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11-19 07:44廖声斌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中学青年地理教师是实施新高考改革后地理教学的生力军,其专业发展有时代的紧迫性,但存在问题与不足。为此,文章结合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实际,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青年地理教师;教学教研;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4

作者简介:廖声斌(1962—),男,湖南桑植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教师,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教研。

从2018年秋季的新高一年级开始,按照国家教育改革要求,湖南省正式启动实施新课标下的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文理不分科,学生根据兴趣选科学习。“走班制”教学开展将打破传统班级教学模式,给湖南省高中课程教学带来深刻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和评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将面临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中学地理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教学要求。由于年龄与精力的优势,广大青年地理教师(35岁以下)将成为贯彻新课标、实施新高考地理教学的生力军。那么,他们的专业素养就是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目标的关键。笔者作为学校地理教学教研的带头人,也是学校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师傅,面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即将开展的地理教学,针对近十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专业发展体会,浅谈对当前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一、当前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时代的紧迫性

湖南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中学地理教师的师资需求上一直存在短缺现象,尤其是1993年至2000年,由于实行“3+2”高考模式,高考停考地理8年,致使“60后”至“75前”的大批地理教师转岗或改行流失,特别是高校地理师范专业缩减,使“75后”至“85前”的地理教师匮乏,从而造成目前中学地理教师以“85后”逐渐居多的师资局面,导致当前中学地理教師年龄结构存在着严重“断层”。如我校13名在岗专任地理教师中,“85后”青年教师就占6人。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形式将由传统的班级授课转变为“走班制”的分层教学。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将是多元化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还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来启迪学生地理思维,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辨分析能力。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将成为高考改革后地理教学的趋势,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体现为教师在教学教研实践中的自我提升。当前,青年教师在高中地理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专业知识较为扎实,思维活跃,有很多新想法、新观念,给学校地理教研团队带来新活力。但他们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把握能力不强、教研水平有限,若要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面临着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磨合”, 面临着个人研究与团队教研的“融合”,尚需不断努力更新发展自我。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教研水平的提高就凸显出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推动他们快速成长是顺应时代教育改革、促进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青年地理教师常见教学教研问题的表现

1.教学设计贪细求全,教学过程依赖课件

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撰写教案往往借鉴教学设计参考书的范例教案,无可厚非,尚可理解;问题是常常看到教龄三年以上的部分青年教师也离不开这些参考书。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部分青年教师教案书写过细,连讲课语言表述也详细写入,过于烦琐;看似全面,却无地理学科图文穿插的教案特色。而且,个别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是按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开展预设的程式化教学,对课堂生成的情景问题视而不见。教学过程依赖于“拿来”的教学课件,讲授面面俱到,看似细而不漏,却未突出重点。师生互动少,学生缺乏激情,课堂难有生气。板书条理欠缺或随意,更难见地理板图、板画的应用。对学生地理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或蜻蜓点水未见落实,课堂难“接地气”。

2.重课堂知识传授,轻课外实践活动

青年教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课堂传授,对练习布置与辅导也能落实到位。但课后与学生的知识交流少,尤其很少引导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地理观察和实践活动;轻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给地理课程标准的贯彻力度打了折扣,从而弱化了对学生开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功能、制约了学生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3.忽视教学反思,疏于课题研究

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重视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对教学过程的得与失缺乏梳理总结、没有形成写教后记的习惯。往往随着一堂课的结束,其教学思考也就画上了句号;即使偶有教学思考,也是浅尝辄止,难见深入与坚持。“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就是教研课题”,由于许多青年教师缺少对教学问题的反思,也就难以提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个别青年教师即使成功申报了研究课题,但其过程性研究的“痕迹”材料少,常常存在着“虎头蛇尾”、草草结题的现象,很难看到其提炼出的课题研究成果及推广价值,这其实是“功利性”课题研究的表现。

4.发展出现高原期,教研缺乏积极性

一般经过六年(高中两轮)教学实践磨合期,青年教师逐渐掌握了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常规,摸索出一定的教学方法,基本站稳了讲台。特别是30~35岁的青年教师,事业进入相对稳定期,其中部分教师就会在专业发展上产生备课依靠经验、教学思维定势、教研被动应付的“高原现象”。个别青年教师评上中级教师职称后,更是有“歇气”思想,专业知识更新少、教学理念逐渐落后、教学行为“穿新鞋走老路”、专业发展缺乏劲头,成长的步伐徘徊不前。

三、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对策与途径

1.端正教师职业认同的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应“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定教育情怀,热爱自己的职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并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青年教师要把教师职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只有坚定终身从教的信念,才能积极地去规划自己的发展,从而克服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由从业到敬业再到乐业,达到教书育人的崇高教师境界。

2.依据课标,把握教材,激活课堂

青年教师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熟悉高考与学考考纲,深入钻研并熟练把握课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情,在课堂教学创新之时,更要讲求实效。教学环节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对象而定,不可一味追求“齐全”。备课中要考虑课堂设计多种预案,从“预设”课堂逐渐走向“生成”课堂,真正激发课堂活力,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近六年来,我校青年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贯彻落实“三优化一提高”(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校本教研方针,在备课组中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途径和方法策略的研究。

3.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学抓手,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教学理念。传统的大班级“传授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小班级“走班制”教学、课外地理“考察式”教学等方式将应运而生。青年教师应苦练教学基本功,要着力于教学方式转型的探索,把地理传统教学技巧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地理板图板画教学与课件教学有机结合。要着眼于学生地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地理学習空间。注意研究分层教学策略,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青年教师应身体力行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地理观察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也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学威望。

4.形成教学反思习惯,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反思的程度直接影响专业发展的速度。青年教师可以从撰写教学后记做起,经常及时地写出刚教过的一堂课的教学分析,找出不足;或是捕捉教学灵感、品味收获。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反思的习惯,不断积累成经验或撰写成教研论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进行课题研究思考的先导,应遵循中小学课题研究中“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我校地理教研组把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指导青年教师从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具体问题为小切口入手,强调“接地气”的课题观。一般通过一个学年开展研究一个微课题的方式,研究自己在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例如对分层教学、试题命制、思维导图、答题建模等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对课堂教学方法与行为的改进。在指导他们申报的研究课题中,省级“十三五”立项课题1个、州级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3项。

5.投入“青蓝工程”建设,促进教学技能发展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希望。青年教师应通过师徒“结对子”,积极参与“青蓝工程”教研工作。师徒之间的教研实践是关键,青年教师要主动虚心地接受师傅的热心指导。从备课的发问与讨论到课堂的听课与交流,从试题命制的规范性到课题研究的方法性,全面向师傅求教。不仅跟着师傅学,而且转益多师,广泛吸取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营养”。青年教师对教研理论的认识与接受要快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历,如果将青年教师的理论认知与中老年教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把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中老年教师的授课技巧相结合,则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有助于促进学校教研团队的整体专业发展。例如在“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我校由1名老年教师、1名中年教师、3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地理备课团队,紧密配合、和谐研讨、追求卓越,荣获全省高中地理组特等奖。在我校近六年的“青蓝工程”建设中,我们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学科教学竞赛,督促他们参加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解题)比赛;其中获全省地理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全州教学竞赛一等奖2人、全校优质课竞赛特等奖3人次。

当然,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下,有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即使筚路蓝缕,也须砥砺前行。只要青年同行们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经常关注地理教学动态,勤于研究、勇于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就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廖书庆.青年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5):62-63.

[2]陈桂珍.“师徒结对”活动中指导青年地理教师的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7):31-32.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