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女作家尤今作品评议

2018-11-19 10:12王长羽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王长羽

摘要:尤今是东南亚华文女性作家中少有的高产作家,更是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恪守“真、善、美”的创造标准。她的作品取材真实、感情真挚,旨意良善、弃恶扬善,辞藻优美、清新隽永,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钟爱和推崇,给华文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华文女作家;尤今;作品评议

中国有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业长”。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冰心先生也一直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本好书,一生财富。读好书、读一流的书、读经典的书,是关乎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乃至人类进步的大事。

新加坡华文女作家尤今,堪称此类“好书”创作的杰出代表之一。

尤今是华文女性作家中少有的高产作家,迄2015年3月为止,尤今共出版小说、散文、小品、游记等169部(其中82部是在新加坡出版的,另87部作品分别出版于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细读尤今的作品,人们会发现,正如尤今本人所言,她一直把“真、善、美”视作创作的金科玉律,坚持从现实生活里掇取素材,深入挖掘人性至真、至诚、至善的一面,加以肯定和表扬,引人“向上、向善”,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一、真:取材真实,感情真挚

有别于服务于某一特定时期某种主体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尤今的创作,大多来自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提炼,内容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事件,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更为熟知和关心的日常婚姻、家庭、交友、子女教育等日常琐事,文中尽显人间悲喜恩怨,爱恨情仇。

尤今作品能给予读者深切的感触,还在于她对作品中人物所倾注的真挚的情感。对作品中人物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把我自己揉进他们的笑声泪影里,分享他们的喜乐,分担他们的忧患。”(尤今,1993)。“有许多时候,明明已搁下了笔,可是,书中的人物,却还活生生地在脑中痴缠不休,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悲哀也不可思议地化成了我脸上的笑,我眼中的泪。”《瑰丽的漩涡》自序。

在《小镇立在葡萄绿影中》里“我”与分别九年的好友奥尔雷斯相见时,看到的是岁月在奥尔雷斯的脸上残酷地留下了痕迹,当得知奥尔雷斯准备在家乡设立酿酒厂,继承家庭酿酒业时,作者忽然非常盼望葡萄成熟的季节快点儿到来。“当一畦畦的葡萄园泌出成熟的香味时,奥尔雷斯便会有一个新的家园了”。寥寥几笔,作者对作品主人公多舛的命运的同情及生活转机的良好期盼便跃然纸上。

在描写茵娣娜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时,“我”看她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是她的神采。是她飞扬的神采。一个女人,只有在情感的果实酿出了成熟的蜜汁时,才会焕发出这种动人、醉人、迷人而又炫人的光采”。几年后当“我”千里迢迢赶到新德里看望茵娣娜,得知她毫无个人自由,只是丈夫家里生育孩子的工具时。“我”为她的悲惨的婚姻结局伤心悲恸,哀哀哭倒在异乡这陌生的客房里(《织布匠》。)

在《荒地上的心愿》的最后,得知司徒树航几经努力,建设老人院的心愿即将完成时,作为主人公好友的“我”的满心欢悦,眼中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温馨,在和煦的阳光温柔的爱抚下,野草“泛出了沁心悦目的翠绿色”,树叶闪现着片片金黄。就连阳光,也成了有情物。

正因其题材真实、广泛,创作中又倾入了作者诚挚的情感,尤今的作品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备受广大读者所喜爱。有读者称:“我偏爱尤今的书,是因为它真实、感人:既有爱也有恨;既有喜也有愁;字字句句是那样真实,也才那样的感人”(引自《文化广场》1994年第3期)。

二、善:旨意良善,弃恶扬善

受父母的影响,尤今很小便开始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自幼根植于尤今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在她后来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偏爱尤今的书,是因为在它的字里行间闪现着鼓舞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有读者感慨:“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想起`风暴过尽,必是艳阳'的话,用以激励自己,从不气馁。我偏爱尤今的书是因为体现的道德与价值观,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成为推动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文化的最强音”(引自《文化广场》1994年第3期)。

《他是一条活的亚文河》里普普通通的学生顾问比利,平日里工作尽心尽力,“把掉落赌海、情海、苦海而行将溺死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来上来”,得知父亲横遭车祸瘫痪在床,他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回家悉心照顾父亲,虽因此耽误了青春、事业和爱情却无怨无悔。在中国传统里,“百善孝为先”一直是备受推崇的文化精髓,但“久病无孝子”却是千百年来困扰人们心头的一道难题,这个普通的西方青年却做出了即使是东方青年也很少见到的身为人子如何恪尽孝道的榜样。

