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五言诗“总四家而擅美”略论

2018-11-19 10:12房召义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乐府诗气势

房召义

摘要:《诗品》品评鲍照诗曰“总四家而擅美”,细究四家创作,我们可以发现鲍照诗主要总四家之“尚巧似”、气势、骨力。独出的地方是他还深受乐府诗的影响,为诗歌开辟了一条清新鲜活的道路。

关键词:尚巧似;气势;骨力;乐府诗

钟嵘《诗品》作为五言诗的专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它从五言诗的角度,对梁及以前的一百二十二位诗人作了经典性评述,这些评述大多能极其准确地抓住各个作家的创作特色,源此我们可以大略地掌握这些作家的创作风貌。《诗品》评鲍照曰:“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1)详细研读这些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鲍照诗主要总四家之“尚巧似”、气势、骨力。独出的地方是他还深受乐府诗的影响,为诗歌开辟了一条清新鲜活的道路。

一、“尚巧似”

“尚巧似”即“直寻”,即但写所见,情有所感,眼有所见,辄可成诗,写法上亦包括写实的意思(2)。“尚巧似”反映了钟嵘重自然的文学观,这一特点,张协、颜延之和鲍照比较一致:“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旸谷。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清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张协《杂诗》之四)(3)诗里对秋林作了细致的描写:“丛林森如束”写出了他对秋林独特的视觉印象,由此而生发感慨:感慨时光的飞逝,叹人生短暂等。“炎天方埃郁,暑晏阙尘纷。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4)“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也对自然景物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然后抒发时光易逝并其他难以言说的感慨。

鲍照类似的作品亦不在少数,如《学刘公干五首》之四:“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玉池。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5)这里对荷作了极为细腻的描写,仔细玩味此诗,并联系鲍照“才秀人微”的事实,不难发现诗背后的深意:荷之脱俗资质,实在是比喻自己。“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实在有荣宠失去的担心。再如《玩月城西门廨中》“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客游厌苦辛,仕子倦漂尘……”(6)更是对月亮进行了细腻的拟人化的描写,而以月亮为感情的触发点,作者想起了远方的“情人”,想起了“客游厌苦辛,仕子倦漂塵。”这时时萦绕心头的游宦之苦和思念之情。

对照以上三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鲍照在“尚巧似”这一写法上,对前人的继承,正如刘勰所总结的一样:“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7)但除了诗中表现的感情更加复杂全面,包括仕途心路和游宦之苦、思念之情外,写法上并没有特别的创造。尽管他对诗中自然物的描写更加细腻,并有更多的感情色彩附着。

二、气势

势,是一种形体的动感,力量的运动趋向。它既可以表现为流动过程,亦可表现为将发未发之状态(8)。即刘勰在《定势》篇所言:“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这方面的特色,钟嵘主要拿鲍照和颜延之进行了对比。他说鲍照“驱迈疾于颜延。”由于颜延之的诗主要以应制为代表,即钟嵘所说的“经国文符”,所以他的作品用典较多,诗势多迂曲典正,但必然的也不够流畅,并且常有一些套话如《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的“虞风载帝狩,夏谚颂王游。”《拜陵庙作诗》的“周德恭明祀,汉道遵光灵。”即使非应制诗,如《北使洛诗》、《还至梁城作诗》,气势也依然典重舒缓,并时有典故穿插其间,以至于显得拘束。

鲍照“驱迈疾于颜延”的诗主要以乐府诗和民歌体诗,如《吴歌三首》其二:“夏口樊城岸,曹公却月楼。观见流水还,识是奴泪流。(9)”即景写情,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郁积到不发不可的地步,但又没有高山瀑布一样的落差,而像涓涓细流,缓缓流淌,没有婉转曲折,感情气脉虽不是一泻千里,却也缓缓向前,没有迂曲。还有古诗《学古》:“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怅忆情亲。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10)此诗是要表达传统的及时行乐主题,但抒情已经比上一首浓烈,诗中的气脉流动明显快于上一首,即景而出,一气灌注,读来令人感到透辟而畅快。

鲍照诗的“驱迈疾于颜延”是一种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正由于文气的驱使,鲍照的部分五言诗,特别七言诗和文给人一泻千里的感觉,他用浓烈真实的情冲击了玄言的余响,这一创作实践吻合了钟嵘的文论思想。《诗品》之所以拿鲍照和颜延之比气势,或许就是因为他们之间强烈的反差。

三、骨力

骨,指由结构严密的言辞表现的事义所具有的力量,骨借言辞以表现,而并非言辞。(11)事义所具有的力量,必须要真,真才有骨力。我们先看谢混的《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

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惠风荡繁囿,白云屯层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蹇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岁月,

迟暮独如何。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12)

其中“水木湛清华”的“湛”字,李善注为“水不流也”,在句中解释不通,当从《说文解字》卷十一水部:“湛,没也。从水甚声。”和上句一起意为“太阳落山了,禽鸟聚拢在一起,不时鸣叫。天色渐晚,西池的水色花木正沉没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全诗透露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果结合谢混的经历以及谢家作为世家大族逐渐没落的现实,诗里还隐隐透出一种难言的感伤。在谢混现存有限的几首诗里,几乎都有此种情感的流露,如《送二王在领军府集诗》、《秋夜长》等。这些诗中流露的感情不能说不真,但总有一种暮霭沉沉的感伤,所以说骨力不强。

