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北地区农村医疗现状与建议

2018-11-18 16:00李景州
记者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然村赤脚卫生室

文 / 李景州

一、困扰华北地区农村医疗行业的几个问题

(一)现阶段农村医师分布不均衡

华北农村地区的医疗业基本上达到平均“一村一卫生室”的水准,但实际情况却存在技术隐患。以保定市涿州市为例,全市359个自然村中(不含城中村)共有执业医师490人。平均每个自然村享受1.36名执业医师的服务,但医师分布却不均衡:有的一个自然村内拥有执业医师多达6名,也有的4个相邻自然村内无一名执业医师,不均衡的医疗资源,不仅造成了部分农村病人看病难的问题,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甚至引发医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农村医师的医疗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在农村医疗的工作人员中,除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获取职业资格的人员外,“赤脚”医师同样占据着重要比重。“赤脚”医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但如此半农半医的状态,素质难以进一步提高,并且“赤脚”医师的年纪普遍较大,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赤脚”医师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时代。农村医师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华北地区为北方重要的农业产业区,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医疗人才需求量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农村走进城市,使得农村医疗“后继无人”。同样以整体经济实力较强的保定市涿州市为例,全市35周岁以下农村执业医师的注册人数为“0”。随着时间的迁移,农村医疗人才的匮乏程度,必然呈大幅上升趋势。

(二)落后的就医环境

农村卫生室建设不合符标准。作为农村医疗行业物质基础的村卫生室建设问题,往往很容易被忽略。许多卫生室场地设在村委会的办公区内,环境通常简单、破旧,不符合医药用房的基本条件;更有甚者将村卫生室设在农村医师个人家中,不仅不符合要求,卫生设施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农村医疗设备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给患者增添了健康风险。

(三)落后的就医理念

受知识文化水平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患者有“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病人不愿就医的情况比比皆是。结果导致小病拖成大病进而拖成危重病。另一方面,有限的就医条件,也导致部分患者涌向省、市级医疗条件好、设备先进的医院。最终又演变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二、对现阶段华北地区农村医疗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重新规划,统一布局,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在卫生室的数量上,原则上坚持“一村至少一室”,同时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对那些生存能力很差的卫生室,应实行有效调剂,分配到临近没有卫生室的自然村内,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医疗质量。创新农村医师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可探讨在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内开展农村医学专业学科的可能,同时将农村医学列入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再教育本科学历的专业中,吸引与鼓励学生报考。各医学院校可与当地政府联合制定政策,对于应届医学院校毕业难就业的问题,毕业生可与校方及当地政府签署三方协议,定向派遣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建立完善定点帮扶支持制度,支持城市卫生机构中的中级及以上医技人才到农村对口支援服务。

(二)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具备导向作用,不但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还要对农村地区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给予补助。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采购渠道的真实性与公信度。除政府财政支持外,补助资金也可以通过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方式获得。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确立上级医疗机构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支援义务,上级机构可采取援赠医疗设备、设备共享、合作管理等方式支持农村医疗环境建设。

(三)改变就医理念,普及群众教育

联合体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不仅有利于患者诊治,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增加了农村卫生室的业务量,减缓了上级医院的压力,还有利于改善“大医院看病经济难”“小诊室看病治愈难”的问题,在降低患者诊治费用的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猜你喜欢
自然村赤脚卫生室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冒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顶上的足球场》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