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镇痛方式的术后转归效果差异

2018-11-20 03:33伍星姚蓝朱传林
当代医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伍星,姚蓝,朱传林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湖北 丹江口 44270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操作用时较长,并且麻醉镇痛要求与标准极高,选用不同的麻醉镇痛方式在术后转归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必须在保证既定的麻醉镇痛基础上,使麻醉镇痛药的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同时使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对术后转归发挥促进作用[1]。以往临床在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操作后,即予以静脉镇痛或硬膜外镇痛,进而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及作用。虽然硬膜外镇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术后管理方面提出了诸多高要求,且非常复杂。相比于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基于此,在对临床将术后转归进行评价时,应将麻醉镇痛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本文分组研究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6.9±3.2)岁;BMI(21.6±3.6)kg/m2;试验组男20例,女17例,患者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7.5±3.1)岁;BMI(22.5±3.7)kg/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维持用药方式;使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4172)、阿曲库铵(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1298)、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90282)、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7041)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以吸入七氟醚的方式维持麻醉,必要的情况下予以舒芬太尼、曲库铵间断注射;采用麻黄碱对血压稳定性进行维持。对照组选择静脉镇痛,具体配方如下:0.15 mg/kg布托啡诺加入到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0.5 ml。试验组选择硬膜外镇痛,对L2-3椎间隙进行穿刺,选择4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待形成麻醉平面后,予以0.2%罗哌卡因进行全麻诱导,术中维持麻醉同样采用罗哌卡;术后选择硬膜外阻滞镇痛的方式,具体配方如下:0.2%罗哌卡因,5 ml/h,单次给药剂量为5 ml。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麻黄碱、舒芬太尼、七氟醚的用量,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以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为依据,对术后转归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取的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 21.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镇痛药物用量、各时间点VAS评分、术后转归情况)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镇痛药物用量比较 组间经统计比较后发现,试验组麻黄碱、七氟醚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x±s)Table 1 Compares the amount of analgesic drugs used in the two groups(x±s)

2.2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在不同时间节点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十分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转归情况比较 试验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均长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上VAS评分进行比较Table 2 Compares the VAS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转归后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目前,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而言,全麻于硬膜外镇痛是麻醉镇痛的第一选择,由于此种手术方案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在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神经支配比较复杂,围术期会出现明显的内脏和切口疼痛,需要进行充分的麻醉镇痛,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转归。对患者进行静脉镇痛操作时,镇痛效果会因为个体差异而出现较大的差异,不仅镇痛效果不理想,还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术后转归[2]。而硬膜外镇痛和全麻这两种镇痛方式则具有非常确切的效果,穿刺处理L2-3椎间隙后,予以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局部注射,可达到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使麻醉镇痛作用明显提升,同时有效改善肺功能,加快胃肠排气速度,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在不同时间节点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通过试验数据说明,在对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过程汇总,采用全麻联用硬膜外的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比单一采用全麻方式更加明显,与相关学者的报道大体一致[3-4]。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硬膜外麻醉效果虽然具有非常确切的效果,但操作期间低血压、肢体麻木、导管脱落等会对术后转归产生影响。相关文献报道[5],全麻于静脉镇痛具有非常高的对麻醉镇痛药计量的要求,但对麻醉镇痛药量进行控制难度较大,易导致麻醉镇痛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增加不良反应危险,从而直接影响术后转归。与全麻联合静脉镇痛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镇痛联合的麻醉方式,靶向性更强,且通过局部麻醉镇痛的方式即可得到强效镇痛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使静脉镇痛引起的全身性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提高安全性[6]。研究发现[7],此种麻醉镇痛方式可对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进行阻断,增高对胃肠道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术后转归。本次研究中,试验组麻黄碱、七氟醚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可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术后转归,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