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可以这样学

2018-11-16 12:29杨波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阅读策略统编教材

杨波

【摘 要】童话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围绕童话的特点,解读文本的内涵,探寻语言的密码。教师通过分析解读教材,依据课后习题和自学提示确立教学的核心目标,运用比较、预测、看图等阅读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故事内容,发现读写规律,学习童话的表达方式,提高言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童话教学;阅读策略;教学目标

童话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它源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情节可与学生心灵相通,产生心理共鸣。在童话教学的课堂实践中,许多教师常会运用“读、演、议”的教学策略。“读”,即读不同角色的人物对话,但容易忽略学生整体感知的认知规律,自然地将“学童话”演绎成“学对话”;“演”,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却喧宾夺主地将“学童话”转变成“演童话”;“议”,为揭示主题,将学生拉回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品评人物形象,感悟故事的道理,生硬地将“学童话”变更成“议童话”。

那么,童话究竟应该怎样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围绕童话特点,解读文本内涵,探寻教材密码,引导学生用语文化的学习方式学童话。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为例,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及相关的做法。

一、“寻根”自能“溯源” ——习题提示中的目标确定

童话教学需要确定精准的阅读核心目标,该目标不仅要体现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段要求,还应体现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及学生言语学习的生长点和方向。

统编教材中,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和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是确定核心目标的重要参照。如《去年的树》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可见,两课的习题都指向童话故事中的行文线索——心情变化。同时,关注心情变化展开朗读不仅可以把握童话人物的特点,更能在获得答案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去年的树》课后第二题承接上题: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鸟儿在想些什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文本中的读写迁移在习题的指引下,让学生通过回答理解性问题亲历阅读,获取了言语的意义,同时也明确了本课阅读的核心目标——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再如《一块奶酪》的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精短的提示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求,又涵盖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感受。同时该提示还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明确了核心目标,更为其指出了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珠联”更会“璧合” ——前后文本间的比较阅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第三单元的《去年的树》(精讲)和《那一定会很好》(略读)两篇童话故事进行前后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发现其相同点是:(1)都是写树的故事;(2)都含有丰富的想象;(3)树都为人类做出了贡献;(4)故事都让人感到很温暖……不同点是:(1)除了树以外,涉及的其他人物都不同;(2)《去年的树》描写的是树和鸟的情感,《那一定会很好》描写的是一棵树的心愿变化……

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思维角度各不相同,他们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尽情地遨游。这样的课堂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从“讲堂”转变为“学堂”。与单篇童话故事的逐一教学比起来,这样的比较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尤其是促进思维的深入与发散。

借助童话的比较阅读,课堂实现了言语教学实践方面的多元目标。本单元导读提及两个目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聚焦童话故事内容,感受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发现童话的读写规律,学习童话的表达方式。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来编童话、写童话自然水到渠成。

三、“循规”而不“蹈矩” ——单元框架下的统整猜测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加入“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三篇童话,借助故事情节富于变化、想象丰富、令人充满期待的特点,让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去猜想,并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其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借助文本旁边的批注,提示学生预测不是随意猜测,预测要有依据,课后习题的表格及“小泡泡”中的提示文字给学生以明确的方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则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学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本课课后习题二不仅激发了学生由文题预测故事内容的兴趣,发展了其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催生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期待,引领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会叫的狗》故事性强,情节变化看似意外,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在边读边预测的过程中对结局有着自己的独特构想。书后逐一呈现的各种结局,又能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本单元的习作是《续写故事》,将阅读指向学习语言的表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习作内容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故意空缺了第四格,这虽然“循规”——让“预测”这一阅读策略遷移延伸,但并不“蹈矩”——第四格的续写可以是开放多元的。

四、“按图”便可“索骥” ——课文插图里的想象探索

统编教材的插图非常精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第三单元从单元导读的背景图开始,开启学生探寻童话王国的浓厚兴趣。图上三朵小花随着一串星星合唱的旋律翩翩起舞。“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在这样的唯美画面与生动文字中,学生开启童话单元的学习,打开想象的大门。

教材中每篇童话故事都配以清新的插图,为学生的童话学习注入鲜活的细胞。他们看着图画,读着文本,丰富的想象自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凝视插图、静心想象的环节,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浸润在有色彩、有温度的立体动态的童话世界里。

如果说童话是一扇通向快乐学习语文的大门,语文教师就是开启这扇大门的守护神。教师需要俯下身来,以童心童语的方式走进童话王国,以童真童趣的角度贴近学生认知,引领学生握紧感受、理解、欣赏的金钥匙,在童话世界里发散自己的思绪,书写自己的语言。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 130000)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阅读策略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