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8-11-19 07:44朱琳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美术教学

朱琳

摘 要:动手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是美术教学目标。美术课程中剪纸、泥塑、绘画、废物利用等丰富的美术活动,都需要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因此,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预估的力量。文章作者结合美术课堂实践,重点谈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动手意识;动手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20

作者简介:朱 琳(1989—),女,江苏苏州人,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小学美术课堂上,开设了许多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深受学生们喜欢。他们通过自己动手画、剪、折、贴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有趣图案和精致手工。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推动性作用。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教育不仅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动手能力,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在美术课堂上,要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下面是笔者在美术课堂上积累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轻松情境,培养动手意识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合理的情境中,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类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未来活动起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对活动的创造性与创新性起促进和发展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兴趣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美术课堂生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寓乐中。由此看来,美术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制定、美术课堂创设的情境,首先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导入设计是创设轻松情境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中运用独特的导入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动手创造的意识,从而获得知识和技法。例如猜谜导入,猜谜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自然流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创设发散性思维,还加深其对课程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大树的故事》一课中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上课时首先出示谜语:“头上长着千条辫,迎风摆舞在岸边。”让学生猜一种树,结合图片的视觉感官,引出关于大树的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树的形象,又能激活课堂。

二、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动手兴趣

美术课的教学对教学媒介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运用视频、图片、实物、投影、模型等辅助工具和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声音、图像等媒介运用的形式,可更好地展示美术优秀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堂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实际的生活层面出发,选择那些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与美术教材相符合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画作,促进小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美术动手能力,对画作进行二次创作,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所欣赏的画作更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小学生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作为欣赏对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可激发着学生想要创作的热情。当然,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的欣赏,更要引导学生动手去实践,将欣赏美术作品和实践创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兴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好吃的水果》一课,在新授环节,教师先是出示大量水果实物,让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尝一尝,直观感受水果的形状色彩和花纹。还在欣赏环节呈现了其他班级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齐白石等画家的名家作品,并用语言去引导学生们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过后,不仅能够明白这节课的任务,一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画一画,而且找到了动手创作的动力。这个时候,教师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为其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手工课程,提高动手能力

动手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程里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而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拓展课程以外的手工制作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术制作的趣味。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美术课堂中来,认真完成手工制作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设定一些奖励制的作品评价形式,对那些积极动手制作的学生、获得学生们喜爱最多的手工作品,除了给予学生口头上的奖励,还可以在物质上适当奖励一些学习用品,提高学生动手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人美版二年级上册《会变的小手套》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小手套进行有趣的联想活动,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通过添加、装饰等手段把手套变成一件有趣的新形象。学生可以大胆地对小手套的外形进行联想和改造,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如何设计变换出新形象,利用哪些材料可以将小手套的形象变得可爱又有创意,然后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另外,课堂不是唯一的实践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原材料,比如一些绳子、丝带、废旧的衣物等,让学生们利用找寻到的制作材料去添加和改造小手套的形象。在这样的美術制作活动中,学生最后呈现出的手工成品也是多元化的,有的改造成了一个五指娃娃,有的变成了一只大公鸡,有的打扮成了一个小公主,一件件都变成了装饰艺术品。教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既可以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完成艺术品之后的成就感。学生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有趣的新形象,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动手去学习、去创造。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得到小伙伴的认同,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秀画作欣赏和多样化的手工制作等教学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去自由地飞翔。与此同时,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和理论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更多动手锻炼的机会和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6):18-21.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美术教学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