相反鲍照的诗,且不说其情采飞扬的文和赋,则表现的是充盈的生命的张力。鲍照所处的刘宋,门阀的势力依然强大,才秀人微的他在仕途上所面临的现实远远残酷于谢混,但他表现出来的多是积极进取的风貌,尽管诗中多有牢骚,这些牢骚也是进取中的牢骚,反而显得感情异常的真实:“……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13)(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这里对战场情形的精细描写,非亲历战场者不可为之。最后志向的显现,无不透露着风尘气、丈夫气和生命力。堪称当时诗坛的一支奇葩,对后来唐代的边塞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如《代别鹤操》“双鹤识起时,徘徊沧海间,长弄若天汉,轻躯似云悬。幽客时结侣,提携游三山,青繳凌瑶台,丹罗笼紫烟。海上悲风急,三山多云雾,散乱一相失,惊孤不得住。缅然日月驰,远矣绝音仪,有愿而不遂,无怨以生离。鹿鸣在深草,蝉鸣隐高枝,心自有所存,旁人那得知。”(14)这是一首乐府旧体,写夫妻离别的诗(当然也有隐栖的难言之隐及其他难以言说的心事),它最早以别鹤为夫妻离别意象。他所表现的夫妻感情,不同于世家大族的夫妻(这类夫妻在感情上有很多掺杂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他们是生活中相濡以沫的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诗所表现的感情真于、浓于谢混的诗。钟嵘所说的“骨节强于谢混”,情况大体如此。

四、乐府诗

鲍照的乐府诗以“代”体和“拟”体居多,前者多另立新意,别有寄托,后者则多表现传统题材。这些诗集中体现了鲍照诗的几种特色:气势流畅,抒情的普世性,乐府古诗化等,葛晓音教授《鲍照“代”乐府体探析》已经有深刻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本节只拟对鲍照乐府诗中的民歌色彩浓郁的《吴歌三首》、《采菱歌七首》进行简单的分析。如《吴歌三首》其一:“夏口樊城岸,曹公却月戍。但观流水还,识是侬流下。”(15)《采菱歌七首》其一:“騖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16)从这两首诗来看,鲍照的民歌体诗在内容上不外写民间生活的闲适惬意及男女恋情,除感情比较真挚天然之外,没有特别的创造。但在晋宋之交,玄言诗的影响尚未消歇,诗歌创作以用事为标榜(如颜延之)的时期,鲍照的实践却有开风气之先的功绩,他开创了一种清新流畅的诗风,为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鲍照之后的南朝时期,上至皇室,下至一般文人,都有学习民歌的现象。如:“齐武帝布衣时,尝游樊、邓。登祚以后,追忆往事,作《估客乐》,使宝月奏之管弦。月又上此二曲,凡四章。”一般文人如康宝月、汤惠休、道猷(后二者的诗已非完璧,但既然同列于《诗品》,此类作品亦当不少。)基于这种事实,“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17)以及“颇伤清雅之调”,当更多指鲍照诗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违反传统诗教观,而非指他学习民歌的结果。当然,萧子显也难免有贵族的偏见掺杂其中,因为雕藻淫艳者多矣,非仅仅鲍照为之。况且,鲍照学习民歌的作品,真正雕藻淫艳者并不多。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鲍照诗的“諔诡”和“靡嫚”。据刘盼遂说,“諔诡”即倜傥,余以为即杜甫所言“俊逸鲍参军”之“俊逸”也。(18)这主要是鲍照诗抒情浓烈,气势流畅而言的。至于“靡嫚”,即妍丽,主要指形式的华美,包括用典、设色等,鲍照诗的这些特色,已为学者所详细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综上所述,钟嵘对鲍照的品评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他的创作特色,只是对他学习民歌的作品评价有失公允,因为这些作品恰恰反映了鲍照敏锐的文学触角。这也反映了钟嵘文学思想中模糊的一面:他既追求文学新变,又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学观的束缚。这并没有对鲍照作品的流传造成太大影响,鲍照正是以卓越的创作实绩,获得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注释:

《钟嵘<诗品>校释》,吕德申,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00页。

《文选》李善注,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414页。

《文选》李善注,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356页。

《鲍参军集注》,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页。

同上第392页

《<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9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51页。

《鲍参军集注》,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07页。

同上,第3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強,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38页。

《文选》李善注,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299页。

《鲍参军集注》,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5页。

同上第164页。

同上第206页。

《鲍参军集注》,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07页。

《南齐书》,萧子显著,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908页。

《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2页。

参考文献:

[1]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萧子显著.南齐书[M].中华书局,1972.

[3]杜诗详注[M].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

[4]李善注.文选[M].上海书店,1988.

[5]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1996.

[6]刘勰著.<文心雕龙>注[M].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乐府诗气势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乐府诗
既有惊喜,又有气势 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报道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让句子有气势
排比,让写话更有气势
贵州的山
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