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强省 贵州蹄疾步稳

2018-11-15 09:33杨刚韦倩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一流贵州省贵州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杨刚 韦倩 邱胜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高举改革大旗,激活教育发展一江春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目前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事业实现大踏步前进。

2015年,贵州启动“新两基”攻坚,让更多孩子“上好学”。图为新建的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供图)

“两基”攻坚:从“能上学”到“上好学”

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而贵州省88个县中,有55个县仍未实现“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

为改变贵州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2001年,贵州省作出《关于实施“两基”攻坚的决定》,开始长达8年的“两基”攻坚。

2001年,贵州省初中和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仅为30.25元和10.54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27%和23.33%;农村中小学危房率高达11.6%;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艰苦,边远乡村学校引进并留住一个老师很困难。

在大方县黄泥塘镇新场小学默默奉献了27年的湘籍教师黄月英,是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一位。

1991年8月,黄月英怀揣着教师梦,跟随几位老乡从湖南澧县来到新场小学支教。

“那时村里条件艰苦,没有电、没有水,公路不通,吃住都在村民家。”黄月英说。

2 0 1 8年9月1 0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右二)考察贵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观摩音乐教学。(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张丽 / 摄)

如今的新场小学,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阳光少年之家、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学生有免费的营养午餐,校园环境优美宁静,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新场小学的改变,正是得益于“两基”攻坚的深入实施。“两基”攻坚极大地改善了贵州农村教育的面貌。与2000年相比,2010年贵州初中阶段在校生增长64万人,增长了45%,中小学教师增加了6万人,中小学校舍面积增加了近1000万平方米,结束了40万农村中学生长途走读之苦,60多万中小学生告别了不安全教室威胁,全省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44%。

这两年,大桥村在务川自治县声名鹊起。仅2016年至2017年两年,从大桥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达56名。

而在过去的11年里,当地的大学生也才120名左右。

“大桥村这几年考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除了当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更多贫困家庭读得起书了。”大桥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庆文道出了缘由。

陈庆文口中的“好政策”,即贵州“新两基”攻坚——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2015年,贵州启动实施“新两基”攻坚,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一头向普及学前教育延伸,一头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延伸,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的幼儿园现有幼儿学生50名,园内有大型滑梯、钢琴、多媒体教室及多种幼儿玩具,学习环境很不错。

石门乡是贵州极贫乡镇,团结村更是处于石门的边远地带,因为偏远贫穷,导致很多人读不起书,文化素质不高。

现 在,山 里“穷地方”的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新两基”攻坚提出,到2017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17年底,全省88个县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2018年,贵州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省份之一。

“阳光校餐”吃出幸福味道

中午下课铃一响,长顺县第四中学的学生们便到食堂排队就餐,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食堂的饭菜不仅能吃饱,而且还很美味!”这是大多数学生的评价。

贵州的营养改善计划不仅要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图为麻江县隆昌小学学生集体就餐。(贵州图片库供图)

过去,许多学生只能就着家里带来的腌菜吃饭。现在,长顺县第四中学拥有一栋三层楼的食堂,每层近2000平方米,储存室、操作间、餐厅等功能分区科学完善,有效解决了全校2773名学生的午餐问题。

这得益于近年来贵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从有了营养餐,再也没有学生在学校挨过饿,家长省了心,孩子们的营养也跟得上。”长顺县第四中学校长万雨说。

早在2011年,贵州逐步建设了1.3万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余个学校食堂,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3月,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为目标,贵州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

此后,贵州每年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并建立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

2017年春季学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省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自2012年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贵州累计投入资金167.69亿元,彻底解决了全省1.2万余所学校380余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

为了让营养餐在“阳光”下运行,贵州创新管理方式,广泛运用大数据手段对营养餐实行全程监控,食品安全和资金使用更加公开透明。

此外,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2016年10月12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6年11月,贵州省财政厅下达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膳食补助预算资金;2017年,贵州先后在全省82个县9100所学前教育机构,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省、市(州)、县三级财政共向66个贫困县下达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31亿元,惠及农村学前教育儿童75.53万人。2018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全省将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目标。

贵州提出,营养改善计划不仅要让学生吃得上、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贵州专门成立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学生营养办,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食谱,同时提倡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推行“4+x”,即在每餐做到“三菜一汤”的基础上,适时添加水果、牛奶、牛羊肉、禽类、海产品等食物供应,不断改善学生的食物结构,实现供餐科学、营养、均衡。

原卫生部监测数据显示,2013—2016年,贵州男性学生身高平均增高0.3cm,体重平均增长0.5kg;女性学生身高平均增长1.4cm,体重平均增长0.9kg;贫血率和维生素缺乏率明显下降。

今年6月28日,教育部在惠水县召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会上高度评价了贵州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有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说。

“双一流”建设迈出新步伐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我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的号角。

