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家校联合”的实施路径探究

2018-11-15 00:46肖沙沙
长江丛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网课家校

肖沙沙

一、家校联合的优点

(一)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家长参与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能够有效的扩大大学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而不仅仅是学校孤军奋战。学生在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中,家长都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或者默默的影响他们。

(二)有利于学校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和治疗

将家长纳入到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家长对子女的了解程度毕竟要深于学校师生,如果学校方面能够及时从家长那边了解到学生更多的信息或者生活经历,如此一来势必会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得学校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在对学生进行治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有家长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也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

(三)增进亲子关系,构建良性循环

学校可以对家长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教育培训,让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加相关的理论知识,纠正他们以往错误的教育理念。并且有针对性的提高家长培养子女健康心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防止他们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反而将问题推向更加严重的境地,让学生能够与家长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关系来相处,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学校可向家长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并与家长及时的互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上,老师家长两方联动,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教育家校联合的具体实施途径

(一)积极的宣传引导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联合教育措施最好在学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就积极开展,这样能够保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今早的解决问题。在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安排家长来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活动。比如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学校组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安排家长参加知识讲座培训,增加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具体培训教育的内容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生长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的理念、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案例分析等等。在教授课程的内容设计上,要兼顾家长们的知识水平,由于家长们文化程度可能差异较大,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过于深奥,教学语言要尽量简练、通俗且容易理解,能够吸引家长们参与进来,选择的一些教学案例也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采用视频形式的教学案例),能够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网络工具的使用,比如微信、QQ、邮箱等,鉴于有部分家长对网络的相关操作可能不太熟悉,这就要求在讲座过程中要对家长进行网络工具的相关教学,教授家长如何使用这些网络工具。

(二)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培训

如今网课的形式悄然流行,在网络上,任何学科技能基本都可以找到,在一些省份,针对家长的网上心理教育课程也已经出现,学校可利用这一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辅导。学校可利用网课的平台为家长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则可以随时通过网课进行学习,这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且能够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中来。当然网课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形式还需要各个学校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如果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学校承担有困难的话,可以适当精简网课的形式,比如采取简单易操作的网页形式,在内容设计上不必贪求多尔全,仅包含重要的知识内容即可。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同时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技能。家校联合实施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缓解学校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到更加有效的成果。

[1]李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模式实施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8):85~86.

[2]刘畅.家校互动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1):44~46.

[3]路芳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网课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规范网课平台是对教育的捍卫
营造良好的网课环境须齐抓共管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家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