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中的“希腊之光”

2018-11-19 10:12张坤平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

张坤平

摘要:作为西方文学的嚆矢,希腊文学辉煌灿烂、绚丽多姿,其万丈光芒不仅照亮了整个希腊,还随着历史的车轮播撒后世——那些原本为希腊独享的人本精神、英雄主义、悲剧意识、史诗格度等早已遍及西方文学的各角各落。法国文坛巨擘雨果,无疑也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人道主义,承接希腊的人本精神而来,终令万众敬仰。除此,他的作品中亦多方面彰显希腊文学的流风余韵,特别是《悲惨世界》,更是处处折射出“希腊之光”。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希腊之光;人道主义

希腊文学,作为西方文学毋庸置疑的源头,从一开始便显现出了它的巨大成就与迷人魅力。神话、史诗、戏剧三足鼎立,各显风骚;它们不仅灿烂了整个希腊的夜空,而且还绵延发展,泽被后世。希腊文学中彰显的那些人本精神、英雄主义、悲剧意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因素等,也都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路传递播撒——这束希腊之光闪耀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终万众瞩目、万古流芳!

当然,不胜枚举的欧美文学巨匠或直接瓣香于此,或间接汲取养料,皆都受益无穷。而在此之中,雨果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作为希腊文学的受益者,作品中也不时彰显希腊之光。人道主义的理想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点证明。雨果“无疑是世界上怀着最澎湃的激情、最炽热的理想、最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去写小说的小说家,因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灿烂的光辉与巨大的感染力”[1]。而这在雨果1862年完成的作品《悲惨世界》中体现得尤为淋漓。《悲惨世界》这部鸿篇巨制,以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史诗笔法描绘了一幅19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悲惨世界图。与此同时,也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呼吁仁爱与温情。当然,除人道主义之外,希腊文学的一些其他因素亦在作品中得以彰显。

一、痛击黑暗社会、宣扬人道主义的经典巨著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与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2]无疑,整个希腊都笼罩在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之下,而且自此以降,这种人本意识也一直绵延不绝,以后更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涵。后世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无一不根源于此。

雨果,则在继承前人人道主义的基础之上产生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并将其推向了另一个高峰。曹让庭说过:“雨果是拥有人道主义思想最突出的一个作家。”[3]的确如此。在“最能体现雨果人道主义精髓”[4]的《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中,雨果用自己的一支笔极致书写了底层民众的凄怆生活,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给予他们以巨大的怜悯、慰藉与温情,指导他们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当时那个逼人为兽、逼良为娼的冷酷社会以及虚伪血腥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极力鞭挞,以及对身处其中的劳苦群众悲惨境遇的无比同情。

《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被当场抓住偷了一只面包而被判服五年苦役。服役期间,他因不服判决而四次越狱,换来的则是长达十九年的监禁。监禁生活中,他活得连狗都不如。好不容易刑满出狱,本想着能够迎来新的人生,可一张黄色身份证却彻底粉碎了他的希望。仅仅是偷了一块面包,还是未遂,更何况他已经坐了十九年的牢赎罪,然而社会对其却何其苛刻!无疑,资产阶级法律纯粹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它一丁点儿也保障不了穷人的利益。善良美丽的芳汀,遇人不淑,被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多罗米埃诱惑失身,怀孕后更是惨遭抛弃。尽管心疼如绞,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勇敢地直面人生。在去滨海蒙特勒伊找工的途中,她将女儿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夫妇的店中。可是单纯的她哪里知道所托非人?唯利是图的德纳第每月索要大笔赡养费,起初她通过做工拿到的工钱勉强可以应付。但后来,她被工厂解雇,没有了经济来源。可丧尽天良的德纳第又岂会轻易善罢甘休,依旧以珂赛特为借口一次又一次地狮子大开口。无奈,她只有卖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发和牙齿。后来更是在生计的逼迫下,统统都卖了——成为了妓女。甚至,之后竟因在街上对一个百般戏弄与欺侮她的公子哥儿稍作反抗而被警察逮捕判刑。呵呵,何其讽刺!这资产阶级的法律哪有什么丝毫道理可言?而可怜的少年珂赛特的遭遇更是令人唏嘘叹惋、倍感心酸!想想她之前未远离母亲时的样子吧:衣服精致,身子结实,两颊鲜艳——活脱脱一个小仙女模样!可在德纳第夫妇家中,她整日“楼上、楼下,不停地洗、刷、擦、扫、跑、忙、喘、搬重东西,做着各种笨重的工作。”[5]以至于珂赛特到了8岁,尽管极其年幼,可她那副愁相,人們觉得那简直是老太太的脸。——至此,“这幅穷人受难图也就画全了,男人、女人、儿童,三个人物代表了所有穷人,代表了这个悲惨世界。”[6]而在这些血泪斑驳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愤怒与控诉、怜惜与哀矜之情也极致彰显。