贵州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全省高等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2017年6月,贵州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5月10日,贵州财经大学新增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博士两个授权点。这是贵州继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后第四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和授权点,加快了贵州财经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弥补了贵州财经类博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空白。

贵州民族大学现有3个学科获批为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项目获批为贵州省一流大学第一期重点(培育)项目,正朝着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发力攻坚。

2017年5月,铜仁学院教育学以其深厚的学科发展积淀,获批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培育建设学科。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瞄准“区域内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2017年共获批7个贵州省一流大学建设项目。

……

近年来,围绕贵州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民生急需,全省高校共立项28个贵州省一流学科,其中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5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4个;建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和学科建设平台,培养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创新团队,在绿色农药、喀斯特环境治理、干细胞、麻醉、脑科学、中医中药、药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撑了人才凝聚、产业聚集、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是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贵州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大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优秀成果,为不断提升全省高校的综合实力、加快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为加快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贵州高校正着眼特色优势,实现多样化办学、差异化发展,奋力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跑出职教扶贫“加速度”

1978年,贵州中高职在校生人数仅2.1万人。2018年,贵州中高职在校生规模超过110万人。

近5年,贵州职业院校所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达160余万人,学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率由10年前的30%上升到70%。

数据表明,改革开放40年,从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得劳动报酬有效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到实现就业,贵州按下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快进键”,跑出了职业教育扶贫“加速度”。

贵州高校正着眼特色优势,实现多样化办学、差异化发展,奋力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图为贵州大学校园一角。(盛亚亿 / 摄)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精准扶贫班师生在一起。(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供图)

贵州省实施的教育“9+3”计划(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贫困学子入学不再难。

“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陆登飞说,“好在实行了‘两助一免’,学校还支持我们课余时间出去兼职,给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

贵州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如何让学生掌握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需要的技能是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专业设置上,各职业院校紧扣地方产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设置以农、林、工、商等为主的,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专业体系。

“当前,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学校因势利导设置农牧专业,既让学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又能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庆生说。

教育扶贫,职教先行,贵州举全省之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清镇职教城”正式命名,与“花溪大学城”形成推动贵州教育发展的“两翼”,目前已有19所高校入驻,无数贫困学子入学,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开设有两个“精准扶贫班”——“威宁班”和“赫章班”,两个班的学生主要来自贫困县威宁和赫章。

“职业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来自威宁石门乡的王超说,“没有免费读职业学校的机会,我可能早就外出打工了。现在好了,等学好技术,可以找一份薪资高的技术工作。”

目前,贵州继续加大力度办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班”,为深度贫困地区开设脱贫致富直通车。预计到“十三五”收官,“精准扶贫班”可培养6000名优质职校毕业生,并带动6000户贫困家庭脱贫。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按照“教育拔穷根,职教先冲刺”总要求,贵州探索建立“职教—实训(培训)—就业(创业)”的保障服务体系,大力实施“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精准扶贫计划,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扩大教育合作的 “朋友圈”

2018年7月25日至30日,以“教育合作新起点 人文交流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行。作为交流周主办地,贵州30余所高校均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有25所院校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11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由单一的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人文交流平台;由中国和东盟“10+1”合作模式发展成为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10+1+N”的合作模式,参会的规模由最初每届400人提升到每届3000余人。交流模式由一周内在贵州一个主会场举办,延伸到全年不同时段在中国和东盟多地举办。教育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

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区域,贵州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为贵州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搭建坚实桥梁。至此,贵州开辟出了一条“立足东盟、面向亚洲、辐射欧美”的对外开放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

1979年10月10日,贵州省教育局提出《我省1978年选拔出国留学人员情况和我们对今后选拔工作的建议》,全省先后选拔4批共25名出国留学人员。

1986年,经全国留学预备人员外语统考(VST)和政治、业务全面考核,贵州选送16名留学生、两名研究生出国留学。此外,贵州省人民政府又批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6名,出国进修人员20名,这是贵州解放后第一次用自筹经费成批选派出国留学生。

1986年10月28日,贵州大学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的签字仪式在贵州大学举行。

……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持续加大,贵州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深、开放面越来越广。

2014年,为创新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启动“千人留学计划”,规定省内高校可推荐大学生到境外、国外留学,包括全日制在校在读高职、大专、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生。选派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留学时间为3至12个月。

同时,贵州还推进千名外国留学生来黔留学(与“千人留学计划”合称“双千留学计划”),引进海外教师来黔讲学、任教、合作科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截至2018年上半年,贵州接收老挝、泰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共计9874人,因公派出留学人员5133人。

自2008年起,贵州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建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永久会址,成立一批双边、多边合作平台,搭建人文互通桥梁,共享人才培养经验。图为贵州高校学子与东盟留学生在趣味运动会中加深友谊。(芦晓娟 / 摄)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实现贵州普通本科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

今年2月,贵州理工学院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国家教育部审批,这是贵州第一个工科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如今,贵州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成效凸显。

猜你喜欢
一流贵州省贵州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后浪与前浪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