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建议与对策

2018-11-20 10:50康苇苇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均衡化公共文化服务

摘 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强调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成都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未来二十年成都的城市发展方向,针对其中致力于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本文从选题角度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如何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才能实现以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均等化不是平均思想,针对非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均衡配置和差异化特色配置,只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与区域特色相适应,才能最大化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力,真正实现以德润城,以文养人。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天府文化;均衡化

一、引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文化事业,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现状。而不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正阻碍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概述

根据谭乔西先生的定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涵盖体系建设所需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硬件资源是指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制度、人力、资金等资源。软件资源是指促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制度、人力、资金等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引导下,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对于国家战略、社会生活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十三五”规划强调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然而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存在非均衡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地区存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机构财政补贴水平低等现象。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程度必须进一步提升。

三、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的发展方向

(一)以天府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是全国十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的基因与载体,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

(二)以世界文化名城定位城市性质

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确定了成都市未来近二十年的城市发展方向。成都城市发展的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为“五中心一枢纽”,即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总规指出,成都将强化“五中心一枢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功能。其中,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建设蜀风雅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文化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天府文化,实施“文创+”工程,推动文创与科技、文创与旅游、文创与生态等跨界融合发展,以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文体旅游、信息服务、会展广告、教育咨询八大领域为重点,完善文创产业链,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四、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建议与对策

(一)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建议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四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赛事名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城市担当。首先,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对标国内一线城市补短板强保障,努力去实现对市民的幸福担当;其次,在城市功能方面对标国家中心城市优布局强功能,努力去实现对区域的服务担当;最后,在文体旅商方面对标世界城市提品质强质量,努力去构建世界城市的文化独有特质。

(二)均衡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对策

1.以差异化手段满足公共文化需求。文化是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其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承。文化服务以提供文化产品为内容,既是文化传播继承的渠道,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动力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是公益性保障公共文化产品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途径,它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同样也应与各区的发展功能及发展规模相适应,能够满足各区的公共文化需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的红利。共享不是平均思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常提到两个指标:标准化和均等化,目的就是让公民公正、平等、普遍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大体适应;而对于超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平均水平,主要满足人民群众或部分人群超出基本文化需求外的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则要提倡多样化、差异化,满足不同特征人群的公共文化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服务。因此,要实现公正、平等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又要合理根据各区域规划特点,精准投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使其与各区域的特点相适应。

2.以传统为导向创新文化供给。成都市委总结的天府文化十六字精神是基于成都平原作为天府之国的历史与现实融合交汇所呈现出的当代价值特点。创新创造来自成都地区自古以来开放兼容性的文化基因,又来自于移民文化自带的冒险开拓性;从三星堆、金沙遗址、西汉文物、丝绸盐茶等看天府文化,不难发现成都人自古时尚、潮流,化妆、穿耳、面具、瘦身、多彩、玉佩、金器、铜器,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因此我们可以说优雅时尚是天府文化的天然文化基因;成都人天性乐观,网络上关于地震抖腿、划拳哥以猜拳方式处理车辆碰撞损失,这些民间段子无一不体现着成都人乐观包容的特点;成都人热情善良,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要大力发展天府文化,无疑要将这种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上升到友善公益的高级层面。

文化是天然的磁力场。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府儿女对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珍视与现代应用。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做更温暖、优美的城市生存、发展环境,形成城市对全球最优质的人、财、物自动汇聚的吸引力。构建温暖的城市人文环境,首先要立足本土文脉即巴蜀文明,以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为核,演绎其现代价值;其次要立足国际化、世界文化城市的定位,以开放性的手法展现天府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对资源本身、资源的呈现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对资源的区域投放差异性,及其配套的文化服务形式等诸多方面树立了国际化标杆;最后,要立足成都市总体规划,以文化铸魂建筑彰显特色,重点打造体现天府文化特色的文化中心,满足成都市开展公共活动、国际交往、历史体验的三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后强. 天府文化的特质与内涵[N]. 四川经济日报,2018.9.26(005).

[2] 祁述裕,曹 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2):119-123.

[3]胡税根,陶铸钧.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逻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5):80-87.

[4]陈昊琳.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演变与协同[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98):4-9.

[5]孟兆敏,吴瑞君. 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供给的适应性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1):17-33.

作者简介

康苇苇,女;中共成都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

基金项目

本文受“2018年成都市委党校智库建设课题“新时期城市布局战略下成都市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项目资金资助。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均衡化公共文化服务
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产业经济发展分散化和均衡化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EDIUS 5.1音量均衡化