当然,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更大程度地表现为“仁爱”“慈善”以及“道德感化”的巨大力量与作用。正直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无疑是人道主义的坚定贯彻人。他一直摩顶放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个冷硬似铁的社会增添温情的星星之火。冉阿让对其恩将仇报,偷走了他的银器,之后被警察逮捕。他对此并未大发雷霆,反而异常温和地帮其圆谎解围,甚至更将自己的一对银烛台也赠予了他,希望他做个诚实的人。主教以德报怨的道德感化力量无穷,竟使已给社会判了罪并准备对其进行报复的冉阿让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冉阿让为之前的行为而真心忏悔,他决定要传承米里哀主教的仁慈博爱,并将其播撒在这个穷苦人民的悲惨世界之中。之后,他便隐姓埋名,并苦学技术,兴办企业,救济贫苦百姓,最后更是成为万人敬仰的马德兰市长。然而好景不长,商马第事件使冉阿让身份暴露,不得已,他又开始了另一段苦难生活。纵使不为人谅解,冉阿让依旧未改初心,始终以博爱回馈这个向他张开血盆大口的社会。他努力抚养小珂赛特,使其蜕变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美丽姑娘。更有甚者,面对疯狗般死咬着自己不放的警察沙威,他也彰显了无穷的仁爱精神。当起义战士把枪决沙威的任务交付于他时,他并没有以暴制暴来一雪前耻,反而宽宏大量地将沙威放虎归山。而沙威最后的投水自尽也昭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最终胜利。

可以说,雨果始终站在穷苦大众的立场上,为其发声、为其呐喊。这种从古希腊流传至今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雨果这里无疑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与张扬。

二、反抗社会与命运的英雄悲歌

英雄主义与悲剧意识也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精髓。希腊的神话与史诗刻画了大量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阿基琉斯等,他们身材健美、聪明睿智,敢于反抗强权、抵抗命运,不惧艰难与牺牲。可是,在宿命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会饱受苦难、折磨,甚至最后更在命运铁蹄的践踏下溘然长逝,彰显出一种令人震颤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古希腊对英雄力量的极致歌颂,不仅“体现着希腊人对自然的抗争和一种尚武精神,也表达出人类的自信和乐观精神”[7]。也正因为他们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所以面对苦难才没有退避三舍,反而迎难直上。即使他们囿于命运的桎梏最终失败乃至身死,也丝毫不减他们的伟大人性光辉。然而,这种大无畏的顽抗在神秘恐怖的宿命面前相形見绌,甚至不堪一击。其实,希腊文学中的这种悲剧魅力正“在于通过‘悲反射‘喜,通过‘苦难显示‘崇高,透过‘毁灭彰显‘希望。它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真理: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却永远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8]凡此种种,都在《悲惨世界》这曲反抗社会与命运的英雄悲歌中有所反映。

谁都不可以否认冉阿让是一个英雄。纵使他有过前科,但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他早已改过自新,将人道主义视为毕生信仰。商马第的横空出现却使原本平静的日子陡生波澜。其实,这本是一个好机会。商马第无权无势,也没有自辩能力,既然警方一口咬定他就是冉阿让,那么只要冉阿让自己秘而不宣,待这一案件了结,他也就可以真正高枕无忧了。可冉阿让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反而备受良心的煎熬与拷问,甚至一夜之间白了头发。但经过内心激烈的交锋后,他仍然选择了挺身而出,供认一切。即使这意味着他将失去所有。果然,他再一次锒铛入狱。为了完成对芳汀的誓言,他再一次向无情的法律宣战——越狱了。之后,他到德纳第家赎回了珂赛特。诚然,冉阿让很爱珂赛特,毕竟此时的他已一无所有,珂赛特是他唯一的幸福与支柱。可他生命中的唯一却爱上了一个穷青年马吕斯,这让冉阿让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因而当他知道马吕斯要去参加巷战九死一生时,他异常惊喜。可这狂喜并没有维持多久,善与恶在他心中再次剧烈搏斗。最终,他选择成全珂赛特的爱情,并去街垒参加了惨烈的巷战,最后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背着昏迷不醒的马吕斯潜逃下水道,将其送至吉诺曼家后却又悄然离开。再后来,冉阿让又将珂赛特送至马吕斯身边,并留下了近60万法郎的巨款。至此,冉阿让便真得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了。

冉阿让自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洗礼以来,就立誓要做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始终在用他的积极向上,用他的仁爱宽容,用他的人道主义同冰冷的社会相搏斗和抗争。而且,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己,彰显了无穷的英雄力量与崇高精神。可是,残酷的命运却一次又一次摧毁他的努力。“虽然他最终达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却无法躲避自身的被毁灭;虽然他一生帮助了许多被压迫者,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遭遇。”[9]英雄主义与悲剧精神在《悲惨世界》这曲反抗社会与命运的英雄悲歌中,无疑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联袂的史诗传奇

