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11-19 07:44李多银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简便运算计算数学

摘 要:简便运算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中,通过数学中的运算定律、公式和计算法则,将原本较为复杂的计算转变为较为计算过程简单的运算能力。简便运算能力在如今的小学数学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章就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简便运算;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5

作者简介:李多银(1972—),男,甘肃秦安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其涵盖了大量的运算,其运算的应用涉及其他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正因为数学强大的计算功能,数学可以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成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虽然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的学习掌握较为迅速,但是涉及较为复杂的计算时就会很苦恼。所以,本文通过对数学简便运算能力进行概述,就如何提升中低段学生的数学简便运算能力进行论述,希望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简便运算能力概述

简便运算能力,指利用数学运算定律和数字的基本性质,将一个较为复杂的算式变为易于计算的算式的能力,它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部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简便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a×(b+c)=

a×b+a×c。其中a、b、c是任意实数。相反的,a×b+a×c=a×(b+c)叫做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也叫提取公约数),尤其是a与b互为补数时,这种方法更有用。

乘法结合律也是做简便运算的一种方法,用字母表示为(a×b)×c=a×

(b×c),它的定义(方法)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得不是很多,主要用于简化一些较复杂的运算。

二、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1.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简便运算的正确率

扎实的计算基本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例如,要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就必须先学习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的排列定理和小数的基础加减乘除计算,像3.1415926,3是小数个位的数字,小数点后依次是1、4、1、5等数字,所以在对其进行简便计算时,不同位置的数字计算法不同,运算的顺序也不同,如果不先了解小数的基本排列法则的话,就无法对其进行简便计算。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基础数学知识是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知识对学生学好数学,灵活运用简便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学生数学计算口算的能力

数学计算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口算,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最快方法就是口算,所以,对于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前制作口算小册子、口算小卡片的方式,提出一些口算问题,如10.5×12、252÷3、12×5.6+12×1.4等,让学生对小册子、小卡片上的口算问题进行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口算得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简便运算速度,使学生的简便运算正确率得到提高。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主观层面提高简便运算的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中,对数学简便运算的教学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所以在进行新的题型、新的运算定理讲解时,教师要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计算和思考,引导学生对新题型、新定理先进行观察、分析和试解答,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后,再进行教学,让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加强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和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例如,在“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中,可以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乘法交换律的应用实例,像X×Y=Y×X、5×6=6×5,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法则的运算过程,将枯燥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学生能够易于理解、易于记忆的形象概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定理运算法则的理解。

4.牢记简便运算定理,加深学生对简便运算的理解

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就是其对简便运算定理法则的运用的熟练程度。学生首先要理解算法定理和法则,才知怎样利用算法定理去解决遇到的计算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定理的指导,使学生对简便运算计算定理、运算法则和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简算意识,掌握简便运算的推导方法。例如,在学生的课堂练习中,常常会有学生对运算概念掌握不清晰,错误地运用了计算定理和运算法则,如“234-201”换算成“234-200+1”或者是“105×28”换算成“(105-5)×28”,出現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算法定理的掌握。学生只有牢固地打好基础,才能又快又正确地进行数学简便运算。

5.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对简便运算运用的理解

寓教于乐、联系生活实际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中段简便运算能力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灵活举例,寻找到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对应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对知识模型的构建产生宏观概念。例如,在进行“乘法结合律”这个知识点的简便运算教学时,在例题讲解中,可以将题目设置成:放学后小明和小红去水果店买水果,他们准备买5个苹果、5只香蕉,一个苹果2元钱,一只香蕉3元钱,请问他们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在进行习题解答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是分别计算苹果和香蕉的总价,然后进行相加:5×2+5×3=25(元);第二是通过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先分析题目,发现小明和小红购买水果的数量都是5,所以在进行计算时,可以通过先将所要购买水果的价格相加,再乘以它们的数量:(2+3)×5=

25(元)。相较而言,肯定是第二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更简便,计算速度更快。通过将数学简便运算公式原理融入现实生活,构建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中公式定理的应用。

6.注重课后简便运算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简便运算思维

简便运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一种创新式计算法则,它根据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计算顺序和重组性质,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后不经过一定量的复习巩固练习,肯定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的原理及技巧。因此,在学习后再对简便运算进行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样的练习并不是指盲目地进行车轮战、题海战,而是选择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或者具有重点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应该是在日常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在将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进行培养训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简便运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刘丽芳.简便计算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5(6):132-133.

[2]冯婷婷.指导简便运算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7(34):42.

猜你喜欢
简便运算计算数学
小学高年级简便运算中的常见错误与解决对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