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写作中记者感性和理性的把握

2018-11-18 16:00杨仲侠
记者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诗性感性理性

文 / 杨仲侠

新闻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与价值观的引导,也是人类情感的播种。新闻需要人文关怀,需要关心人的情感与心理感觉。新闻美主要体现在:新闻记者创造美,受众欣赏美,其整个传播过程蕴含着美。新闻美蕴含着理性美与诗性美,即真与善。理性美是真,诗性美是善。新时代下,记者要想在新闻媒体中出类拔萃,就必须把握新闻的理性美与诗性美,把握新闻写作的理性与感性。

一、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语言混乱,缺乏逻辑。这是记者通常犯的最低级的错误,词汇搭配不当,句子不通顺,思维逻辑不合理等。为了上新闻头条、提高点击率,记者一味地追求新闻稿的数量及发布速度,而忽视新闻写作的质量。

二是新闻写作理念缺失。当前,“假新闻”铺天盖地,记者为“邀宠”,夸大、虚构新闻事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完全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理念——真实,真实是新闻写作的生命。加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混乱,就意味着缺乏思维逻辑。因此,理性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是缺乏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是建立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语言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感性思维,因此,感性思维在新闻写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接触一种事物、一个事件,它们首先给我们一种感觉,然后再经过思考分析,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但是,当前记者不注重感性思维,甚至忽略感性、感知,认为新闻在于真,在于理性的体现,从而使新闻缺乏人文关怀,缺乏诗性美。

二、新闻写作中感性的把握

记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反映美呢?这取决于记者对感性的把握。

首先,要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所谓审美经验,就是由审美活动构建起来的一种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精神关系。审美经验主要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与审美理解四部分组成。记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是人们获得、选择与积累信息的唯一通道,是一切经验行为的基础,审美感知是充分发挥审美心理功能的基础,而新闻主体即记者的审美感知就是社会感知,以视听生活的真善美为核心。记者应提高自身的审美想象——联想,受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影响,新闻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想象只能停留在想象的初级阶段。新闻写作中至今都存在一个误解,即新闻写作中不能带一点情感。事实上,审美情感活跃在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其主要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阶级的情感倾向,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也可以体现个人真情流露,以引导受众的向善、向真、向美。审美理解能够使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获得深刻性,因此,提高审美理解力是记者新闻写作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其次,提高审美创造能力。记者应坚持新闻写作理念,在提高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能力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审美创造能力,记者应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发现美,善于创新表达与审美发散。

三、新闻写作中理性的把握

首先,提高审美反思能力。反思是一种理性思维,审美反思则主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进行,以对整个新闻写作过程进行理性化思考。记者要想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自身反思能力、自省能力及自我控制力,这可以使记者正确理解新闻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辩证理解新闻写作中的矛盾。

其次,培养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一种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运用观察分析、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等思维方式,整理和改造感性材料,以探究事物的本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事物自身规律。新闻只有客观、全面、理性地发掘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才能体现新闻本身的价值,如经济新闻必须探析经济本质,解释矛盾,提出对策,指明趋势。因此,记者应在新闻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

四、结语

总之,要想实现新闻价值,体现新闻美,记者就必须更好地把握新闻写作中的感性与理性,不断培养自身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猜你喜欢
诗性感性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感性理性不拔河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