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的诗论

2018-11-19 10:12吴婷婷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契合象征主义

吴婷婷

摘要:梁宗岱同法国文坛泰斗、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保罗·瓦雷里交往十几年,深受其影响,介绍象征主义思想并传播到中国文坛。他结合中国古典传统文学,把象征主义本土化、中国化,提出了“契合”的重要观点,认为“契合”就是物我之间的融合无间,最终获得“宇宙意识”。为了要获得“宇宙意识”,梁宗岱又提出了“纯诗”的概念,主张摒弃一切其他非诗因素,用最纯粹的“音乐和色彩”,创造出纯粹不朽的宇宙,产生出一种原始的张力,以此来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关键词:象征主义;契合;纯诗

1926年春天,梁宗岱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保罗·瓦雷里——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十分欣赏梁宗岱的才华,瓦雷里在他为梁宗岱写的法译《陶潜诗选》序中说:“我第一个认识的中国人是梁宗岱先生。一天早晨,他来到我家里,年青而且漂亮。他操着一口很清楚的法国话,有时比通常所说的还简炼些。梁先生带着一种兴奋和我谈诗。一说这崇高的问题,他便停止微笑了。他甚至透露出几分狂热。这罕见热情很使我欢喜。”由此可见,梁宗岱和瓦雷里的深厚交情。梁宗岱也深受瓦雷里的影响,他曾说:“因为秉性与气质的关系,无疑地,梵乐希影响我的思想与艺术之深永是超出一切比较之外的;如果我底思想有相当的严密,如果我今日敢对于诗以及其他文艺问题发表意见,都不能不感激他。”(1)作为瓦雷里的朋友,甚至是“弟子”,梁宗岱对象征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也通过自己的力量,把象征主义引入并在中国文坛传播开来。

对于“象征”一词,中国作家有不同的理解。朱光潜认为:“所谓象征,就是以甲为乙底符号。”(2)周作人则认为“象征即兴”,象征在他看来就是“兴”的“新名词”,而梁宗岱则承接周作人的观点进而阐发自己的新的看法:“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而拟义……所谓微,便是两物之间微妙的关系。表面看来,两者似乎不相联属,实则是一而二,二而一。象征底微妙,‘依微而拟义这几个字颇能道出。当一件事物,譬如,一片自然风景映入我的眼帘的时候,我们猛然感到它和我们当时或喜,或忧,或哀伤,或恬适的心情相仿佛,相逼肖,相会合。我们不以摹拟我们底心情而把那片自然风景作传达心情的符号,或者,较准确一点,把我们底心情印上那片风景去,这就是象征。”(3)在梁宗岱看来,象征的逻辑便是“似乎不相联属”的事物之间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象征的深层境界便是要表达主体的感受,自然周遭不過都是主体的具体外化。

从《文心雕龙》引出象征的观点,梁宗岱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融会东西,把纯西方的理论本土化,中国化,此外,结合中国老庄禅学,他提出了象征的两个特征:“一是融洽或无间;二是含蓄或无限。所谓融洽是指一首诗底情与景,意与象底惝恍迷离,融成一片;含蓄是指它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底丰富和隽永……换句话说:所谓象征诗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表无限,藉刹那抓住永恒,使我们只在梦中或出神底瞬间瞥见那弥天漫地的秋声一样。”(4)所以象征的最高境界就是“物我两忘”,在物我之间达到了无间的“契合”。

“契合”是梁宗岱象征理论的基石。他认为:“像一切普遍而且基本的真理一样,象征之道也可以一以贯之,曰‘契合而已。”(5)“契合”是物我的“契合”,而“契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远的“宇宙意识”,梁宗岱认为:“我们尽日在生活底尘土里辗转挣扎。宇宙底普遍完整的景象支离了,破碎了,甚至完全消失于我们眼前了”(6),在“七情六欲”的世俗喧嚣中,人逐渐同宇宙“大我”支离了,人的天性逐渐被世俗的事物束缚僵化,“自由活泼的灵魂”沦丧消失,“物”与“我”不再有交流。由此,梁宗岱回归中国传统古典哲学,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互相依存,具有同根性、整体性和平等性。而波德莱尔又曾说过:“天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一切,形式,运动,数,颜色,芳香,在精神上如同在自然上,都是有意味的,相互的,交流的,应和的。”(7)波德莱尔的“通感说”是梁宗岱“契合”理论的来源,而“天人合一”同“通感说”又是相联系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契合”无间。