《荒地上的心愿》里的司徒树行,而立之年事业小有所成,却不图个人享受,用他辛苦多年攒积的几十万澳元辛苦钱买下了一大块地皮,他的理想是“我要在那里兴建一所养老院,使之成为充满欢笑与欢乐的住所”,为无家可归的老人们提供一个颐养天年的“黄金岁月之家”。其潜心于公益事业、默默为社会奉献爱心的行为得到了作者由衷地推崇和赞誉。

尤今曾言:“在许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深入发挥人性,鞭挞丑恶的一面,讴歌美好的一面,使读者看到社会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人生充满光辉的那个层面”(李敬敏,2002)。尤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尤今的作品里通篇所洋溢的乐观通达人生观、积极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健康的民族气质、浓郁的爱国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读后深受启迪。

三、美:辭藻优美,清新隽永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尤今无疑是驾驭语言的行家里手。“尤今的语言是朴素的,她并不有意为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清丽”(钱谷融,1993)。尤今的文笔之美,无论是写人、叙事、写景、抒情,尤今的都能在平实的叙述描写中抓住人和事物特异性,总能在朴实之处蕴含神采,平淡之处彰显灵性。

同样是写人,在尤今笔下会因景因情,形象迥异,各具神情。《爬山的孩子》里班主任钟湘文上课第一天眼里的问题学生高征山是个“长得相当魁梧的男孩,长手长脚宽肩膀;肤色黧黑的脸上,有两个酒窝。可是,这两个可怜的酒窝,被他常年长日‘冻结着。”毕业之际找到了征服人生高山勇气的高征山,“只见他抬头望了望头顶的蓝天白云,嘴角绽开了一朵自信的笑花,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上爬、爬、爬,最后,爬上了高山的顶峰,全省浴在金黄色的阳光下,苦尽甘来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在《老树已千疮百孔》中老实本分的麦力格谈起女儿时,“他也并不曾滔滔不绝,可是,那一双原本灰灰暗暗的眼睛,却像刷了一层釉彩办,晶晶发亮”,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短短几字的描写,对女儿的宠爱之情无不尽显他的眼中。当他得知女儿吸毒出事而报案时,“他的嘴唇剧烈的颤抖着。不止嘴唇哪,他的肩膀、他的双腿、他的整个身体,都在簌簌地发抖”。一个被放荡不羁的前妻、任性胡为的女儿折磨得心神俱瘁的老实男人的形象,便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同样是写城,马来西亚的小镇怡保,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盛产葡萄酒的法國小镇圣爱米里安,街道狭窄的叙利亚古城大马士革,在作者的笔下,风格独特,各具千秋。

归乡游子眼中的怡保山城,“起伏的冈峦,一直绵延到天际去。袅袅地缠绕在山峰的薄雾,被晨曦染成了淡淡的金黄色。瘦瘦的马路,如蛇般蜿蜒于山峦之间,我坐在飞驰于马路上的车子里,听到群山向我发出温柔的呢喃”《山城岁月》。描写被称为奥地利最美的小城因斯布鲁克,“最叫人难忘的,沿着因尼河而建的那一幢幢美若童话的尖顶屋子,粉红、桔红、鲜红、米黄、杏黄、铁灰、蓝灰、鹅绿、嫩绿,各色杂呈,鲜亮美丽,人间所能找到的色调,全都集中在这儿了。”不知不觉之间,读者仿佛走进了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的童话世界里。

就连一块薄薄的香饼,也会被尤今写得颇具灵性。“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留不黏牙”。在《香伯》这篇文章里,作者对制饼人香伯的音容形貌几无着墨,但透过短短的几句香饼的描写,一个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只为做香饼而活着”的执着艺人形象便鲜活地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四、结语

在笔者看来,尤今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钟爱和推崇,能得到人们如此高度的评价,其更深层次原因是作为一个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与历经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高度结合在一起,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上反映底层人民的苦乐悲欢、爱恨情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艺术需求产生精神共振和心灵共鸣。她所恪守的“真、善、美”的创作原则,她所坚持的用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引导和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创造宗旨,她所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共促的创造理念,给华文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陈贤茂.淡妆素裹国色天香_论尤今的创作[J].华文文学,1991 (2).

[2]李敬敏.海外华文文学的奇葩[J].当代文坛,2002 (3).

[3]钱谷融.纯真的爱心清新的文字_尤今其人其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3 (1).

[4]新加坡文艺协会编.尤今自选文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5]新加坡文艺协会编.道线上的奇葩[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94.

[6]尤今.风筝在云里笑[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

[7]尤今.大地的耳朵[M].新加坡:新加坡玲子传媒,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