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思考

2018-11-20 10:50刘怀刚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

摘 要:职业教育是连接社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教育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总体而言,云南职业教育存在体系较为割裂、行业企业参与不足、职业教育层次偏低、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阐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互动关系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互相依存

云南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明确了云南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更是云南互联互通建设的重大机遇。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呈现区域性,滇中产业新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滇西经济圈、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职业教育是连接社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教育模式。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消除贫穷、保持和平与稳定、防止社会失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互相依存,服务区域经济理应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二、职业教育根据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色性,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也必须根据区域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转变而转变,升级而升级。比如处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职业教育,有关学校就要构建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为主导的专业群,尽量与区内主导产业完全一致,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是财政的“投入部门”,单向承担教育和培训任务,在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上下足了功夫。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核心,致力满足云南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才使用需求,从而推动云南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对于有扶贫攻坚任务的职业院校,更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受援地职业院校发展需要,科学制订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和分步推进的时间表,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受援地职业教育要构建起全覆盖机制。扶贫攻坚任务的职业院校要全方位支援,必须从师资、硬件、理念、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支援,深度和广度都要拓宽。

三、以“外语+职业技能”高职教育为例,构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首先,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专业+技能+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且专业结构合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现代素质、精英才智、国际视野”的管理和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细化改革服务项目、改革措施。

第一,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外语+职业技能”的办学特色,选择一批国外高水准院校进行合作,加快学院发展步伐。

措施:①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理论学习,保障合作有效开展;②根据品牌特色需要及各专业自身建设情况进行选择;③ 加大国际合作管理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确保各项计划方案的落实;④扩大欧美、南亚、东南亚、南澳洲国家市场,着力打开与印度、马来西亚、老挝及缅甸等的合作渠道,同时借鉴其他高校合作办学经验,完善涉外制度。

第二,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实践,从课程、专业建设等多方位考虑,完善合作项目。

措施:①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现有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完善;③积极探索与国外合作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推进联盟建设;④积极在广大学生中宣传,尽快选定优秀项目,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指导。

第三,充分利用海外合作院校软、硬件资源,实现图书、科研、实训设备的共享,搭建起网络授课平台。

措施:①加大资金投入,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逐步健全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平臺;②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人员工作培训、网络授课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微课教学培训;③建立网络授课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网络授课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度;通过质量报告和各项反馈信息,作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第四,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通过与企业、教育部门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来实现。

措施:①从课程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具体培养工作的实施,都需要企业与行业的参与;②企业技术标准与技能规范的完善与创新,也应充分吸纳不同知识来源、不同利益立场的独立创新主体的创新性要素,实现共同提升;③依托职教集团建立一批校企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形成大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参考文献

[1]季小立,龚传洲.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2]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3]许金招,左晓琴.贡献度视阈下高职教育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36)

[4]杨勇,赵晓爽.京津冀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作者简介

刘怀刚,男,中共党员,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