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为何要加强修养?

2018-11-17 23:24梁衡
当代贵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百姓干部

梁衡

何为修养?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就是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后所达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注重个人修为与境界提升。中国儒家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并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不注重修养,没有好的修养,也不可能成功立业。

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被社会所尊重。对于拥有一定权力的干部来说,加强修养尤为重要。干部者,骨干、干练部分也。它是一个团体、一项事业的核心,也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示范。治国先治吏,干部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头等大事。作为领导干部,身上承载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百姓寄予的殷切希望,肩负着带领百姓谋求发展与实现富裕的重大责任,同时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历史的检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修炼、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德、才、行、识兼备。有了这样的积累与修养,才可能正确使用权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发挥正能量,使百姓受益,身体力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干部能这样严于律己、严于修身、严于用权,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那么才会赢得民心,人民才会看到希望,国家才有未来。正所谓“修己以安百姓”。

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则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话,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这一切都说明,一个人要有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听得进真言、诤言和忠言,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共产党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那么干部修养主要包括哪些呢?一是党性修养,这是最高要求。二是理论修养,重温马列经典,结合新实践读懂原理。因为我们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祖宗不能丢,历史不能割裂。三是知识修养,多读点社会科学方面的书。有的错误是私欲、虚荣、好大喜功造成的,有的则是无知使然。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常反思,方能开拓视野、宽广胸怀、提高认识、少犯错误。四是人格修养,干部、党员,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团体中,人格独立,才能民主团结;在社会上,人格健全,才能政治清明。这不只是共产党的要求,古今中外都如此。

干部修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风气的先导。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关键期,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尤为重要。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并未彻底扫清。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和现象,有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央相继提出的整顿“四风”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旨在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修养。每个党员干部,只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磨砺、认真修养,长此以往,自己的思想和品质就一定会逐步提高。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从不懈怠。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则说,能担当历史大任的人物,都须经过痛苦艰辛的修炼过程,此即“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故欲做事、欲成事,必先做人,从加强自我修养开始。圣人如此,更何况人民公仆?!

猜你喜欢
百姓干部
不让百姓撇嘴骂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