众所周知,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两位天神: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前者乃日神,庄严持重,代表着光明与理性;后者为酒神,整日饮酒作乐,放纵欲望,代表着狂热与非理性。受两位天神不同特点的影响,文学史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派,分别主张不同的文学理念:阿波罗式注重理性的传统创作,狄俄尼索斯式偏向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化。毋庸置疑,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思潮是狄俄尼索斯文化思想的最完美体现,而后期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则更多的是阿波罗文学倾向,用理性的思想来评价社会现实。[10]雨果是法国浪漫派的领袖,他的作品大多体现着狄俄尼索斯文化精神。然而,他又“力图把浪漫主义所推崇的伟大和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结合起来,认为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才是艺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11]。因而,在他的小说中,虽然狂热的浪漫主义占主导,但是对社会颇为理性地剖析、对战争极尽细腻地描绘等,亦穿插点缀其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水乳交融、珠联璧合,共同造就一幕幕经典的史诗大戏。无疑,《悲惨世界》正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联袂上演的史诗传奇。

首先,小说独特的人物和变化莫测的情节均体现出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主人公冉阿让普通却又极不平凡,他体质强壮,举重若轻,而且身体轻捷泠然,活像一只飞鸟飞虫,能够借力飞檐走壁。而他一生遭遇之离奇跌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商马第事件暴露了冉阿让的身份,他再一次越狱。虽然他带着珂赛特到了巴黎,但是仍被嗅觉比猎狗还灵敏三分的沙威觅到了踪迹。沙威和他的助手们将冉阿让逼入死胡同,形势千钧一发。在这危如朝露的时刻,冉阿让突然急中生智,利用他那身飞檐走壁的绝技,以一根灯绳敏捷地越过高墙,落到了修道院里。更加巧合的是,在修道院里,他见到了被他救过性命的福舍勒旺。福舍勒旺将他与珂赛特掩藏起来,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能长时间地隐居修道院,他们必须要先离开,然后才能变更身份光明正大地进去。冉阿让同福舍勒旺商定,自己躲进死去的修道嬷嬷的棺材中,到了坟场,由福舍勒旺灌醉埋葬工人梅斯千爷爷,这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逃离。计划看似万无一失,可终究赶不上变化——梅斯千爷爷突然去世,新来了一个叫格利比埃的汉子。论武力,福舍勒旺万万敌不上这个年轻且壮实的人。情况变得危急起来,多耽误一秒就多一分暴露的危险。然而,福舍勒旺终计上心头,趁其不备偷走了格利比埃的白色纸片儿,迫使他离开公墓。冉阿让这才得以成功脱险。——这些情节紧张与舒缓交织,必然与巧合并存,令读者之心忽上忽下,随人物命运波动起伏。其实,书中类似如此般扣人心弦的场景数不胜数,作者极尽夸张离奇之能事,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情节也愈发张力十足。

其次,小说也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丰富的历史内容,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以偌大的篇幅描绘了法国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生活图:虚伪的法庭、可怖的监狱、偏僻的小城、新兴的工业城镇蒙特勒伊、藏污纳垢的客店、巴黎大学生麇集的拉丁区、惨绝人寰的滑铁卢战场、硝烟弥漫的街垒等皆显示其中;富人们的骄奢淫逸、灯红酒绿,穷人们的悲怆凄苦、啼饥号寒亦表现在内。雨果呕心沥血绘画出的这幅触目惊心的长卷,绝不是他的向壁虚造,而全都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对此深恶痛绝的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用锋利的笔尖毫不留情地戳破华丽的幕布之下隐藏的所有罪恶。除此,雨果对战争的描述也力争忠于历史。滑铁卢战役的绘写虽然是大刀阔斧式的,但是事件的发展顺序、每一个重要细节,都不违背历史事实,拿破仑的惨败也早已命中注定,这些都是现实主义的观点。

总之,《悲惨世界》已然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艺术境界。这部史诗通过对薄如蝉翼、贱如草芥的人物命运,撼天动地、惨烈壮观的战斗场面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场景的描摹刻写而令无数读者心灵为之悸动震颤。

四、结语

总之,作为西方文学的发端与滥觞,古希腊文学无疑垂范后世,功不可没。雨果无疑是其中深受这流风余韵熏染的一位文学巨擘。首先,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足以享誉世界。他始终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以其淑世情怀彰善瘅恶,无所顾忌地披露和通诋那个粗鄙浊臭的社会。在他的皇皇巨著《悲惨世界》中,这种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现地尤为尽致淋漓。除此,在这部小说中,平民英雄冉阿让身上的积极向上的崇高力量以及同命运搏击的悲剧精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联袂成就的史诗风格,也都是希腊之光烛照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柳鸣九.文学史:法兰西之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5.

[2]郑克鲁,蒋承勇.外国文学史[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3]罗国祥.雨果学术研究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21.

[4]寒冰.《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浅析[J].法国研究,1985 (04):89.

[5]雨果.悲惨世界[M].金孩,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343.

[6]郑克鲁.法国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8.

[7]刘绿宇.希腊神话的人文精神[J].南都学坛,2006 (06):75.

[8]付丽萍.英美文学中希腊神话的浪漫主义足迹与文化积淀[J].芒种,2012 (16):35.

[9]杜进.冉阿让:人道主义的追求者与殉道者[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 (02):46.

[10]冯艳.谈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DB/OL].http://www.lwlm.com/yingmeiwenxue/201112/599855.htm,2018-8-16.

[11]柳鸣九.法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32.

猜你喜欢
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
雨果剃发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雨果的“谎言”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