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视域下对《好小伙布朗》的分析

2018-11-19 10:12陈晓奇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自我

陈晓奇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分析概念也广泛应用于治疗领域以外的领域,如心理分析文学批评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阐述了他的无意识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一个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心理结构模型。心理分析文学批评采用弗洛伊德和后来的心理学家的方法来解释文本。他们认为,文学文本,像梦一样,表达了隐藏的潜意识的欲望和焦虑。

关键词:心理分析;自我;本我;超我;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人类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植根于潜意识的非理性驱动决定的;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弗洛伊德把人的人格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自我,本我,超我。后来心理学研究中又提出人会受到三个原则影响的理论,即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如果心理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那么它一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文本,因为这些文本是关于人类行为的。

《好小伙布朗》的作者是霍桑,他是象征主义大师。他笔下创作的人物名字有许多象征意义。例如,年轻的好小伙布朗(布朗在英文中的书写与棕色一词相同,而棕色是一种混合了白色、红色和黑色的颜色)所以,白色暗示着善良,纯洁的内心。红色是激情的象征,每个人都无疑例外的对心之向往的事物充满无限激情。黑色表示隐蔽,黑暗,模糊。而他的妻子菲丝(在英文中与信仰一词相同)这意味着布朗深爱并相信他的信仰和妻子。而在森林中遇到的老人象征着撒旦。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好小伙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布朗,不顾妻子菲丝的劝诫,坚持去赴魔鬼的约。与撒旦在森林里共度一夜的故事。

塞勒姆村是一个充满光明和秩序的地方,而森林是一片充满黑暗和未知的恐怖之地。所以布朗的旅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场心路历程。

一、本我和超我的斗争

首先,年轻的布朗被他的本我驱动着去森林赴魔鬼的约。尽管他害怕自己的行为,几经纠结与挣扎,徘徊在森林的路口许久,最后无论如何,他都想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第一次的角逐中本我占胜了超我。但布朗在森林里遇到魔鬼时,他又开始恢复理智。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这时发生的事情引发潜在的无意识(自我和超自我)的出现。与此同时,他的超我占据了上风,他决定不再往前走。他说:“朋友,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我不会在这事上再让步”。但当他发现他的妻子菲丝将加入魔鬼的崇拜者阵营中时,布朗决定带她回来。他尖叫着向前走去。呼喊着他妻子的名字,这又何尝不是对他自己内心理智与信仰的呼唤。

第二天,年轻的布朗想起了荒芜的森林,不知道发生的事情是梦还是现实。霍桑将布朗与魔鬼的相遇描述为一场梦中的愿望实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也提出人能够通过梦境将愿望实现的理论。这极大地改变了布朗。他无法平静地度过余生。他在唱圣诗的时候,听到崇拜魔鬼的人的歌声。尽管年轻的布朗表现得像个圣人,但他内心深处有个压抑的愿望,想要满足本我(换句话说就是探索未知)。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本我和超我在战场上的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有时本我胜利有时超我胜利。而布朗本我胜利带给他的结果是可悲的。

二、快乐原则与道德原则的斗争

要想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段旅程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背景、时间和地点。在明确无误的欲望力量的推动下,布朗从塞勒姆村来到了森林里。因此,在一个层面上,这个村庄可以等同于意识,森林等同于无意识的黑暗深处。但是,更准确地说,作为一个体现着社会规则和道德秩序的地方,这个村庄类似于布朗内心要保持的道德原则,也是良心,精神的道德抑制剂;而森林,作为一個野生的,未经驯服的富有激情和充满恐怖的地方,是具有神秘新奇的存在,类似于布朗内心想要探索的,要保持的快乐原则。作为这两个对立力量之间的调解者,布朗本人为了要维持现实原则内心痛苦不堪,他试图达到一个平衡,但由于无法做到这一点而被不断折磨,直至承受不了到最后内心崩溃。为什么他不能调和这些力量?他的困境是人类的困境吗?当然,霍桑暗示,我们不能总是呆在村子里,在森林之外。我们迟早都要面对撒旦。面对我们内心的魔鬼。

与弗洛伊德一样,霍桑也看到了过度压抑自我的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暴虐超我的发展,为了快乐原则不顾一切。霍桑不愧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笔下的布朗,不仅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受害者,更是一个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无法自我调节的心理病人。

参考文献:

[1]钟毅,金开龙.《好小伙布朗》中的象征手法解读[J].安徽文学,2011.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自我
认同的崩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