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历史化视角下的《三个火枪手》

2018-11-19 10:12赵黎韩兆彬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大仲马

赵黎 韩兆彬

摘要:《三个火枪手》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路易十三执政期间,国王的火枪手卫队与红衣主教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中虽涉及到历史上的红衣主教黎塞留、英国公爵白金汉等真实人物,但大仲马采用“去历史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与构思。在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解构中,保证了《三个火枪手》中人物的完整与情节的流畅,使其成为了构建在历史之上的通俗小说。

关键词:《三个火枪手》;去历史化;大仲马

大仲马曾说:“历史是墙上的一枚钉子,用来挂我的小说。”虽然他是凭借浪漫主义戏剧声名鹊起,但真正流传至今的还是《三个火枪手》、《玛戈皇后》等通俗历史小说。大仲马的小说依托于历史背景,对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进行杜撰与叙事。在叙事中,又有去历史化的倾向,使历史灵活为小说内容服务。

历史,真实记载了人类活动的进程;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前者为实,后者为虚。然而大仲马的历史通俗小说,巧妙地在其中取得平衡,亦真亦幻,亦虚亦实。下文将以《三个火枪手》为例,探讨小说中的历史建构与消解。

一、歷史架构

《三个火枪手》的故事以加斯科尼人达达尼安的出场而展开,他生活在骚乱不断的17世纪法国。他前往巴黎,经父亲的故人德·特雷维尔的引见,参与了国王的火枪手卫队。达达尼安认识了三个火枪手朋友:成熟稳重的阿多斯、骄傲单纯的波尔多斯、风流机智的阿拉密斯。四人忠心耿耿为国王效力,先后破解了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阴谋、惩处了女间谍米拉迪。

作为一本历史通俗小说,其实达达尼安等人皆有现实原型。撰写《三个火枪手》的念头,来源于大仲马在图书馆无意间的阅读。他发现了一本名为《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长达达尼安先生回忆录》的书,里面详细记载了火枪手的所见所闻,书中亦提及达达尼安曾遇见阿多斯等三位年轻人。大仲马起初以这三个名字为杜撰或假托,因为他们的拼写“Athos”、“Porthos”、“Aramis”就像是奥林匹斯天神的名字,但通过阅读德·拉费尔伯爵的回忆录,大仲马惊奇地发现阿多斯等人的名字也出现在其中,这位德·拉费尔伯爵正是小说中德·特雷维尔的化名。达达尼安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被国王屡次表彰的火枪手队长查理·德·巴兹·卡斯德尔莫,后追封为达达尼昂伯爵,他也是另一位红衣主教马萨林的家臣,两人的密切关系亦被大仲马编入续作《二十年后》中。

大仲马除了挪用真实历史人物外,还选取了不少历史事件作为小说背景。《三个火枪手》开篇就交代了达达尼昂离家前的社会环境:“1625年,进入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领主之间争斗不断,国王与红衣主教势不两立。”(1)这正好是历史上红衣主教黎塞留上位执政的第二个年头,而他任期内的重要战役——罗塞尔之战,也被《三个火枪手》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在小说中,来自英国的白金汉公爵经常往来英法二国,行事果断灵活。他在历史上也的确受到英国国王的恩宠,权倾一时。

二、历史消解

常见的传统历史小说有两种:一种是用跌宕精彩的叙事手法去还原真实历史人物的人生,严格按照现实脉络,添补进去的只有细微不同或心理活动。如姚雪垠的《李自成》。另一种则更为普遍,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历史大环境下虚构人物的生活际遇。如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的哀歌《飘》、俄国卫国战争背景下的《战争与和平》等。显然,大仲马不同于前两者。他既保留了部分真实存在的人物与事件,又虚构了人物之间的关联,杜撰了他们的遭遇,以便让历史更好地服务小说。

