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2018-11-16 06:45李红波周竖平蒋卫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0期
关键词:颈髓前路脊髓

李红波 唐 俊 周竖平 蒋卫平*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西 南宁 530031)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患者有颈部外伤史,通过X线片及CT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及脱位,核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发现脊髓异常信号,但患者有颈部脊髓损伤出现四肢不同程度感觉运动障碍临床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占颈脊髓损伤的37%~52%[1]。该型损伤多发生在颈椎过伸型损伤,又称挥鞭样损伤,常合并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表现,可导致一定的致残率,主要是上肢的力量和功能会出现严重丧失。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共收治此类损伤患者32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利用零切迹融合器容纳自体松质骨进行椎间减压融合固定。通过临床症状恢复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统计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施行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3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9~72岁,平均58.4岁。损伤原因: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8例,平地跌倒5例,头部意外撞伤4例。患者入院后均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于伤后8 h~7d,平均2.6 d。32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2个月。患者伤前均无脊髓损伤症状,伤后出现脊髓损伤临床表现。

1.2 术前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①X线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均未见颈椎骨折脱位。②CT检查:颈椎CT平扫均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③MRI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颈椎MRI检查,结果显示颈髓广泛信号增强,脊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内异常信号,提示合并颈髓损伤并颈髓受压。其中颈椎管狭窄10例,颈椎间盘突出11例,颈椎骨质增生7例,黄韧带肥厚4例。

1.3 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行颈围固定,给予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预防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加重,对于四肢瘫痪比较严重患者,检查未见合并消化道溃疡等使用激素禁忌证,在伤后3~8 h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处理并发症,排除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8 h~7 d完成颈椎前路手术治疗。

1.4 手术方法:常规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双肩部垫高,术前C臂定位确定精准皮肤切口,并做皮肤切口标记;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巾,取右侧颈前横切口,长约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纵行切开颈阔肌,分离胸锁乳突肌内缘与肩胛舌骨肌外缘之间隙,沿血管鞘与气管食管鞘间隙进入,逐层钝性分离至椎体前筋膜,分离颈长肌,C型臂再次透视确定手术间隙,植入椎体撑开钉,安装自动拉钩,小圆刀将椎间隙处前纵韧带横行切开,用刮匙、髓核钳、椎板咬骨钳及高速磨钻配合切除破碎的髓核纤维环、骨赘等致压物,切除后纵韧带,解除硬膜受压,处理上下终板植骨床,放置试模,取合适大小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并植骨后锁入螺钉固定。术中透视颈椎正侧位片见椎间融合器植入位置及螺钉长度合适。冲洗切口,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

1.5 术后处理:术后继续予以营养神经药、改善循环药、脱水剂、激素类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X线片检查无异常早期后可佩戴颈围或头颈胸支具逐渐下地康复功能锻炼。

1.6 疗效评价:依据Frankel标准对神经损害程度进行分级,采用颈椎JOA评分标准[2]评价人体功能性障碍,通过复查X线(或CT)了解颈椎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融合情况、Frankel分级变化及JOA评分结果,对比术前及术后各指标变化,观察手术疗效。

2 结 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拔除伤口引流管,并进行四肢主被动功能锻炼;在颈围固定下,部分患者能早期坐起及下地活动,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X线(或CT)了解颈椎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2个月。X线(或CT)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植骨3~6个月内骨性融合。Franke1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JOA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结果

3 讨 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是颈部损伤后出现颈脊髓损伤症状,但X线片及CT普通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折及脱位,常合并原有颈椎退行变、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等,椎管的储备空间较小,硬脊膜受压迫[3]。颈部遭受轻微伤力,常为过伸过屈的挥鞭样损伤,即可造成脊髓损伤,多数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以前常采用颈围固定、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恢复效果欠佳,甚至有反弹加重的可能。随着脊柱外科治疗理念及手术技术水平的发展,现大部分医师主张手术治疗,早期进行手术减压可以使椎管容积扩大,减轻椎管内压力,改善脊髓内血液灌注,减轻脊髓缺血,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临床上关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方面的报道较多,多数医师认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4]。陈景春[5]等报道,伤后7 d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伤后7 d后手术治疗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加重,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使脊髓功能较快地恢复,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减少长期卧床治疗的并发症。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一种具有支撑、固定及融合功能的新型材料,同时具备椎间融合器和前路固定钢板的优点[6]。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手术具有切口小,只需要处理椎间隙处前纵韧带,减少邻近节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继发退变的风险。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生物性能稳定,可透X线检查,方便术后随访。零切迹融合器植入后被包容在椎间隙内,不超过椎体前缘,做到与食管无接触,对食管无刺激,减少了颈前路最常见并发症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其安装较简单,上下各有两处固定锁定钉道,头端锁定钉在外,尾端锁定钉在内,可以实现上下多节段融合固定,螺钉拧入时,可保证螺钉在椎体骨质内,不进入椎间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总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特点,因此具有颈椎前路钢板及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的优势。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随访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临近节段退变、脊髓损伤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32例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器植骨融合固定治疗均获满意效果。综上,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与现在常用的使用前路固定钢板加椎间融合器固定手术方式相比较,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减少引起咽部不适等特点,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7]。但作为一项新技术,缺少大量临床病例的长期随访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留待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颈髓前路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前路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对导致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危险因素的探讨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的变化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高海拔地区急性颈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多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
正常颈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分析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