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农结合:从产销对接到教育脱贫

2018-11-15 09:33项蕾杨刚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黔南师范学院食堂

文_项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杨刚

“校农结合”是贵州推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的有力抓手。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贵州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户增收致富路子少。

贵州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共17890个(其中,高校食堂195个),就餐学生达620万人,是全省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市场。

“校农结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贵州自2017年9月启动“校农结合”工作以来,截至2018年8月,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常用农产品31.24万吨,采购金额达21.95亿元。全省“校农结合”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省内3981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发展,促进产业调整170万亩,覆盖贫困人口10.9万户42万余人。

在2018年7月的全国“农校对接”工作推进会上,贵州“校农结合”成为精准扶贫典型在全国推广。

形式多样

“校农结合”没有固定模式,贵州鼓励各地不断探索创新。

贵州通过“校农结合”平台引导教育智力资源到脱贫攻坚一线,推动高校、职业学校教师科研成果转换,推动加快教育转型发展,实现“校农结合”向“医农结合”“企农结合”“N农结合”等拓展。

11月16日中午,贵州大学北校区双馨园食堂“校农结合扶贫农产品直供点”人头攒动。学生、教职工甚至还有不少附近居民都选择来直供点购买农产品。

“这里的蔬菜很新鲜,价格又实惠,品质、安全都有保障,我们都喜欢在这里买东西。”正在购买水果的一位学校职工告诉记者。

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饮食服务公司经理杨欢欢介绍,直供点内每天都会有20个至30个品种的新鲜农产品出售,这些农产品全部来自贫困地区。

依托“校农结合”,贵州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在毕节、六盘水、铜仁等贫困地区推广荞麦新品种及栽培技术,近5年,累计推广面积约150万亩,新增产值达17368.2万元,惠及贫困农户25.6万人。

市州层面,黔西南州探索“贫困户+合作社+配送中心+学校”供给模式,目前已有1104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完成校农对接签约,覆盖贫困户3.2万多户12万余人,涉及105个基地、287个合作社,全州配送中心和基地为当地4600余名贫困群众返乡就近提供就业机会,减少留守儿童3800余名。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表示:“‘校农结合’是个好主意、好办法,是新时代贵州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的有力抓手,是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具体实践,是符合贵州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联盟采购

每逢开学季,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农结合”精准扶贫农产品采购车辆繁忙穿行于乡村与校园之间,从江县加勉乡污规村、别通村等村民养殖的香猪,也乘上“校农结合”的快车走出月亮山。

加勉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在定点帮扶村,贵州交职院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养殖协议,帮助贫困户发展香猪养殖,并集中统一收购。

“发展香猪产业,终于不愁销路了!”污规村养殖户潘红军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家香猪销售收入达4万元。

在“校 农 结合”推进过程中,为保证食材的安全、健康,贵州各地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过程可视化。图为惠水县营养餐运行监控管理系统。(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杨刚 / 摄)

“校农结合”让潘红军尝到了甜头,家里不仅添置了新家具,手头宽裕的他,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2017年,学院定点采购村民香猪累计200头,金额达46万元。”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朱鹏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0月,已定点采购贫困户香猪7000余斤,达20万余元。

2018年3月,贵州成立在筑职业院校“校农结合”联盟,开启了职教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

按照约定,联盟成员学校将按月提供食堂农产品需求计划,购销平台根据需求计划,到全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组织订单生产、收购、检测、储存及配送。

在清镇职教城,10余所省属职业院校几乎每天都有“校农结合”直通车来回忙碌。

从今年3月开始,贵州省教育厅重点在铜仁、黔西南、贵阳、清镇职教城和黔南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5个学段开展“校农结合”集团化推进试点。

目前,5个集团化试点已全面启动,每月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常用农产品达6000余吨。

平台升级

作为全省“校农结合”的发源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利用高校人力、智力、技术、信息、消费等优势,通过“定点采购、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的办法,开创了贵州高校“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学院1.6万名师生每天的饮食消费,就是一个大市场,高校食堂就是一个大买家。”谈到“校农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治松说。2017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食堂直接采购农产品40批次金额达39.7万余元。

为推进“校农结合”精准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搭建了“校农结合”孵化中心和“校农结合”预约直销平台,实现了农产品实景展示、直销信息、网购、支付、配送、融资、安全监管等功能,推动“线上订单、线上支付、线下配送”一体化。

“互联网+校农结合”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探索的新模式。学院食堂、教职工以及商家,均可通过手机APP采购,“校农结合”精准扶贫软件将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纳入网络管理,每个贫困户家庭、农产品生产、收入情况都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到,对贫困户脱贫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五个精准到户”监测提供大数据支撑。

今年9月平台试运行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月采购量超过30万元,大大提升贫困农户农产品销售水平。陈治松表示,平台运营成熟后将争取与全国“农校对接服务网”嫁接连网,推进贵州贫困地区大宗农产品在全国高校统一配送,并将软件推广复制到更多贫困乡村。

目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农结合”已形成三大运营形式。“大路货”农产品,形成“高校集团+流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单宗大批量农产品,形成“学院食堂+农村合作社+农户”直购运行模式;高端原生态农产品,形成“需求方+预约直销平台+物流公司+合作社+农户”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模式。

猜你喜欢
黔南师范学院食堂
学珍食堂
食堂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山水黔南
Study of difficulty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in producing English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