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墓志》释考

2018-11-16 12:32王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7期
关键词:北齐墓志

王江

摘 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梨园内的一座北齐壁画墓,于2002年完成抢救性发掘。其中墓室内的一合墓志表明:墓主身份为北齐武安王徐显秀,下葬的确切时间为武平二年(571)。文章针对墓志文展开进一步研究,从墓志文中提取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对墓志文做了释考。

关键词:北齐;徐显秀;墓志

墓志出土时,志盖已碎裂,墓志较完整地得以留存。志盖盝顶刻篆书“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墓志”16字。志石底座带四腿,成桌状,长71厘米,宽72厘米,厚21.3厘米。墓志铭为隶书,30行,每行30字,共873字。发表于《文物》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志》一文发布了墓志全文,但录文没有断句。十五年来,对此志文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对其中蕴含的珍贵史料发掘得还很不够。鉴于此,本文将对此志做些初步释考。

1 补《徐显秀传》

北齐武安王徐显秀,位极人臣,然正史无传。他的事迹散见于《北史》《北齐书》《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在史书中,徐显秀没有别的名字,但志文中却称:“王讳颖,字显秀。”因此,我们知道他是以字行的。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的二重印证,帮我们确定了北齐徐显秀墓的名称,否则就会称“北齐徐颖墓”了。

志文提供了徐显秀籍贯的线索,这是人物志的重要内容。籍是册录,贯是世系,徐显秀的这些基本资料未见于传世文献。《徐显秀墓志》称:“王讳颖,字显秀,忠义人也。”由于《北齐书》本身无地理志,所以我们对“忠义”的考证尚需依据前代史书。据《魏书·地形志上》载:“忠义郡,永安中置,领县二,苇池、杨柳。”忠义郡属蔚州,寄治并州邬县界(在今山西平遥、介休一带)。北朝的忠义郡在怀荒、御夷二镇属下,其地在今河北省张北、赤城一带。志文还叙述了徐氏起源和徐显秀的家族世系,志云:徐氏“昔启宗淮沂,或王或子,致唅矢于鲁邦”。按《通志,氏族略》,徐姓源出赢姓,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建立徐国(在今山东郯城)。其后代徐偃王又迁徙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这便是墓志所说的启宗于淮、沂之间,繁胜于鲁邦的渊源,徐氏属于“以国为氏”。其后,徐氏枝繁叶茂,“分源弥广”,至徐显秀祖、父辈,便迁居于忠义郡,文有“扬声朔野”“擅高名于齐北”之赞语。

据墓志,徐显秀的祖父叫徐安,是“怀戎镇将”,是一方的军事首领。怀戎,在今河北张家口境内。镇将是北魏职官,为一地之军事首脑。据《魏书·官氏制》载:“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城隍、仓库皆镇将主之。”徐显秀的父亲叫徐珍,官至北魏司徒,位至三公,与司空、太师、太尉、太保、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样,都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官员。对于徐显秀的祖父与父亲,志文用了一联对句来描述:祖父徐安是“温良简素,行在言先”;父亲徐珍是“蕴异韬奇,礼申运后”。这样就把徐氏的家风展现出来了:祖父是温和善良、简约质朴的人,他总是先做事再去说;父亲是包涵着很新颖的谋略,所做过的事都能在之后感觉到他合乎礼数。徐家世代簪缨,属名门望族,徐显秀能为王称将,出类拔萃,得盖于“上禀雷精,旁承金气”,确系依仗了很好的家庭条件。

2 补正史所缺

徐显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朝代频繁更替的时代。从志文来看,他少年便豪使勇武,“阚似貙虎,烈似冰霜”。他聚集了一批年轻健儿,立志报国。“关下豪杰,尽慕侠风;边地少年,同归壮概。”他领导着一支武装部队。公元528年,尔朱荣趁北魏孝明帝元翊被胡太后毒死之机,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即孝庄帝。据《魏书·尔朱荣传》,建义初(528),孝庄帝认为尔朱荣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赏,可天柱大将军”。这一年,尔朱荣封为天柱将军,此时徐显秀也投入了尔朱荣的麾下。志文所云:“尔朱天柱,始辑勤王。”正史说:“众盗未息,仍乱中原。”志文说:“北服尘飞,中原云扰。”正史与墓志的记载互为表里,可以对读,既可以阐明徐显秀初出茅庐投身北魏军的历史,又可以反证正史的史实细节。如正史《魏书·尔朱荣传》说:“兵马大集,资粮器仗,继踵而至。”志文说:“宿挹英异,厚相招结。籯粮杖剑,遂参麾鼓。”两者意思大致相同。

