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经验分析

2018-11-19 07:44林晓燕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摘 要: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热爱生命。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文章主要论述了“生命教育”理论的含义,探析了“生命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的关系,以及对如何将“生命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4

作者简介:林晓燕(1984—),女,中共党员,福建省福清市海口中心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生命教育”理论的概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命特征,同时也会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特征的表现与绽放,从而懂得生命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性格、思想等各方面的不同,对于生命的感知力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幼年阶段就可以获得生命存在的感知力,达到“生命教育”理论的最初指导。同时由于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强调教育必须立足于生命,如果没有生命,也就失去了教育存在的意义。而且“生命教育”理论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制订出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另外,“生命教育”理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主动加入教学中来,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从而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关系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设置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字、词、句的语文知识,而且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由于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位置,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小学是打好学生人生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合理地应用“生命教育”理论,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达到理论指导实际生活的目的,也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理论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健康人格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是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压力,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种不良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带给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而是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

2.注重生命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生命教育”理论,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情感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与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同步,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包含各种各样的优秀情感意识。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战士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以及了解敌人的残暴和无情,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追求个性化教学

语文不同于数学,拥有唯一的计算结果,很多时候对文章内容都有不一样的解读答案。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大家对学习内容的讨论。而“生命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情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理论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结合“生命教育”理念,懂得学生的情感诉求与学习需求,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语文,感受到语文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意识,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收获,达到学习上的互补,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化才能,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生命情感价值,获得“生命教育”。

2.教学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沉闷单一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只有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给予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保障,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教师应该营造欢快的课堂环境,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将生命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产生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预设方案,只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合理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情感达到与学习内容的同步,从而真正懂得生命的重要价值。

3.尊重学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充分表明每个人的独特性,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而小学语文中的一些答案,也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只要不违背大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解答。而每个学生由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对学习内容的解读也会有差异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一味否定学生的“歪谈”,而是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其讲出这样解答的原因,然后进行适当的鼓励引导,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司马光的聪明与机智,这个答案也似乎成为了这篇文章解读的标准答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侧重于司马光本身,而是认为那个掉入水缸的孩子太傻,明知道水缸周围危险却还要在旁边玩耍。这个解读答案并不能认为是错误的,反而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懂得把握问题发生的关键,从根源上避免问题的出现,充分显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歪谈”,不应该极力否定,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字、词、句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进行情感熏陶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融合“生命教育”理论,不只是懂得其中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实际的教学实施。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懂得生命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获得自主能力的提升,体现其个性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 斌,罗宝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015(29):118.

[2]成 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40.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