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逝》看鲁迅自由思想的变迁

2018-11-19 10:12刘延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个人伤逝独立

刘延

摘要:《伤逝》是一篇关于恋爱自由的小说,从中我们能看到鲁迅早期那种对个人自由的一贯崇尚,也能看到鲁迅逐渐将斗争重点转移到社会改造的微妙转变。

关键词:自由;个人;社会;独立

《伤逝》发表于1925年,小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为追求婚姻自由勇敢地私奔了,但小说的结尾他们一个抛弃了爱情,一个放弃了生命,充满着现实的悲哀。自由是小说着重探讨的话题,从中能够窥探出鲁迅对自由一词的真正想法。

一、《伤逝》里的“自由”

相处之初,涓生和子君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1)都是与自由和平等相关的话题。两人之间交流的情景,则是“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2)从此处我们得知,涓生是交流的主导者,而子君“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3)像是涓生的学生,是一个被启蒙者。这是子君悲剧的一个伏笔,在二人的同居生活中,涓生后来率先意识到自我独立的重要性,子君却陷于爱情,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家庭主妇。

诚然,五四运动中提倡个性自由鼓舞了一大批青年,但是鲁迅已经从这场运动中发现了弊端,那就是被某种思想洗脑而后的狂热与不顾一切是可怕的,急于求成的年轻人注定要在现实中碰壁。

鲁迅后期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看法在《伤逝》中也有表现。小说里的其他人物是有着鲇鱼须的老东西,涂着加厚雪花膏的小东西,不友好的同事,反对自由恋爱的家长还有嗤笑他们的房东太太,涓生和子君不喜欢他们,可没有办法脱离当时生活着的社会。周遭的一切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涓生和子君就变成了异类。在当时的社会,实现自由又谈何容易。

鲁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虽然崇尚那种“超人”精神,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醒了无路可走”是觉醒者共同的命运。魯迅意识到,如果整个社会环境不改变,就算是个别人高举个性自由的大旗又能如何,因为个人的改造实在是与社会的改造紧密相连。1925年写作《伤逝》,鲁迅其实处在一个很苦闷的情形下,有两件事给鲁迅很大的打击,一是《新青年》团体解散了,过去和他并肩作战的朋友大都远去,只留下他独彷徨。二是由于家庭内部的矛盾,他和二弟周作人的感情破裂,对他打击极大。这两件事也许都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重要性,这在他和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战中已有体现。

二、鲁迅自由思想的转变

1907年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标志着其独立思想的逐步形成。其中《文化偏至论》高扬个性主义,指出“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也。”提出“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人主义绝对自由观。在涓生和子君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早期对自由主义的认识。涓生和子君勇敢地作出选择,追求个人绝对的自由,以一己之诚否定任何外界权威(子君的叔父,涓生的同事)。但两人最后都没有能力继续同居生活,最终悲剧收场,鲁迅由此提醒众人单纯的个性解放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鲁迅写《伤逝》,反映了鲁迅对当时社会实现个人自由的愿景的悲观。参见鲁迅对鹤见祐辅的《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我自己,倒以为瞿提所说,自由和平等不能并求,也不能并得的话,更有见地,所以人们只得先取其一的。”(4)依鲁迅所见,自由与平等不可兼得,想要其一,必要做好牺牲另一个的准备。

鲁迅关于自由主义的争论也能看出他的思想转变。按照胡适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总结起来,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5)很明显能看到胡适所谈的自由主义是站在政府层面上。而鲁迅,从《破恶声论》开始,他的立场就站在民众中,自下而上,将立人作为社会最高理想。因此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可以理解鲁迅对胡适的批判。本来,鲁迅希望麻木的看客中能出现清醒的人,将希望寄予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希望他们成为强有力行动者,反封建反传统的斗士,但后来意识到个人的觉醒是无用的,需要整个社会的觉醒。要想实现彻底的民众觉醒,一点一滴的温和的改良必然需要长时间才有效果,所以鲁迅不愿意否定和放弃暴力革命。这就证明,“在追求民族救亡和现代化的道路上鲁迅也经历了由个人主义、倾向自由主义的立场向集体主义的立场的缓慢转变”。(6)

考虑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有时难免牺牲掉个人去服从社会,因此世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子君同居后整日为小家庭打算,没有为当时更需要她的大社会服务,这种自由没有价值,走向毁灭也在情理之中。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单单是涓生和子君,就是当今社会的人们,也依然面临着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因此鲁迅在《伤逝》中的思考,至今仍在闪光。

注释:

①②③鲁迅,彷徨,伤逝

④顾钧,鲁迅翻译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4,第139页

⑤⑥苏懿,鲁迅与自由主义,第8页,第1页

参考文献:

[1]陈漱渝.鲁迅的自由观及其与胡适的异同[J].鲁迅研究月刊,2006 (3).

猜你喜欢
个人伤逝独立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