出于对“宇宙意识”的关注,梁宗岱提出了“纯诗”的概念。“纯诗”的理论来源于瓦雷里,瓦雷里认为纯诗就是“绝对的诗”,是排除了“非诗歌的杂质”,“以梦幻的状态——至少是在这种梦幻状态中产生的精神状态——的巨大相似性为支柱的世界”(8)梁宗岱在谈到瓦雷里的“纯诗”理论时赞美到:“这纯诗运动,其实就是象征主义的后身,滥觞于法国底波德莱尔,奠基于马拉美,到梵乐希而造极”,“梵乐希底诗,我们可以说,已达到音乐,那最纯粹,也许是最高德艺术底境界了。”(9)由此可见,瓦雷里对梁宗岱的影响,受气启发,梁宗岱认为:“所谓纯诗,便是摈弃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调,而纯粹凭借构成它底形体的原素——音乐和色彩——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起我们感观于想象底感应,而超度我们底灵魂道一种神游物表的光明极乐的境域。”(10)梁宗岱主张摒弃一切其他非诗因素,用最纯粹的“音乐和色彩”,创造出纯粹不朽的宇宙,产生出一种原始的张力,以此来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纯诗”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必须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光明极乐的境域”,洗涤心灵,升华灵魂。音乐是“纯诗”的关键,梁宗岱强调了诗歌的格律,对于诗歌的格律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在中国旧有格律的镣铐上,能够彻底认识中国文字和白话的音乐性。他认为,诗人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制规律,“音乐美”无疑是敏锐地看到当时诗歌创作过于自由的文风而提出的。

“纯诗”理论的提出是为了矫正当时的诗风,“五四”以后由于对古诗的“破”的过度,造成了新诗的过度自由,新诗创作倾向于非诗歌化、散文化,这种倾向使诗歌失去了原本的艺术特征,诗歌的叙事说理味过浓。梁宗岱曾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三种水平:“如果拿花作比,第一种可以说是纸花;第二种使瓶花,是从作者心灵底树上折下来的;第三种却是一株元气浑全的生花,所谓‘出水芙蓉,我们只看到它底枝叶在风中招展,它底颜色在太阳种耀辉,而看不出栽者底心机与手迹。这是艺术底最高境界,也是一切第一流的诗所必达的。”(11)当时的新诗中“生花”之品少之又少,而“纸花”之类者又充斥着文坛,所以梁宗岱认为必须要重建诗歌创作,因为“文艺底目的是要启示宇宙与人生底玄机,把刹那死感兴凝定,永生,和化作无量数欢愉的瞬间”,“一切伟大的诗都是直接诉诸我们底整体,灵与肉,心灵与官能的。它不独要使我们得到美感的悦乐,并且要指引我们去参悟宇宙和人生底奥义。而所谓参悟,又不独间接解释给我们底理智而已,并且要直接诉诸我们底感觉和想像,使我们全人格都受它感化与陶熔。譬如食果,我们只感到甘芳与鲜美,但同时也得到了营养与滋补。”(12)

不可否认,“纯诗”理论强调超自然、超现实的倾向,过分追求“宇宙意识”,实际上脱离了现实,表现出了唯心主义的思想,这也是“纯诗”理论影响不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当时革命的环境下,过分艺术化的思想同社会时代潮流格格不入,导致了“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然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理论主张时,或许还可以挖掘出新的意义。

注释:

梁宗岱.诗与真二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梁宗岱.诗与真[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63.

梁宗岱.诗与真[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66.

梁宗岱.梁宗岱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57-58.

梁宗岱.梁宗岱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71.

梁宗岱.梁宗岱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61.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97.

瓦雷里.瓦雷里诗歌全集[M].葛雷,梁栋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304-305.

梁宗岱.谈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25

梁宗岱.谈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84.

梁宗岱.梁宗岱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17.

梁宗岱.梁宗岱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44,91.

猜你喜欢
契合象征主义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规划CDIO实践教学与武陵山片区需求的契合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