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及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管壁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8-11-20 03:33王冀芳
当代医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血管性炎性

王冀芳

(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2)

血管性痴呆起源于心脑血管病变,并由此而演变成脑功能障碍,进而造成患者出现获得性智能损害,该病属于一种综合病症。临床研究显示,血管性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即Hcy水平)直接相关,而诱发患者认知功能衰退与出现痴呆的最危险因素为脑血管病[1]。临床上将合并高血浆Hcy病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之为H型高血压。总之,高血浆Hcy水平和高血压皆是导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关键在于降低血浆Hcy水平和血压。本次选取本院8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55.5±3.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5±1.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56.5±4.0)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4±1.6)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本院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NINDS/AIREN诊断标准[2];血浆Hcy水平值均不低于10 umol/L;高血压诊断参照《WHO/ISH高血压指南(1999年)》[3];于我院治疗前1周未使用过有可能对本次实验造成影响的制剂,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排除标准:因精神障碍疾病或抑郁症而继发的智能性障碍;阿茨海默症;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因头部外伤而导致的认知障碍;其他严重疾病所诱发的痴呆。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2026567;规格:每片10 mg),初始剂量每日5~10 mg,服用1~2次,并结合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得高于40 mg/d,连续服用12周(即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除同对照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片之外,还口服叶酸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14200026677,规格:每片5 mg),每天1次,每次5 mg,同时还口服VB12(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21,规格:每片25 ug),每天1次,每次0.5 mg,同样连续服用12周(即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IL-6、IL-8及hs-CRP)情况、血管壁内皮功能各项指标(NO和ET-1)情况、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和MMSE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水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情况对比(x±s)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sma Hcy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2.2 两组治疗后血管壁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血压和MMSE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后血管壁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对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exes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 wall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x±s)

表3 两组治疗后血压和MMSE评分对比(x±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MMS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患者家庭负担,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苦不堪言[4-5]。目前,临床大多认为血管性痴呆与患者性别、年龄、生活环境、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等均有很大关系[6]。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性痴呆患者还常伴有H型高血压,造成患者不仅血浆Hcy水平持续升高,而且血压也居高不下,为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及血浆中Hcy水平[7-8]。本次我院选取80例血管性痴呆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采取单用依那普利片治疗和依那普利片、叶酸片及VB12混合治疗,所获结果如下:首先,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水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血浆Hcy和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以上两点看出,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升高更加明显,同时内皮素-1含量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血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以上两点可看出,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对患者血压影响与单用依那普利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更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另外,以上所得结果与陈东芳[9]、Pulido F L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再次验证了本次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原因具体如下:①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会增加患者体内Hcy的分解;②Hcy分解后患者体内Hcy水平会有所下降,之后方可阻断因氧自由基出现而引发的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脑实质细胞因被浸润,进而保护了患者神经元;③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利于更好地维持血清中NO和ET-1水平的平衡,继而调节患者血管张力,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这一状况。

综上所述,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对患者血浆Hcy、炎性因子及血管壁内皮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血管性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