在《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长达达尼安先生回忆录》一书中,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米拉迪、博那西厄太太均是惊鸿一瞥,被简单提及。三个火枪手是最常见的巴黎纨绔子弟,达达尼安在特雷维尔的办公室里与他们有一面之缘;米拉迪是达达尼安的露水情人,一位被流放的不幸侍女;博那西厄太太甚至没有相关的叙述,仅仅是一笔带过的人物。但是在大仲马的构思与改编下,阿多斯等人成为了本书的最核心人物,甚至书名也直指他们三人。为了让小说的冲突性更强,大仲马把相似的三个人物改编成性格迥异的火枪手,进而制造笑料、推动情节发展。阿多斯的重情重义、沉稳成熟使他成为领军式人物,牵引着达达尼安在磨砺中成长。两人甚至情同父子,阿多斯经常称呼他为“我的儿子”,并在他每次受挫时充当精神导师。然而阿多斯也有弱点,他受过情伤,所以对女人的态度总是淡淡的,每逢情感压抑时都嗜酒如命,这一弱点为后文重逢米拉迪埋下伏笔,让阿多斯摇摆在旧情和忠诚之中,使其性格更为有血有肉。波尔多斯虚荣又好面子,心思简单纯正,在屡次行动中都表现的最为冲动。阿拉密斯则具备双重性:一面宣称自己的宗教信仰与修士理想;一面又在女人堆中左右逢源。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笑料频出,为行文增添了乐趣,使达达尼昂等四人的冒险张弛有度。如果说大仲马对火枪手的改编还依照了一定原型,那么他对于女性角色的改写则充满了颠覆性。

米拉迪从被流放的侍女摇身一变,变成了游走于多方势力间的女间谍。她充分利用自身的美貌、聪明,行事毒辣,为牟求自身利益而不惜伤害他人,哪怕到了最后的审判环节,她仍然使出浑身解数,让跟班和达达尼昂产生了动摇。博那西厄太太则是真善美女性的化身,达达尼昂的真爱。大仲马还特意为她安排皇后侍女的身份,打通宫内宫外两条叙事线索,解释了小说中发生很多次的偶然事件。米拉迪和博那西厄符合读者对通俗小说的想象,象征着荡妇与天使的两种女性角色。

大仲马对红衣主教黎塞留的解构则呈现出平面化的倾向。在历史上,黎塞留是手腕强硬的政治家,后世评价不一、毁誉参半:他解决了教徒、贵族的骚乱,获得了三十年战争的胜利;但渴望权力、架空国王,行事残暴。黎塞留的复杂人性于小说《三个火枪手》并无益处,毕竟通俗小说最喜闻乐见的是绝对的正邪之分。所以大仲马忽略了黎塞留的多面性,直接将其平面化为邪恶之人,与国王代表的正义形成鲜明对比。论起根源,大抵是主人公火枪手必须代表正义,那么他们效力的国王就得象征着公理。同时,英法之间渊源颇深的矛盾关系、黎塞留和白金汉复杂的牵制关系也被平面化。他们的矛盾起源居然是因为安娜皇后——安娜和白金汉两情相悦,黎塞留表衷心但被忽略继而妒火中烧,策划了钻石项链事件。黎塞留想让安娜在路易十四面前露馅,然由于火枪手们的鼎力相助,解除了皇后的危机,但很快,矛盾升级为历史上著名的罗塞尔之战。关于这次战役的始末,大仲马直接解释为“对于黎塞留来说,这场战争……是对情敌进行报复……在全欧洲人面前让英国丢脸,也就是在王后面前让白金汉出丑。从白金汉方面来讲……他所要进行的,也是一场个人的报复行为。”(2)历史人物对于大仲马而言,可以按照行文线索进行随意地揉捏,从而让作品的故事性更强。

作为当时报纸的连载小说,《三个火枪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这才是畅销通俗小说最必备的特征。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读者,大仲马抛弃了宏观的历史视角和复杂的历史人物剖析,以通俗易懂来适应大众的口味,使读者在离奇畅快的情节中满足阅读快感。

大仲马小说中呈现的“去历史化”,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和情节。他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挑选和改编,均是有裨益于小说主题或故事。200多年前,他的通俗小说连载于报纸之上,被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畅销读物。在他诞辰200周年时,终于被迁葬在法国先贤祠。这是“去历史化”小说的赞誉,也是通俗文学的胜利。

注释:

《三个火枪手》大仲马著 金孩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页

《三个火枪手》大仲马 金孩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416页

参考文献:

[1]大仲马,金孩译.三个火枪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樊丽芳.《三个火枪手》——法国历史通俗小说典范之作[D].湖南:湘潭大学,2009:1-5.

[3]卢岚.大仲马,从现实到神话[J].作家,2003,1:51-56.

猜你喜欢
大仲马
大仲马道歉
大仲马道歉
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贴合——大仲马历史小说的价值阐释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跟上帝决斗
法国出版大仲马不为人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