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实施路径

2018-11-18 16:00潘红霞
记者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精准考核

文 / 潘红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决胜”阶段政府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依然是贫困。精准扶贫是提高政府解决贫困问题效能的关键。

一、贫困的内涵

贫困本身具有动态生成性、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贫困的界定会有所不同。我国现阶段的贫困主要指两方面的匮乏:其一是资源诸如物质、文化及社会资源的不足,其二是贫困主体因自身抑或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自身生活能力、手段与机会和相应权利的缺乏。正确理解贫困内涵,施行精准化,有的放矢地落实扶贫,能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精准化与精准扶贫

精准化是精准扶贫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强调精准度。扶贫要落到实处,真扶贫,扶真贫,使各项举措面向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个人。扶贫要找准根源,从本质上消除致贫因素与扶贫障碍。从目的及实施方式上看,精准化可基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贫困家庭和人口准确地识别,集中力量找准致贫的关键要素,这是精准扶贫的基础阶段,是关键性的一步。识别本身是主观方法,精准识别要面对贫困人口采取数据分析的方法识别出最困难的人口,这里须考量贫因和困因,除物质匮乏外,能力缺失、权利被排斥等也应成为考量因素。

(二)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是整体、个体并重,依托精准识别数据,考虑致贫原因,精准到户和个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地针对性扶贫。制定精确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从根本上消除致贫关键因素,从而避免一刀切等不切实际的做法,防止扶贫资源浪费,提振帮扶效能。

(三)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是指动态信息化数据库管理,建立扶贫机制、资源、路径、评价体系,建立和及时变更时间、扶贫成效及被帮扶地区及个人的动态变化三个维度模型。根据动态信息精准判断脱贫家庭和人口,及识别出新的贫困者,有效保持扶贫管理的精准性。

(四)精准考核

精准考核是确定考核体系及考核权限,中央政府负责整体区域发展和片区开发,地方政府致力于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分工负责,统一于精准。其目的是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绩效考核重点,树立绿色政绩观。

由此可知精准扶贫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三、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实现精准扶贫,依据当下我国国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确定贫困标准

创新采用多维贫困标准,对个人收入、健康、教育、生存能力等要素进行量化考评,真实反映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有效避免经济扶贫效能边际递减。

(二)资金精准到户

积极探索贫困户受益机制,做到资金及时到户,多元路径帮扶,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变资金扶贫为技能致富。

(三)能力建设扶贫

要创新扶贫手段,以创造效益为目的,规避潜在风险,倡导提供能力建设服务,同步进行心理辅导,强化自我意识与个人价值的认识与培养,提高致富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四)精准教育扶贫

教育缺失是致贫的主导因素。目前我国城乡差别、贫富分化有加大趋势,教育失公的存在让贫困地区人群无力改变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被剥夺的现状。读书无用论的重新出现是现实给贫困者的冰冷答案。高昂学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剥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贫困代际传递已因教育失衡而成为贫困必然。

为此,必须把教育扶贫摆在重要地位。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监督资金使用流向,真正做到精准化教育扶贫。向贫困地区增派优秀教师扶贫支教,提供扶贫支教专项津贴。

四、结语

精准扶贫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运用政府主导精准扶贫、慈善事业倡导精准扶贫,社会各界助力精准扶贫。只要盘清底数,减少基数,不断增加减量,全面减少增量,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与路径会得到重构与完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精准考核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