女混声合唱。

在侗族大歌中,领唱者居功至伟,不仅要天生具备嘹亮的歌喉,还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具备即兴创作的才能。在整个合唱过程中,领唱者的组织协调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侗族大歌演唱的成败取决于领唱者的水平。

由于侗族大歌来源于民间,它的衡量标准与其他歌曲也有很大不同。从小的耳濡目染和长期的训练使歌手们产生了敏锐的乐感和天然的固定音准,歌手们不追求音域的宽广和音高的准确,而追求自然流畅的旋律和音色,对气息和音色的控制都凭感觉或者习惯。

侗歌来源于自然,是大自然声音的艺术再现,拟声性是其显著特点,音响的和谐美是侗族歌手世世代代的追求,最具特色的是歌手对鼻腔共鸣的运用,歌手的面部表情多是口型含蓄、面带微笑,在演唱中,多运用鼻腔共鸣产生一种朦胧的音色,展现出不加雕饰的和谐自然之声。

三、对肇兴拦路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当前,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侗族大歌曾经在1986年10月的法国巴黎艺术节中大放异彩,让广大的异国民众如痴如醉,并在2009年被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为止,侗歌还仅仅是侗族聚居地区旅游观光景点的廉价快餐,很多演出团队都是临时拼凑成的,他们仍然面临着演出环境差与收入微薄的双重危机。如何有效地开发、合理地利用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使其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传承下去,是所有民间音乐工作者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肇兴拦路歌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社会的重视与扶持力度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在各项制度上已经较为成熟,政府已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法,确立了十六字的保护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但是为了全社会都能够普遍认知和理解,政府部门还需要确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广大群众具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动意识。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宣传和展示侗族文化,多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和保护成果展演,促使广大民众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有条件的文艺团体可以组建侗族大歌歌手班和“侗家班”,让侗族歌手之间形成交流培训的良好循环,发展传承人,培养一批优秀的侗歌创作人员,结合侗歌特点,编创出更多优美的歌曲。

政府部门要积极促进侗族地区和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合作互动,取长补短,有条件的还要多走出国门,积极促进侗歌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保障民间歌圩或节庆民俗活动的有序开展,努力将侗歌艺术发扬光大。

(二)尝试把拦路歌引进课堂

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拦路歌极为常见,在侗族各种艺术形式中最为突出,无论从演唱内容、歌曲旋律和演唱形式,侗族音乐都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价值,如能把拦路歌引进专业艺术院校课堂,融合到大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中,既能充分发挥侗歌原有的艺术价值,又能将传统文化真正推向教学一线;既能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丰富现有的音乐教育形式与内容,全面开拓侗族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发展之路,也间接地推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与传承,具有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和意义。

(三)借助旅游机构进行宣传推广

世界上最宏伟的侗寨就坐落在贵州肇兴,保留了风格迥异的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建筑景观,还有民族色彩浓烈的蜡染、绣品、银饰等传统手工艺,而肇兴的拦路歌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音乐,一直传唱不衰,无论在肇兴的哪个角落,都能欣赏到动人的肇兴拦路歌。

要想使肇兴拦路歌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借助旅游业大力推广宣传。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势必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开发,增加经济效益,间接刺激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发展,形成多元、稳定、有序的文化产业链,进一步打造以侗族音乐为主导,配合侗族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外来游客,达到宣传与保护的目的。

贵州肇兴拦路歌可谓侗族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起源、发展到成熟,每一步都倾注着先人们的智慧与辛勤汗水。侗歌音乐犹如深海明珠,为侗族人民带来希望之光,也成为世界音乐遗产中的精彩篇章,它的保护与传承值得所有民间音乐工作者前赴后继,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大歌侗族声部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