从史源学的角度来讲,《魏书》作为正史,成书于北齐天保五年(554),而《徐显秀墓志》成于571年,二者时间接近,故在语言风格、史实记录上基本相同。如尔朱荣策封“天柱将军”是公元528年的事,两者均载此事,可谓不谋而合。

3 补正史之未记细节

北齐一朝的史声有正史诸节,以《北齐书》《北史》《隋书》为主,还有《资治通鉴》等。然而出土文献如墓志之属,可供证补史事,功莫大焉。北齐河清二年(563)冬十二月,北周大将杨忠率突厥阿史那木汗二十余万人,逼并州,时北齐武成帝高湛正在晋阳城中。《北齐书·帝纪七》载:“(河清)三年春正月庚申朔,周军至城下而陈,战于城西。”对于这件事,《徐显秀墓志》有备细的记载:“伪邻不逞,连祸作寇。”“伪邻”指的是北周和突厥。此次来寇是兵分三路,史书上说是兵至洛阳、轵城、悬瓠等地,志文说是“南倾巴濮,西尽牢烧”。这次战斗,史书讲来寇之敌二十万,志书说是“士若渭沙,戈犹林木”。双守力量悬殊,“多少相悬,车徒异势”。而在“救兵未会,元戎始交”的危急关头,他单身策马,挥剑迎敌,从豪迈气势“遂破百万之师,仍解危城之急”,打败了围城的来犯者,不愧是一员骁将。战争过后,由于徐显秀“功大礼殊,业隆祑茂”,被封为武安王。这次胜利展现出徐显秀英勇果敢的军事才能,使他跻入北齐统治阶层的顶端,位列王侯。而对公元563年北齐与北周和突厥战争的这一段描述使我们能更生动地了解当时的情况,虽然可能会有谀词,但基本史实当是可信的。

4 地名与职官

由于《北齐书》《周书》和《北史》的篇幅不大,所以北朝的地理和官制,我们不得不参考稍早些的《魏书》的《地形志》和《官氏志》。北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所以相关的史料记载也是凤毛麟角,存在着史不足证的缺憾。而后世大量出土的北朝文物,尤其是王侯的墓志,为我们补充了很多无法窥知的资料。

《徐显秀墓志》在叙述其生平履历时,往往将地名与职官连属,是许多北齐王朝时期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的实证史料。例如,“王讳颖,忠义人也。”这里“忠义”之名见于《魏书·地形志上》:“忠义郡,永宁中置,领县二(苇池、杨柳)。”忠义郡属蔚州,寄治并州鄔县界(在今山西平遥、介休一带)。墓志中出现了大量的北朝地名和官名:马邑县开国伯、凉州刺史、都督朔州诸军事、桑干县开国子、汾州刺史、肆州刺史、赐食平原郡干、成州刺史、金门郡开国公、武乡县开国伯、宜州刺史、徐州刺史……这些地名均见于《魏书·地形志》,说明北齐王朝在建政后,对于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基本是沿袭前朝。

作为职官,徐显秀是从低到高,逐步登至三公,官至一品。在尔朱荣的帐下,徐显秀不过是个九品的大中大夫。而进入北齐之后,他便从直阁将军,从三品下,一直做到一品的王(武安王)、太尉,位居一人之下。徐显秀的戎马生涯就是北齐的官吏晋升史。

值得一提的是,与徐显秀同期在北齐朝中任三公以上的王侯的墓志出土很多,如斛律光、娄睿、贺拔仁、韩祖念等。若将其墓志参读,当有更多发现。民国时期,学者罗振玉据新出墓志作《魏书宗室传注》,订正北朝人名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宫室诸表,增补正史讹脱,取得骄人成果。只是此书成书年代稍早,而之后出土的资料均未参考,这是北齐这段短暂历史的研究工作的缺失。年代愈短,史料就愈珍稀,对这些新见的文物资料的综合梳理,应当是摆在每一个文物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常一民,裴静蓉,王普军.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3(10).

[4]武光文.北齐徐显秀墓[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北齐墓志
《陆孝昇墓志》考释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图说书法(七十九)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北齐长城考
《北齐赵炽墓志》试释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羽翼兽”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