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2018-11-19 07:44葛春红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向核心素养

摘 要:面对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新形势,核心素养导向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29

作者简介:葛春红(1971—),女,江苏盱眙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

一、转变思维,践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综合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践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以前的阅读教学就是读课文、讲课文,现在教师要将其转变为“学语言、学表达”,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并要多做指导性的工作,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读通、读懂课文,圈画出重点的字、词,想想课文都给出了哪些信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儿分别是怎样描述荷叶的呢?然后,感悟语言,突出重点,即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中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在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简单明了地表述了荷叶的特点。最后,依照文中的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去仿写,将读写结合起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那么,被子呢?苹果呢?通过这样的练习,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依据学情,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和检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学习后要收获哪些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在透彻认识新课标的基础上吃透学段目标,即学生们要在学习本册语文书后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哪些能力,然后进一步去研究单元导读和文本,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落到细节处。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奇怪的石头》为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识记词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并感受主人公的可贵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掌握语言的建构,在感受李四光的个性品质时着力培养自身素养,提升个人的整体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订学习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定,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水平来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不能盲目浮夸、不切实际。

三、鼓励参与,采用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单纯地听讲、被动地接收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要丰富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比较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鼓励学生获得自身独特感受,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类似的天气情况去讲课,让学生走到教室外,去亲自感受快要下雨时的潮湿空气和闷热的感觉,让学生去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掌握更多下雨前的征兆。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对课文的描写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体会,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大有助益的。

四、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经常是教师讲着讲着,他们的心思早就被窗外的小鸟带走了。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一局面,学生能够精神集中地听讲,学习效率不言而喻。因为语文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教师情绪饱满、充满感情地讲授,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情感上的震撼,不自觉地被教师引领进语文世界,顺着教师饱满的情感去体会文章内涵,这样的情感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也能熏染学生的情感品质,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学生们讲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故事,让今天的孩子们不要忘记那些先辈们的伟大奋斗,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激动的情感很容易感染学生,让这些懵懂的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并在进一步探索中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情感教学,让他们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也在精神上受到了爱国主义洗礼,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五、依托阅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当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而且要涉猎多个方面,做到广泛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具体来讲,教师要从两方面抓起:一是教师要坚持以阅读为中心,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阅读。小学生活泼好动,很多人不愿意阅读,甚至有些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完一篇文章,教师必须改变学生对阅读的轻视心理,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是在学习中坚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在40分钟的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课后给学生推荐具体书目,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阅读,进而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语文教育更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以《白杨》教学为例,教师沿着“白杨有哪些特点?白杨树为什么能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父子之间的对话歌颂了白杨的什么品质?”这一系列问题剖析出白杨树的精神,然后教师接着引导:“我们应该向白杨树学习什么呢?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像白杨树那样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吗?”这种可贵的品质才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点。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依托大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放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切实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 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90-93.

[2]曹 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积累大阅读”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6(20):31-33.

[3]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75-8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导向核心素养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